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農資網
 文 章 閱 讀
 
信 息 檢 索
 
航運三巨頭力捧青島港 李嘉誠500億為何失手

更新時間:2003-8-20 14:13:02  文章來源:中國農資網 瀏覽次數:6907
 
    “二人轉”變換“四人方陣” 

  7月24日的青島大霧彌漫,但位于青島市西部的青島港集團(以下簡稱青島港)卻是陽光燦爛,員工們還在為三天前的“青島港重大歷史時刻”而喜悅不已。 

  7月21日,青島港與英國鐵行集團、丹麥馬士基集團和中國中遠集團簽署合資協議,四方將共同出資8.87億美元把青島港前灣碼頭經營成為年吞吐能力超過650萬標準箱的中國最大集裝箱碼頭。 

  此次協議中的前灣碼頭項目包括二期、三期工程,其中三期工程共投入41億元人民幣。根據協議,青島港前灣集裝箱碼頭將擁有10個深水集裝箱船舶專用泊位,碼頭岸線長達3400米左右,堆場總面積約225萬平方米,泊位水深達17.5米,可以接納載箱量達1萬標準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船舶,年集裝箱通過能力650萬標準箱以上。建成后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國際集裝箱深水碼頭。 

  相比合作項目優越的硬件條件,四方投資模式更吸引業內人士的眼球。目前國內港口與外資的合作方式普遍是一對一的中外“二人轉”模式,青島港則是中中外外的“四人方陣”。 

  不過,這“四人方陣”也是由“二人轉”過渡而成。 

  2002年青島港前灣碼頭合資項目,唱的也是“二人轉”:青島港和鐵行集團共同投資1.7675億美元經營青島港前灣二期集裝箱碼頭,其中青島港占51%股份,鐵行占49%股份。 

  合作成功之后,青島港又有新想法。“都想把這個項目進一步做大,于是現在便把前灣三期集裝箱碼頭裝進去,成立一個新的合資企業。”知悉合資內情的青島市有關官員說。 

  于是,青島港試圖再拉兩位投資者。“涉及到讓鐵行集團轉讓股份,這是一個非常難的說服過程,因為合作的項目效益非常好,誰希望把到嘴的肥肉分一塊給別人呢?”這位官員說。 

  但青島港決心已定。在其率先將20%的股份轉讓給中遠集團后,鐵行集團終于答應也轉讓20%股份給馬士基集團,雙方各自套現所獲得的收益,遠遠超過當初合作時的投資。 

  各轉讓出20%的股份,似乎是一種損失,但實際獲得了更長遠的收益。“中遠是中國第一大航運巨頭,馬士基是世界第一大航運公司,雙方的加入,不僅僅融到了項目資金,更重要的是拉到了大量的貨源,市場比原來(僅青島港與鐵行集團合資時)擴大許多,收益也會相應增加,這也是青島港的高明之處。”這位官員替青島港與鐵行算了一筆賬。 

  青島港集團主席、總裁常德傳對這次合作的看法支持了這位官員的分析,他認為這次四方合作的意義要大于“引進數億美元資金”,因為青島港的目標是建成東北亞地區的國際中轉港,將直接面臨日本、韓國等東北亞地區的國際性港口的競爭,“而參與這種世界范圍內競爭取勝的最快捷手段就是與世界數一數二的航運巨子聯姻,因為他們最熟悉世界航運業競爭的法則,他們可以為青島港帶來龐大的市場和貨源。” 

  李嘉誠緣何失手 

  “沒有貨主,沒有用戶,我們就沒有飯吃!”這句話掛在青島港網站首頁醒目的位置,成為青島港人的經營理念。 

  對貨源的極端重視在常德傳1988年走馬上任青島港務局局長(青島港前身)之時,已初現端倪。當時的青島港毫無腹地優勢可言,北有大連港、秦皇島港和天津港鎖住東北和華北腹地,中有上海港、寧波港把守長江三角洲,只有膠東半島可以做青島港的腹地,但近在咫尺的日照港和煙臺港有對其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這種格局決定了如果青島港安于現狀,一旦國家停止下達計劃運輸任務,港口將面臨衰敗的命運。 

  上任伊始的常德傳在全國沿海港口中率先轉型,打破過去按計劃坐等貨源的經營方式,提出“960萬平方公里都是青島腹地”的戰略,成立全國沿海港口中第一支攬貨隊伍,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30多個辦事處,在全國12個城市開通海鐵聯運直通式運輸,以彌補先天不足。 

  這是對青島港的“一次脫胎換骨的精神洗禮,青島港十幾年來進行的核心業務調整、市場結構和港口管理機制等一系列的重大改革,都是以此為核心,以市場為取向展開的”。常德傳評價。 

  現在,陸向腹地仍然是制約青島港邁向國際大港的重要因素。青島港最主要的陸上煤炭資源地為魯中、魯北、翼中、晉中南及石太線周邊地區,集裝箱的箱源半徑范圍包括山東、豫北、翼南、晉中、陜、川,并通過新亞歐大陸橋,連接中亞地區。但由于新亞歐大陸橋利用程度不高,沿黃經濟帶經濟發達程度也遠遜于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帶,使青島港的陸向腹地的貨源支持力明顯不足。專家測算,2002年上海市的進出口總值達726.5億美元,江蘇省702.97億美元,浙江省419.6億美元,廣東省高達2211億美元,這就使上海港、深圳港的本地貨源生成量十分豐富。而山東加上河南、山西、陜西、安徽、甘肅、青海和新疆七省區的外貿進出口總值僅830億美元,差距十分明顯。 

  陸向腹地的不足迫使青島港拓展海向腹地。青島港在1990年代中期提出做國際集裝箱中轉大港,近年來目標更是明確具體,做東北亞的國際中轉大港。常德傳為此先在港口布局上先走一步棋,將港口重心移至膠州灣西海岸,總投資近70億元建設前灣一期、前灣二期等一大批港口項目,并在2001年全面啟動前灣新港區。 

  由于前灣新港區優越的硬件設施和自然條件,加之超前開發建設,比沿海港口提前了三到五年,吸引了航運巨頭的眼球。馬士基亞太地區首席執行官毫不掩飾對與青島港合作的強烈愿望:“我們期待這個項目已經有好幾年了,在這期間我們和有關方面一直保持著對話。” 

  如此,常德傳水到渠成走第二步棋:與世界航運巨頭合資,即引資,更重要的是引進了技術和市場,將國際集裝箱中轉貨源拉過來,逐漸消除青島港陸向腹地不足對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這正是常德傳特別看重四方合資模式的原因,7月21日也被青島港定為永遠值得記住的重大歷史時刻。 

  在尋求前灣二期與三期合作的外資行列中,還曾閃現過李嘉誠的 
影子。在去年上半年舉行的山東香港招商周上,李嘉誠表示愿意在山東省包括青島港在內投資500億元--這將打破李嘉誠投資港口不越長江以北的慣例。 

  和記黃埔在長江以南的港口投資可謂春風得意,1999年以來參與經營了包括深圳鹽田港、上海、北侖、廈門等九家港口的集裝箱碼頭,李嘉誠此次北上也意在前灣集裝箱碼頭項目,而且圈內外呼聲甚高,山東省也相當看重和記黃埔投資港口。但漸近2002年歲末,和黃合資青島港的聲音漸行漸遠,在年初中遠和馬士基身影閃現之后,和記黃埔投資的聲音就徹底銷聲匿跡。 

  “和中遠、馬士基相比,和黃最大的弱勢是只經營碼頭,不能帶來國際航線,滿足青島港引進市場的合資目的。青島港現在最需要的不是錢,而是貨源。你想想,引資建最好的碼頭,但引不來貨源,錢(外資)再多又有什么用呢?”青島市一官員道破和黃出局的原因。 

  常德傳也明確表示,在集裝箱碼頭的合作上,青島港選擇合資伙伴的原則是世界級船公司。 

  暗斗釜山港 

  沒有多少人知道,建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只是青島港的近期目標(2005年完成),在青島港當家人常德傳的宏大構想中,把青島港建成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一舉跨入世界集裝箱大港六強行列,這才是他真正奮斗所在。 

  北方的天津港和大連港,已經悄悄從常德傳的主要競爭對手行列中劃去。“前幾年青島港更多地把目光放在與國內沿海港口的競爭上,那么建設東北亞的中轉港,就是要與日本、韓國等東北亞地區的國際性港口展開國際性競爭。”青島港的實際表現也支撐了常德傳的宏大構想:2002年,青島港超過寧波港成為國內第一大礦石進口港,接卸進口原油2300萬噸,其中中轉原油560萬噸,兩項指標均居國內第一,集裝箱吞吐量達341萬標準箱,在國內僅次于上海港和深圳港,比天津港多100多萬標準箱,比大連港多200多萬標準箱,北方國際航運中心雛形已現,實現這一目標指日可待。 

  韓國的釜山港是東北亞最大的港口,自然成了青島港的挑戰對象:2010年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要達到1000萬標準箱,而釜山港包括現在新建的集裝箱港在內,到2011年,集裝箱裝卸能力僅810標準箱。鐵行集團董事長斯特靈勛爵在成為青島港的友好合作伙伴之后,對青島港十分關注,認為青島港“要認真地研究釜山港,取長補短,因為這是前灣港開展中轉業務最大的競爭對象。” 

  中轉集裝箱已成為雙方爭奪的重點。據當地媒體報道,青島港集團負責外貿集裝箱業務的明港公司有關人員說:“與釜山港相比,青島有很大的成本優勢。釜山港去年(2002年)的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三,而這其中大約有400萬箱是來自中國內地,青島港在爭取這些客戶時還是有余地的。”常德傳也曾對這400萬箱吞吐量青眼相加,在他看來,僅僅分流出100萬箱的貨源,就可以步入國際中轉港的行列。 

  青島港的“野心”引起釜山港的警覺,目前釜山港已設立了“中國中轉貨物招商企劃辦公室”,專門研究如何擴大來自中國的業務,同時在今年年初派出考察團赴青島港“偵察”。 

  但留給青島港超越的時間并不多。鐵行集團董事長斯特靈勛爵就曾表示,青島港要崛起為東北亞國際集裝箱中轉港,只有三到五年的機遇,在上海大小洋山港建成之前,前灣港是在中國大陸沿海開展國際中轉業務的最好的港口,在此之后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公開的資料表明,整個洋山港總投資額達1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外商至少投入150億元人民幣,新加坡港務集團、招商局國際、中遠太平洋等巨頭已有意競投。大小洋山港建成投產之后,由于和青島港距離較近的地緣因素,將對青島港的國際集裝箱中轉業務構成較大的壓力。 

  而青島港的老對手也咬緊其不放。大連港宣布將在5年之內投資120多億元進行港口建設,等于再建設一個現在規模的大連港。天津市則宣布投資273億元用于港口建設,力爭到2010年港口吞吐能力達到2.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0萬標準箱,和青島港2010年的目 
標完全一致。 

  常傳德破解這一難題的基本手法是把青島港建成“萬國碼頭”,廣泛尋求合資合作,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市場,融入國際資本和民間資本,實現港口投資主體多元化。常德傳手里有一大把成功的案例,如與世界500強企業國際著名船公司鐵行集團、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中石化集團等世界著名企業共同成立了20家合資企業,這是常德傳手中的王牌,而前灣碼頭四方合資項目使他又多了一張王牌。 

  關于青島港 

  青島港是具有110年歷史的現代化國際億噸大港,國家520戶重點國有企業之一。主要從事集裝箱、煤炭、原油、礦石、糧食等各類進出口貨物的裝卸服務和國際國內客運服務。港口資產103億元,職工16000名,為國內第二大外貿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本信息僅供用戶參考 *
編輯:小何 歡迎投稿!
討論:我有不同看法打印本頁
 相 關 文 章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