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植保技術 >> 正文
 

大棚蔬菜病害發生特點及防治對策

(發布日期:2004-11-11 10:14:43)
瀏覽人數:
    近年來,我縣大棚蔬菜病害發生普遍,防治困難,危害嚴重的病害主要有黃瓜的霜霉病和枯萎病,番茄早疫病和枯萎病;辣椒的疫病和病毒病等。同時,以上各作物間共有的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及作物間可相互侵染的灰霉病和菌核病等,也時有發生。我們針對主要病害的發生危害情況進行調查,對其防治技術進行了摸索和試驗后,現將調查結果和防治對

    一、發生特點

    在育苗期的前期易發生猝倒病,灰霉病,后期番茄早疫病、黃瓜立枯病和辣椒灰霉病都易發生,尤其是茄子褐紋病在煉苗階段易重發。定植緩苗階段易感灰霉病,番茄早疫病、黃瓜炭疽病等容易發生,至開花結果初期以前,菌核病發生也較普遍。

    開花初期,作物抗逆性較弱,易發生黃瓜枯萎病和番茄灰霉病等,整個開花結果期間,黃瓜霜霉病于4月中、下旬始發,5月上中旬發生,隨時有成災的危險;番茄灰霉病危險期是在5月中旬,辣椒疫病在6-7月易發生。

    二、發生的原因

    1、大棚內特殊的溫濕度環境。大棚內的空氣相對濕度一般為70%以上,夜間和早晨相對濕度在90%以上。4月份,若忽視開棚通風降濕,則極易造成黃瓜霜霉病和各種作物灰霉病重發、盛發。灰霉病和苗核病在高濕條件下極易感染。

    2、輪作被動,病源集中,土質惡化。由于大棚固定性強,蔬菜種類只限于茄果類、瓜類、豆類等的早春種植。輪作余地不大,病源集中。另外,忽視土壤改良,常年使用化肥,隨種植年限增加,土壤結構惡化,耕層變淺,亞耕層緊實,土壤酸化逐年加重。

    3、缺乏相對抗病品種。曾對不同黃瓜品種的霜霉病抗病性比較表明,密刺型的黃瓜,其始發期為4月2日(6月5日病株率為97.4%,病葉率為56%),比津雜型黃瓜早發病20天(6月5日病株率為61.5%,病葉率為27.4%),但鑒于前者早熟性和商品性優于后者,故在選擇抗病品種時有局限性。

    4、藥劑防治不主動、不合理,雖有一些對某些病害防治效果較好的特效殺菌劑,但大多不能應急,病害一旦發生,往往遲施無效。

    5、栽培管理不當。主要表現是大棚溫濕度管理的揭膜通風不及時,透光不足;施肥不當(偏N),造成植株徒長,基肥不腐熟,過量施用,淺層施用等導致根部發育不良,植株抗逆性差,水份營養不當,當頭潑澆,利于真菌性病害的發生,而濫灌、漫灌則利于土壤傳病蔓延。

    三、防治對策

    大棚蔬菜的病害防治,應采取農業防治為重,藥劑防治為輔,防重于治的綜合防治策略,具體措施如下:

    1、破壞病菌生存的溫濕度環境,把握防治主動權,嚴格控制大棚空氣濕度,采用揭膜通風來調節和控制。晴天大通風,陰天小通風,雨天也通風,大雨、低溫不通風(黃瓜在15℃以下,番茄等在13℃)。5月起大棚圍膜應撤除。這樣,既不影響作物生長,又有利于降濕防病。

    2、調整品種結構,合理輪作,改良土壤。適當擴大蔬菜品種,擴大輪作余地,特別是土傳病害,只有能過輪作,才能有效控制病害的發生,對重病田塊,要4—5年才輪種一次,要加強土壤改良,深翻土層,增施腐熟有機肥,減少酸性肥料的施用,可用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提高栽培技術,增強植株抗病能力。肥力管理要合理,避免N肥過剩和過量施用未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提倡葉面追肥,嚴禁潑澆和漫灌。

    4、及時做好田園清潔工作。如灰霉病、菌核病、疫病、枯萎病等,在管理過程中,對病果、病葉及病株要及時清理,減少病原物和病菌傳播。

    5、藥劑防治須因病、因天而異以預防為主。

   (1)育苗期:播種前用50%的福美雙,按種子重量的0.1%拌種消毒,可防猝倒病、炭疽病等,每㎡用25%多菌靈10g拌土撒施苗床,大苗期,用75%代森錳鋅500倍液噴施,對番茄早疫病、茄子褐紋病、黃瓜炭疽病均有較好防效。

   (2)定植緩苗活棵階段:用25%多菌靈250倍液澆根,連續2—3次。至開花結果前,同樣須用50%速克靈1000—1500倍液和70%代森錳鋅500倍液,10天1次交替噴施。

   (3)開花結果期間(4—6月)要根據氣候變化,合理施藥,黃瓜,如遇陰雨天氣,宜使用30%一熏靈處理,用量每100m掛30g煙熏餅一個,一個標準棚(55m長)放4—5個,在晚上收工前點燃,將棚關嚴即可,晴天則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和25%甲霜靈600倍液交替噴施,用70%DT500倍液,可防細菌性角斑病。番茄,主要加強開花結果期灰霉病的防治,可用50%速克靈1000—1500倍重點噴于花果部,有較好地防效。
策綜述如下。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