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03年,細數得失。撥開SARE的迷霧,我們發現,2003年是中國連鎖業最不平凡的一年。盡管也有遺憾,但其間更有許多讓人感到振奮的事件和亮點。但愿來年盤點時,遺憾都能變成亮點,那將是所有連鎖人共同的夢想。
九大亮點
上海百聯目標直指世界500強
上海百聯(集團)有限公司于2003年4月掛牌成立,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商貿流通“航母”。百聯集團成立后,總資產規模近280億元,銷售收入近700億元,擁有遍布全國的4000多家營業網點,基本涵蓋了國際商貿領域的所有業態。隨后,上海百聯集團對外公開重組方案:百聯集團將以“打造成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流通產業集團”為遠景目標,瞄準并趕超全球500強中的流通產業集團。
上海聯華、北京物美相繼上市
2003年6月,上海聯華超市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在港發行H股的第一家內地零售連鎖企業。2003年11月,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創業板掛牌上市。聯華和物美成功上市給國內對赴港上市躍躍欲試的零售業以很大的鼓舞,同時也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中小城市、農村市場熱起來
隨著中心城市競爭的日趨白熱化,零售業“上山下鄉”運動越來越旺,二、三級市場甚至廣大的農村市場成為零售商搶奪的重點。中小城市人力資源比較穩定,經營成本比較低,競爭對手相對要少,為連鎖經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國美香港開店
2003年10月,國美電器第一家直營店在香港繁華商業地帶的旺角宏安大廈開業。內地市場家電連鎖銷售排行第一的國美電器,就此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在香港開店的家電連鎖企業。國美香港開店同時承載了內地家電業及商業國際化探索的雙重意義:通過對香港市場的開發,直接感受國際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模式,并將一些高科技、時尚化產品率先引入國內,從而引導家電消費潮流;保持在商品上的競爭優勢,整條供應鏈受益,對企業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散裝食品出臺“規范”
散裝食品的衛生狀況一直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2003年,衛生部針對一些食品超市、自選商場在經營散裝食品過程中存在的二次污染隱患,頒布了《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范》。“規范”的出臺,阻擋了那些“無身份”的食品進入超市,同時,對銷售人員、銷售區域、銷售方式都做了細致的規定。“規范”的出臺,邁出了超市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的關鍵一步。
迪亞折扣店亮相北京
世界折扣業巨頭“迪亞”早前已登陸上海,邁出了其登陸亞洲市場的第一步。2003年末,迪亞折扣店在北京的亮相,填補了北京折扣店市場的空白。由于折扣店中自有品牌商品是供貨商直供產品,省卻了很多中間交易環節,因而具有較高的性價比。折扣店的出現使北京的零售業態結構更加趨于多元化。
摩爾卷土重來
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國內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造MALL運動”,在這場運動中誕生了第一批“國產摩爾”。由于大型購物中心超大規模的特殊性,導致一批摩爾項目“爛尾”。進入2003年,內地摩爾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隨著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摩爾相繼竣工,其對于商圈的影響力,以及對零售業者和地產業者的吸引力日漸凸現。房地產、資本運營及商業運營的巨大誘惑正在促使摩爾掀起一輪新的革命。
專業店迅猛發展
專業連鎖店在2003年依舊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家電、醫藥、家居、餐飲連鎖依然占據著半壁江山,服裝、洗染、音像、圖書、軟件行業也不甘示弱。除了傳統的專業連鎖店外,還涌現出像正元辦公用品連鎖超市、洋話連篇教育連鎖機構、中域手機連鎖店、運動100運動品連鎖店等專業連鎖店。2003年,各行各業幾乎都在流行一個口號:“像國美一樣連鎖”。
第五屆連鎖大會召開
中國連鎖業會議暨展覽會是主辦者每年為連鎖業人士奉獻的一場饕餮盛宴。2003年在武漢召開的“第五屆連鎖大會暨展覽會”精英云集,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平臺交流學習,互通有無。在盤點這次盛會得與失的同時,也為來年的耕耘吹響了號角。
七大遺憾
無奈的高層震蕩
2003年應該說是零售業人才流動最為頻繁的一年,最引人關注的要算年初出走華潤萬佳的徐剛和年末告別超市發的李秀珍。一個是以著名的“萬佳模式”名揚業內的職業經理人,一個是把企業經營得紅紅火火的圈內女杰。然而讓人遺憾的是,他們出走的原因是企業正常的重組和并購。他們的出走戳到了零售業改革的痛處。
超市發、天客隆分道揚鑣
在眾多聯合重組的企業中,超市發和天客隆的結合是最被看好的一對,當然,他們也是分手最快、最徹底的一對。2003年對于這兩個企業來說,都是不平靜的一年,他們經歷了裂變的痛苦。
供應商哄搶超市
供應商哄搶超市的事情在全國各地接連發生,超市“暴死”、老板“失蹤”,每一個超市的倒閉都意味著一批供應商要遭殃。因此,供貨商哄搶超市的情景屢屢發生。
治理偷盜仍無法可依
2003年,本報曾連續對超市的偷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報道和探討,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有關部門還出臺了一些相應的政策。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超市的偷盜問題依然是一個頑疾,嚴重影響著超市的正常經營。
食品衛生問題何時休
2003年7月,廣東省消委會對廣州市11家超市的鹵水掌翼、涼拌菜等熟食進行采樣,在32種熟食當中有27種衛生指數超出國家標準要求,只有5種達到國家標準,不合格率達到84%。面對這樣的數字,消費者感到吃驚,超市經營者更應該感到汗顏。
特許加盟頻栽跟頭
特許加盟是業內公認的最賺錢、最行之有效的連鎖業發展模式。然而,細數起來,靠特許加盟做大做強的可謂鳳毛麟角,因特許加盟一敗涂地的倒是數不勝數。特許加盟是一把雙刃劍,對企業經營水平、管理機制的要求非常高,在市場和企業自身都不成熟的情況下發展特許加盟無疑是加速了死亡。更讓人遺憾的是,特許加盟的相關政策和法規至今仍未見蹤影。
致命的缺貨
在超市的貨架上經常有這樣的標簽:缺貨。消費者很納悶:這都什么世道了,有錢還有買不著的東西。 其實,缺貨并不是偶然現象,很多商品是經常缺貨。缺貨只是個表面現象,它暴露的是企業整個運營機制的不健康,它涉及到品類問題、信息系統問題、配送問題、與供應商的溝通問題等等。
五個關鍵詞
商業地產:286000個搜索結果
2003年的商業地產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熱”和“漲”。零售商的搶灘布點對商業旺鋪的需求不斷膨脹,地產商嗅到了這塊誘人蛋糕的同時,也看到了其對地產銷售的拉動作用。目前,更多的零售商與地產商已經走出了最初單純的租賃關系,開始互相滲透。
食品準入:165000個搜索結果
消費品市場在2003年多了一個新的標志:“QS”,消費者要逐步開始適應“認標不認人”的購物方式,生產企業也只能用質量說話。食品準入制度在2003年進入倒計時,米、面、油、醬油、醋等五類常用食品首批實施了食品安全準入制度。
入世承諾:116000個搜索結果
2004年12月11日,按照中國在加入WTO時的承諾,這一天將宣告中國零售業入世過渡期的結束,中國零售市場全面向外資開放的承諾即將兌現。虎視眈眈的外資零售業經過在中國多年的準備和積累后,必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高速發展階段。國內零售業與外資零售業的貼身肉搏必將更加激烈。
進場費:6970個搜索結果
上海炒貨業協會與家樂福的“炒貨風波”可謂2003年最大的一件進場費糾紛案。此外,新疆自治區工商聯食品批發行業商會與新疆好家鄉也因進場費問題走上了談判桌。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商業聯合會成立了供貨商委員會,欲為進場費規范做一些工作。
農改超:3230個搜索結果
農改超在經歷了一段風風火火的改造熱潮后,又迎來了2003年的冷思考。目前,農貿市場依然有其廣闊的消費群體,改造后的超市雖然在衛生、環境上的確有所改善,但價格居高不下成了農改超的軟肋。中國零售市場的復雜性決定了一種業態不可能完全滿足市場要求,農貿市場還將長時間地存在,而農改超的步伐也不能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