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農資網
 文 章 閱 讀
 
信 息 檢 索
 
中國制造的陶瓷餐具在美“傾銷”案

更新時間:2003-9-13 5:49:15  文章來源:中國農資網 瀏覽次數:5243
1982年5月14日,美國“餐具緊急委員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投訴,指控中國制造的陶瓷餐具以低于“公平價格”在美國市場上進行“傾銷”,給美國國內工業造成“實質性損害”,要求美國沒府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4O6條規定,對中國陶瓷產品實行數量配額限制。面對美國陶瓷廠商的無理指控,我方當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針鋒相對地進行有理有據的斗爭。最后國際貿易委員會以四票反對,一票贊成否決了美國“餐具緊急委員會”的控告,以我方勝訴結案。
    早在1981年4月22日,“美國旅館用瓷廠商協會”、“美國餐具緊急委員會”和“燉器、玻璃器皿以及泥制品調節委員會”的三方代表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就以“發展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普遍優惠制受益國會給美國國內工業帶來的經濟影響”為題,相繼發言,他們說:“從1980年2月中國被列為最惠國待遇受益國后,中國陶瓷餐具進入美國市場的速度加快,而陶瓷是屬于勞動集約型產品,由于中國勞動力價格低廉,以致中國陶瓷比之美國產品更為便宜。尤其是中國政府采用各種鼓勵出口的措施,并根據需要,任意調低價格,以致造成中國貨在美國市場的低價傾銷。這種不合理的競爭,直接影響到美國陶瓷廠商的經營,使三家工廠因此倒閉,并要求政府限制給中國產品以普遍優惠制待遇,否則,其后果不堪設想。很明顯,他們發言的目的在于為征收反傾銷稅制造輿論。
    1982年1月29日,在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下屬國際貿易分會的聽證會上,“美國旅館用瓷廠商協會”的代表繼續指責我國陶瓷低價“傾銷”,認為中國陶瓷的出口價格實際上是由政府制定的,并非取決于生產成本。這就造成美國廠商與外國國有大公司之間的不合理競爭,使美國廠商處于難以抗衡的境地。目前美國6家主要陶瓷工廠開工率不足60%,正面;臨著中國貨和波蘭貨的威脅,要求政府征收反傾銷附加稅。
    1982年5月14日,由美國7家主要陶瓷廠商組成的“美國餐具緊急委員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正式投訴,他們誣蔑我國陶瓷餐具像洪水泛濫一樣破壞了美國市場,傷害和摧毀了美國制陶工業。對此,要求政府執行1974年貿易法第4O6條規定,對中國陶瓷產品實行數量配額限制。申訴書所陳述的主要論點如下:

    (1)美國關稅委員會(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前身)早在1972年在審理日本陶瓷破壞美國市場一案時就已確定:“價格低廉的瓷制品直接與本國國內生產的陶制餐具相競爭”。由此推論本申訴書所涉及的美國國內生產的陶瓷餐具與從中國進口的同類產品已構成直接的競爭,而目前這類中國產品均不受配額限制。

    (2)從中國進口的陶瓷產品在絕對或相對地迅速增長,而價格卻低于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的同類產品,處于最低水平。申訴書還以統計數據引證,從198O年起,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陶瓷產品就比1979年增長了195%,占美國陶瓷產量的27.8%,消費量的62%;而1981年美國進口中國陶瓷產品又比198O年增長了88%,占美國國內陶瓷產量的   6O  5%,消費量的   11.  l%。由此推論,當低價的進口產品在一個價格高度競爭的市場突然增加的時候,市場本身就將遭到破壞。如果在其他進口來源并無變化的情況下,那么肯定就是低價的、迅速增長的中國產品給美國國內市場造成了破壞。

  (3)指控中國陶瓷產品對美國陶瓷工業造成實質性損害。申訴書在陳述該行業受損程度時指出,盡管1980~1981年間,美國國內消費水平上升了43%,但由于從中國進口大幅度增長,美國餐具設備開工率只達到54%,產量全面下降了15%。在這種情況下,陶制餐具廠商寧愿削減生產,也不愿照常開工,增加庫存。有一個在全盛時期曾雇用500名工人的工廠被迫倒閉。好幾家陶瓷餐具廠商在1981年根本無利可圖,其直接原因就是價格低廉的中國進口產品的“傾銷”,這是造成美國陶瓷工業實質性損害的重要原因。

    (4)申訴書在結論中再次重申,中國輸入陶瓷餐具的迅速增長正在破壞美國市場,并給本國陶瓷工業帶來了嚴重的實質性損害。據此,有必要立即采取有效步驟,執行1974年貿易法第4O6條的規定。當前,適當的作法是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加以數量配額限制。此配額的標準應足以免除市場破壞現象的繼續存在,并能避免給本國工業繼續帶來損害。

    1982年5月1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受理本案后,按照1974年貿易法反傾銷訴訟程序的規定,決定于同年7月19日舉行公開聽證會,并派出調查人員對本案進行調查,以調查和判定被指控商品對美國制陶工業的損害。
    面對“美國餐具緊急委員會”的無理指控,我方當即采取相應的反申訴措施。在我有關總公司和駐外商務機構的組織領導和全力支持下,由8家經營我國陶瓷的客戶聯合組成了“美國陶瓷進口商協會”,并以該協會名義應訴,以維護其正當權益。在這期間,他們一方面在當地聘請有經驗的律師,并積極配合律師做好應訴的充分準備;另一方面,分頭會晤了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調查人員,答復該委員會印發的、內容極為繁瑣的調查表,并趕在聽證會之前,及時地向國際貿易委員會遞交了申辯書。在申辯書中,以大量的事實和有說服力的數據和材料,有理有據地駁斥了“美國餐具緊急委員會”的指控,要求國際貿易委員會否決美國陶瓷廠商的無理控告。
    1982年 7月1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華盛頓總部就本案舉行聽證會。在會上,除雙方律師、原告和被告代表出席作證和發言外,我駐美國商務機構和華藝公司的代表也分別列席了聽證會,以表示對本案的關注和重視。
    在申辯書和聽證會的證詞中,被告所申訴的理由,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從中國進口陶瓷制品并未損害美國國內市場。
    被告在申辯書和證詞中首先指出,出于中國陶制品與美國陶制品存在著相“類似”或“形成直接競爭”問題,由于中國陶制品對美國出口起點低,增長緩慢,至今仍在美國市場上占很小的比例。1981年,在市場銷售量增長的情況下,中國陶制品僅占美國國內銷售量的1.4%。顯然這樣微不足道的數量,不可能破壞美國市場。如果說中國陶制品在美國市場上形成直接競爭的話,則增加陶制品進口必然會促使美國陶制品銷售量的下降,而實際情況是陶制品的銷售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在1980年和1981年兩年內,中國陶制品的進口增加了,而美國國內陶制品的銷售額也相應上升了,這就足以證明:從中國進口的陶制品與美國的陶制品在市場上并無明顯的互相影響,根本不可能構成對美國市場的損害。
    再所謂中國瓷餐具與美國陶餐具之間已經“形成直接競爭”的說法更是言過其實。根據美國餐具市場的調查,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瓷餐具與美國生產的陶餐具,無論從外觀、所用原料,還是從使用習慣、配套方法以及推銷渠道等方面來看,都是極不相同,也不類似的,根本談不上“形成直接競爭”。據消費者證實,從中國進口餐具并不影響美國陶制品的銷售。消費者選購中國餐具主要是為正式宴會餐桌上使用,而購買陶餐具則是為一般日常便餐時使用。即使在超級市場上,顧客在購買高檔商品時,往往在選購中國陶瓷器皿的同時,也購買陶、烙制品供日常便餐時使用。正是由于這一基本區別,餐具市場對不同餐具的價格也各異,兩者并不存在價格上的互相競爭。可見,中國的瓷餐具與美國的陶餐具是屬于不能相互替代的、并非“類似”或“直接競爭”的商品。


    第二,從中國進口的陶制品并未造成對美國制陶工業的威脅和實質性的損害。
    被告在申辯書中指出,美國的低價餐具市場過去一直是由日本壟斷的。后來由于其勞動力昂貴而失去競爭能力,市場逐步由中國瓷器取代,所以,對美國來說,從中國進口瓷餐具只是取代正在逐步退出市場的日本餐具,而并不存在損害美國陶餐具的生產和市場問題。如果僅以某一國家的進口量與其國內消費量相比較,就指控進口量的絕對或相對增加,必然會影響該國的陶瓷工業,那么,這種推論顯然是不合邏輯的。它忽視了從其他國家進口的絕對或相對減少這一重要因素。根據以上分析,完全有理由相信,根本不存在中國瓷餐具對美國制陶工業造成威脅和“實質性損害”的可能性。
    申辯書和證詞在反駁中國陶瓷制品對美國制陶工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時還指出,近兩年來,中國瓷餐具對美國出口之所以增長較快,主要是由于美國國會批準中美貿易協作,中國商品享受最惠國待遇的必然結果。因此,這種貿易的增長,完全是兩國經濟關系的正常發展,而不是破壞美國市場。如果從擴大中美貿易,彌補中國方面的貿易逆差考慮,美國方面就更不應該對中國出口商品施加種種限制。至于美國陶瓷產量之所以逐年下降,其真正的原因還在于美國本身的經濟不振,在于其制陶工業經營管理不善,產品設計陳舊等原因所致。必須指出,近年來,美國的塑料、玻璃合成的廉價餐具正在日益取代其本國陶瓷餐具,使之越來越缺乏競爭性而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這也是影響美國陶餐具銷售的一個重要原因。總之,美國陶瓷制造商把上述種種原因已經導致的產量下降,企圖嫁禍于中國,指控從中國進口陶瓷制品對他們造成損害,這是不公道的,完全不符合客觀實際的。相反,限制從中國進口陶瓷產品無助于解救美國陶瓷工業,它只會使美國陶瓷品生產繼續處于停滯、落后狀態而缺乏市場銷售能力,以致破壞市場已經建立起來的正常秩序,使消費者受到損害。這顯然不是解決其工業危機的辦法。
    由一手被告所提供的調查材料和事實有力地駁斥了“美國餐具緊急委員會”所謂中國陶瓷餐具出口對美國生產和市場所造成的“實質性損害”,并且揭露和分析了美國陶瓷生產下降的癥結所在,而美國陶餐具生產廠商既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調查材料以證明我瓷餐具出口對美國生產和市場造成“實質性損害”,又不能證明這種“損害”與其“工業”之間的因果關系。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于 1982年 8月  3日對本案裁決時,不得不以4票反對、1票贊成否決了“美國餐具緊急委員會”對我國陶瓷餐具“傾銷”的指控。根據美國反傾銷法訴訟程序的規定,該案即審理完畢,終止一切調查。
    1982年8月2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了該委員會給美國總統的報告。報告承認,瓷器與陶器無論在外觀還是在使用上都是不同的,它們之間的競爭也是有限的。中國陶瓷餐具沒有破壞美國的陶瓷生產,美國陶瓷廠商的困難是由于經濟形勢及同行競爭造成的。至此,本案以我方勝訴結案。:)

點評
    反傾銷是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一項基本原則,旨在抵制國際貿易中的不公平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國際經濟秩序,促進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但隨著國際貿易競爭日益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反傾銷原則及規定在實踐中已被西方發達國家歪曲和濫用,成為各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手段。
    自從1979年我國出口的糖精在歐共體遇到首起反傾銷調查,截止到1996年,我國出口商品在國外遭受反傾銷調查案件已超過200起,除對方主動撤訴外,相當數量案件是以進口國征收反傾銷稅或我國出口公司承擔提價,減少出口量而結束。反傾銷已成為困擾我國出口貿易的一個嚴重問題。
    近些年我國出口商品遭受反傾銷指控具有以下特點:(1)對我國出口商品反傾銷的國家不斷增加,既有美國、歐盟、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又有韓國、印度、墨西哥、巴西、智利、委內瑞拉、南非、尼日利亞等發展中國家。(2)我國遭受反傾銷指控的商品越來越多。國外反傾銷措施涉及紡織、服裝、輕工、家電、五金、化工、礦產品、醫藥、農產品等各大類出口商品。其中機電產品的比重不斷提高。(3)有的商品連續在幾個主銷市場受到指控。(4)一些受配額限制的商品也被指控反傾銷。
    目前,我國大中型企業正抓緊轉換經營機制,越來越多的企業直接面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但我國出口產品在國外不斷遭受反傾銷指控,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因此掌握反傾銷法規的主要內容,熟悉反傾銷案件的審理程序,想辦法沖破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對于發展我國出口貿易是十分重要的。
    陶瓷餐具反傾銷訴訟案是較早的一起案件。該案經過艱苦細致的工作和針鋒相對的斗爭,終于取得了勝訴。通過本案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研究美國反傾銷訴訟問題,為今后應訴提供有益的經驗。


 
* 本信息僅供用戶參考 *
編輯:小何 歡迎投稿!
討論:我有不同看法打印本頁
 相 關 文 章   
暫時沒有相關新聞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