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技術 >> 正文
 

NY 5117—2002 無公害食品 水稻生產技術規程

(發布日期:2004-12-10 12:03:50)
瀏覽人數:
NY 5117—2002    無公害食品  水稻生產技術規程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無公害食品中水稻生產的有關定義、生產技術以及收獲、運輸、貯藏、副產品處理的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無公害水稻的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 4404.1  糧食種子  禾谷類
GB/T 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T 15790  稻瘟病測報調查規范
GB/T 15791  稻紋枯病測報調查規范
GB/T 15792  水稻二化螟測報調查規范
GB/T 15793  稻縱卷葉螟測報調查規范
GB/T 15794  稻飛虱測報調查規范
NY/T 59  水稻二化螟防治標準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
NY 5116—2002  無公害食品  水稻產地環境條件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安全間隔期
最后一次施藥、施肥到作物收獲時允許的間隔天數。
3.2
安全排水期
稻田施肥及施用農藥后不宜排水的間隔天數。
4  一般要求
4.1  產地環境
應符合NY 5116—2002的規定。
4.2  品種選擇
選用通過國家或地方審定并在當地示范成功的優質、高產水稻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 4404.1的規定。
4.3  肥料使用準則
4.3.1  肥料使用原則應符合NY/T 496的規定。
4.3.2  禁止使用未經國家或省級農業部門登記的化學和生物肥料。
4.3.3  禁止使用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肥料(有機肥料及礦質肥料等),附錄A列出了肥料中主要重金屬含量的限量指示。
4.3.4  安全排水期7天。
4.4  農藥使用準則
4.4.1  農藥使用應符合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規定。附錄B規定了無公害水稻生產中的禁用農藥品種;附錄C列出了無公害水稻生產中的常用農藥品種及常用劑型、用量、安全間隔期等。
4.4.2  合理混用、輪換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或具有負交互抗性的藥劑,克服和推遲病蟲害抗藥性的產生和發展。
4.4.3  安全排水期5 d~7 d。
4.5  有害生物控制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從稻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出發,綜合應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和危害。
5  栽培技術
無公害水稻栽培應注重以下技術要點。
5.1  選用抗性強水稻品種
選用抗蟲、抗病性強的水稻品種(組合),并注意定期更換。
5.2  合理稀植
5.2.1  直播稻
直播稻播種量常規稻為每667 m2 3 kg~4 kg,雜交稻2 kg~2.5 kg。提倡采用生物種衣劑包衣的種子,以防地下害蟲危害。要求注意播種質量,確保全苗。播種出苗后應及時疏密補空。
5.2.2  移栽稻
早、晚稻種植密度常規稻一般為每667 m22萬穴,每穴3本~4本,雜交稻為每667m2 1.5萬穴~2.0萬穴,每穴1本~2本;單季稻為每667 m2 1.2萬穴~1.7萬穴,常規稻每穴3本~4本,雜交稻1本~2本。提倡寬行窄株或寬窄行種植,移栽規格早、晚稻為25.0 cm×13.3 cm~16.7 cm或(33.3 cm+16.7 cm)×13.3 cm~16.7 cm,即行距25.0 cm,株距13.3 cm~16.7 cm或寬行33.3 cm、窄行16.7 cm、株距13.3 cm~16.7 cm;單降稻為25 cm~30cm×16.7 cm或(33.3 cm+16.7 cm)×16.7 cm。超級稻優質稻起畦超稀植栽培,移栽規格33.3cm×20.0 cm~25.0 cm,每667 m20.8萬穴~1.0萬穴,每穴2本。
5.3  平衡施肥
5.3.1  有機、無機結合,氮、磷、鉀配合施用
提倡測土配方施肥,一般有機肥占總施肥量的30%以上,氮∶磷∶鉀(N∶P2O5∶K2O)一般為1∶0.5∶1。
5.3.2  嚴格控制施氮和施肥總量
每667 m2大田施肥總量為早、晚稻控制在純氮(N)8 kg~12 kg,磷(P2O5)4 kg~5 kg,鉀(K2O)8 kg~12 kg,單季稻控制在純氮(N)12 kg~15 kg、磷(P2O5)6 kg~7 kg、鉀(K2O)12 kg~15 kg,施硫酸鋅1 kg~2 kg。
5.3.3  施肥方法
施足基面肥,適施分蘗肥和穗肥。一般氮肥用50%~70%作基面肥,20%~30%作分蘗肥,10%~2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鉀肥基、蘗肥各占50%。也可采用一次性全層施肥,將專用復配肥料在平田時一次性施入耕作層土壤,但在砂壤田不宜采用。
5.3.4  安全間隔期
15天以上。
5.4  合理灌溉
5.4.1  灌溉水質要求
應符合NY 5116—2002的規定。
5.4.2  灌溉方法
返青期保持淺水層,分蘗期濕潤灌溉,苗數達到穗數的80%~90%時開始露田和曬田,采取多次輕曬,以控制無效分蘗,促進根系下扎生長和壯稈健株。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淺水層至抽穗揚花期。灌漿成熟期間歇灌溉、干濕交替。收獲前7天左右斷水。
6  有害生物控治技術
6.1  農業防治
6.1.1  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品種定期輪換,保持品種抗性,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6.1.2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輪作換茬、種養(稻鴨、稻魚、稻蟹等)結合、健身栽培等農藝措施,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
6.2  生物防治
通過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性代學農藥,避開自然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時期,創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境等措施,保持天敵;利用及釋放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
6.3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燈、震頻式殺蟲燈、色光板等物理裝置誘殺鱗翅目、同翅目害蟲。
6.4  藥劑防治
6.4.1  主要病害的防治
6.4.1.1  稻瘟病
依據GB/T 15790的規定,當稻瘟病的中心病團出現時,每667 m2用三環唑20 g~25 g或稻瘟靈28 g~40 g噴霧防治。
6.4.1.2  稻紋枯病
依據GB/T 15791的規定,在水稻分蘗至孕穗期、抽穗期,當分蘗期叢發病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時,每667 m2用井崗霉素10 g~12.5 g加水50 kg噴霧1~2次,低于此指標可以不施農藥。
6.4.1.3  白葉枯病
在白葉枯病常發區,于發病初期每667 m2用葉枯唑30 g~40 g加水50 kg噴霧防治;尤其在大風、暴雨、洪澇等災害之后,水稻葉片受到損傷,應及時噴施上述藥劑,防止病情暴發。
6.4.1.4  惡苗病
采用抗二硫氰基甲烷或咪鮮胺溶液浸種。
6.4.1.5  稻曲病
在孕穗中、后期每667 m2用井崗霉素10 g~12.5 g兌水50 kg對穗部進行噴霧。
6.4.2  主要蟲害的防治
6.4.2.1  二化螟
依據GB/T 15792及NY/T 59的規定,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667 m2用殺蟲雙36 g~45g或殺蟲單45 g~55 g或三唑磷20 g兌水50 kg噴霧,但蠶桑養殖地區不宜使用殺蟲雙、殺蟲單(防治指標見附錄D)。
6.4.2.2  三化螟
根據蟲情預報,掌握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667 m2卵塊發生量在50塊以上的田塊進行藥劑防治,藥劑種類同二化螟。
6.4.2.3  稻飛虱
依據GB/T 15794的規定,當百叢蟲量達1 500頭~2 000頭,每667 m2用噻嗪酮7 g~10 g或吡蟲啉1.5 g~2 g兌水50 kg,針對稻株中下部噴霧。
6.2.4  稻縱卷葉螟
依據GB/T 15793的規定,掌握在主害代1、2齡幼蟲盛發期(稻葉初卷期)。當分蘗期百叢幼蟲65頭~85頭、孕穗期40頭~60頭以上時,進行藥劑防治,藥劑殺蟲雙、殺蟲單;此外,也可用毒死蜱32 g~40 g兌水50 kg噴霧稻株中、上部。
6.4.2.5  稻薊馬
在苗期出現葉尖卷曲率在10%以上、百株蟲量300頭~500頭以上時,用殺蟲雙27 g~36 g或丁硫克百威或吡蟲啉1.5 g~2 g兌水50 kg噴霧。
6.4.3  雜草防治
6.4.3.1  秧田雜草防治
于播種后0~10 d,每667 m2用殺草丹乳油100 g~125 g、禾草敵乳油96 g~140 g或丁草胺30 g或芐嘧磺隆1.5 g~2 g兌水30 kg噴霧。
6.4.3.2  移栽前雜草防治
可在移栽前2 d~10 d,每667 m2百草枯20 g~40 g兌水50 kg細噴霧,殺滅田間雜草。
6.4.3.3  本田雜草防治
于移栽后5 d~10 d,每667 m2用禾草丹乳油100 g~125 g或吡嘧磺隆6.25 g或田草光(芐嘧磺隆與丁草胺復配劑)25 g~30 g拌化肥或細泥土30 kg撒施。
7  收獲、運輸、貯藏及副產品處理要求
7.1  收獲
實行無公害稻谷與普通稻谷分收、分曬。禁止在公路、瀝青路面及粉塵污染嚴重的地方脫粒、曬谷。
7.2  運輸
運輸工具應清潔、干燥、有防雨設施。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物品混運。
7.3  貯藏
在避光、常溫、干燥和有防潮設施的地方貯藏。貯藏設施應清潔、干燥、通風、無蟲害和鼠害。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存。若進行倉庫消毒、熏蒸處理,所用藥劑應符合國家有關食品衛生安全的規定。
7.4  副產品處理
無公害水稻生產的副產品包括秸稈、壟糠、米皮糠等應綜合開發、合理利用;提倡秸稈還田、稻糠稻作;嚴禁焚燒、胡亂堆放、丟棄和污染環境。


 
 
 
附  錄  A
(規范性附錄)
肥料中主要重金屬含量的限量指標
 
肥料中主要重金屬含量的限量指標見表A.1。
                                     表A.1  肥料中主要重金屬含量的限量指標             單位為毫克每千克
項               目 指               標 
砷(以As計)                          ≤ 20 
鎘(以Cd計)                          ≤ 200 
鉛(以Pb計)                          ≤ 100 

 
 
 
附  錄  B
(規范性附錄)
無公害水稻生產禁止使用的農藥種類
 
無公害水稻生產禁止使用的農藥種類見表B.1。
表B.1  無公害水稻生產禁止使用的農藥種類
農藥種類 名            稱 禁用原因 
無機砷 砷酸鈣、砷酸鉛 高毒 
有機砷 甲基胂酸鋅(稻腳青)、甲基胂酸鐵銨(田安)、福美甲胂、福美胂 高殘留 
有機錫 三苯基氯化錫、毒菌錫、氯化錫 高殘留 
有機汞 氯化乙基汞(西力生)、醋酸苯汞(賽力散) 劇毒、高殘留 
有機雜環類 敵枯雙 致畸 
氟制劑 氟化鈣、氟化鈉、氟乙酸鈉、氟乙酰胺、氟鋁酸鈉 劇毒、高毒、易藥害 
有機氯 DDT、六六六、林丹、艾氏劑、狄氏劑、五氯酚鈉、氯丹 高殘留 
鹵代烷類 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 致癌、致畸 
有機磷 甲拌磷、乙拌磷、治螟磷、蠅毒磷、磷胺、內吸磷 高毒 
氨基甲酸酯 涕滅威 高毒 
二甲基甲脒類 殺蟲脒 致癌 
擬除蟲菊酯類 所有擬除蟲菊酯(醚菊酯除外) 對魚毒性大 
取代苯類 五氯硝基苯、五氯苯甲醇(稻瘟醇)、苯菌靈(苯萊特) 有致癌報道或二次毒性 
二苯醚類 除草醚、草枯醚 慢性毒性 
磺酰脲類 甲磺隆、綠磺隆 對后作有影響 


 
 
 
附  錄  C
(規范性附錄)
無公害水稻生產常用的農藥品種
 
無公害水稻生產常用的農藥品種見表C.1。
表C.1  無公害水稻生產常用的農藥品種
農藥名稱 最多使用次數 安全間隔期/d 備              注 
敵百蟲 3 7   
噻嗪酮 2 14   
殺蟲雙 3 15   
殺蟲單 3 15   
三唑磷 2 30   
吡蟲啉 2 20   
毒死蜱 2 15   
仲丁威 4 21   
蘇云金桿菌       
多菌靈 3 30   
三環唑 2 35   
2 21   
稻瘟靈 早稻3、晚稻2 早稻14、晚稻28   
惡霉靈 3   秧田播種前至苗期澆施 
甲基硫菌靈 3 30   
井崗霉素       
三唑酮 1 20   
葉枯唑 2     
噻菌酮 2 20   
抗菌402 1   種子處理 
咪鮮胺 1   種子處理 
禾草丹 2   秧田一次,移栽后7d~14d施一次 
丁草胺 1   移栽前2d~3d或移栽后4d~6d施 
禾草特 2   秧田和移栽后7d~14d各施一次,施后保水7d 
丁·芐 1   移栽后5d~7d次,施后保水7d 
惡草酮 1   移栽前或后移栽2d~3d施 
滅草松 1   移栽后雜草2葉~5葉期兌水50L田間排水后噴施 
哌草丹 1   播種后4d~10d或拌細沙10kg撒施 
丙草胺 1   水直播或秧田播后1d~4d噴霧 
二氯喹啉酸 1   移栽后5d~20d噴施 
芐嘧磺隆 2   播種后至二葉期,移栽后7d~9d 
吡嘧磺隆       
百草枯     早稻收獲后免耕晚稻移栽前2d~3d 
草甘磷     移栽前2d~10d噴霧 


 
 
 
附  錄  D
(規范性附錄)
二化螟防治標準
 
二化螟防治措施見表D.1。
表D.1  二化螟防治標準
稻區
類型 稻作
類型 代別 侵入生育期 經濟允許卵塊密度塊/667m2 防治適期(孵化高峰后天數)/d 防治標準 
為害團
個/667m2 叢害率
% 株害率


 

 

 
區 早稻 一 分蘗期 150 0 50 1.5~2.5 0.5 
2~3 80 2~3.5 1.0 
5~7 100 3.5~5.0 2.0 
二 抽穗揚花期 300 0 100 1.0~1.5 0.1 
晚稻 二、三 分蘗期 150 0 50 2.0~5.0 1.0 
2~3 80 3.0~6.0 1.5 
5~7 100 7~10 2.5 
三、四 孕穗抽穗期 150 0 50 0.5 0.1 
2~3 80 1.0 0.1 
5~7 100 2.0 0.2 


區 中稻 一 分蘗期 150 0 50 3~4 0.5 
2~3 80 5~6 1.0 
5~7 100 8~10 3.0 
二 孕穗抽穗期 100 0 30~40 1.0 0.1 
2~3 50~60 1.5 2.0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mu)為純公益性欄目(mu),無任何商業目(mu)的(de)。因部分文章來源(yuan)于網絡(luo),若單位或(huo)個人不(bu)同(tong)意刊載您的(de)信息請速與(yu)本站聯系, 我(wo)們將盡快按(an)您的(de)要求(qiu)修(xiu)改或(huo)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wei)向用戶提供便(bian)利(li)而設置的(de)外(wai)部鏈接的(de)準確(que)性和完(wan)整(zheng)性。如因(yin)作品內容、版(ban)權(quan)和其它問題(ti)需要同本網聯系(xi)的(de),請(qing)在30日內進行。聯系(xi)電(dian)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