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遼寧審定的品種
1、明玉2號
品種來源:明玉2號(CM2)是葫蘆島市龍灣新區明育玉米科研所2000年以海9818為母本,明2325為父本組配成的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319厘米,穗位148厘米,葉片數20-21片,花絲粉紅色。果穗筒型,穗長19.6厘米,穗行數16-20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9.5克。生育期136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1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1-3.7%,青枯病0-4級,尾孢菌葉斑病0-1級,彎孢菌葉斑病0-3級,紋枯病0-3級,黑粉病1-2%。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10.92%,粗脂肪3.84%,總淀粉72.60%,賴氨酸0.32%,容重726.0g/L,屬優質飼料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716.5公斤,比對照沈單16增產15.6%。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4.0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10.3%。一般畝產6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可清種、套種或比空種植,春播密度3000-33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沈單16號、丹玉26號、丹玉39號的地區種植。
2、創奇0203
品種來源:創奇0203(平試3號)是遼寧丹鐵種業科技有限公司1998年以自選系P21為母本,自選系P41為父本組配成的中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56厘米,穗位118厘米,花絲粉紅色,花藥黃色。果穗筒型,穗長19.4厘米,穗行數16-18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淺粉色,百粒重37.0克。生育期127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1-3級,灰斑病1-5級,絲黑穗病2.0-7.8%,青枯病1-4級,彎孢菌葉斑病1-5級,紋枯病3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10.36%,粗脂肪4.9%,總淀粉71.40%,賴氨酸0.28%,容重698.60g/L,屬飼料玉米。
產量表現:2001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50.8公斤,比對照鐵單13增產6.3%,2002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92.0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3%,2001-2002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71.4公斤,比對照鐵單13號、農大108平均增產3.7%。2002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6.1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8%。一般畝產6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套種均可。春播區一般種植密度33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北部、西北部種植鐵單13號、農大108的地區種植。
3、丹科2162
品種來源:丹科2162是丹東農業科學院1999年以自選系W9235為母本,自選系丹598為父本組配成的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型緊湊,株高291厘米,穗位125厘米,葉片數22片,花絲粉色,花藥深肉色。果穗長錐型,穗長25厘米,穗行數18-20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6.3克。生育期128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1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0-4.5%,青枯病0-3級,尾孢菌葉斑病0-3級,彎孢菌葉斑病0-3級,紋枯病0-3級,黑粉病0%。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10.51%,粗脂肪3.26%,總淀粉73.74%,賴氨酸0.32%,容重724.0g/L,屬優質飼料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83.6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10.3%。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3.4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12.4%。一般畝產6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可清種或2比空種植,春播種植密度2800-3000株/畝,夏播種植密度35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沈單16號、丹玉26號的地區種植。
4、丹科2165
品種來源:丹科2165是丹東農業科學院1999年以自選系丹717為母本,丹782為父本組配成的中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淺綠色,株型緊湊,株高309厘米,穗位134厘米,葉片數22片,花絲粉紅色。果穗長筒型,穗長20.5厘米,穗行數14-18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7.1克。生育期134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2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1-4.5%,青枯病0-5級,尾孢菌葉斑病0-1級,彎孢菌葉斑病0-3級,紋枯病0-5級,黑粉病0-2%。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10.32%,粗脂肪4.8%,總淀粉72.43%,賴氨酸0.35%,容重761.0g/L,屬優質飼料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732.5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8.2%。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86.6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0.2%。一般畝產6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間種、套種均可,春播密度3200-3500株/畝,夏播密度40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東北部種植農大108的地區種植。
5、丹玉79號
品種來源:丹玉79號是丹東農業科學院2000年以自選系丹988-65為母本,丹5034為父本組配成的中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高299厘米,穗位126厘米,葉片數22片,花絲紅色,花藥黃綠色。果穗筒型,穗長21厘米,穗行數16-22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粉色,百粒重36.5克。生育期134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1-3級,灰斑病1-3級,絲黑穗病1.0-3.3%,青枯病1-4級,彎孢菌葉斑病1-3級,紋枯病1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10.03%,粗脂肪5.53%,總淀粉73.15%,賴氨酸0.38%,容重716.0g/L,屬優質飼料玉米。
產量表現:2003年省區試引種試驗平均畝產826.8公斤,比對照沈單16增產7.9%,比對照農大108增產8.7%。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或比空種植均可,春播清種密度3000株/畝,夏播密度3200-33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東北部種植農大108的地區種植。
6、郁青2號
品種來源:郁青2號(鐵試210)是鐵嶺市種子公司1999年以自選系郁3425為母本,黃C為父本組配成的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灰綠色,株高259厘米,穗位109厘米,葉片數22片,花絲黃綠色,花藥淺粉色。果穗長筒型,穗長20.2厘米,穗行數18-22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粉色,百粒重33.7克。生育期138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1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0-10%,青枯病0-5級,尾孢菌葉斑病0-3級,彎孢菌葉斑病0-1級,紋枯病0-3級,黑粉病1%。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11.16%,粗脂肪4.00%,總淀粉70.6%,賴氨酸0.36%,容重699.5g/L,屬飼料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51.1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5.1%。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1.6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6.6%。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密度2800-30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沈單16號、鐵單10號的地區種植。
7、遼單567
品種來源:遼單567(遼567)是遼寧省農科院1999年以遼3180為母本,遼7303為父本組配成的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81厘米,穗位119厘米,花絲紅色,花藥黃色。果穗長錐型,穗長21.5厘米,穗行數16-18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40.2克。生育期130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1-3級,灰斑病1-3級,絲黑穗病16.5-23.1%,青枯病0.8-2級,彎孢菌葉斑病1-3級,紋枯病3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10.04%,粗脂肪4.08%,總淀粉73.25%,賴氨酸0.36%,容重752.5g/L,屬飼料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84.8公斤,比對照本育9號增產12.6%。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92.9公斤,比對照本育9號增產16.7%。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密度3000-30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東部山區種植本育9號的地區種植。
8、鐵單20號
品種來源:鐵單20號(鐵101)是鐵嶺市農科院、鐵嶺市鐵研種業有限公司1998年以鐵97005-1為母本,D9125為父本組配成的中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緊湊,株高277厘米,穗位127厘米,葉片數19-20片,花絲淡紫色,花藥紫色。果穗筒型,穗長19.2厘米,穗行數16-22行。籽粒黃色,深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2.5克。生育期在鐵嶺123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2級,小斑病0-2級,絲黑穗病0.9-4.8%,青枯病0-5級,尾孢菌葉斑病0-5級,彎孢菌葉斑病0-1級,紋枯病0-5級,黑粉病0%。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11.21%,粗脂肪5.79%,總淀粉70.30%,賴氨酸0.33%,容重777.5g/L,屬優質飼料、食用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73.2公斤,比對照本育9號增產10.7%。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64.4公斤,比對照本育9號增產11.9%。一般畝產6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密度3300-3500株/畝,間套種和大壟雙行等其它種植形式密度3500-40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北部、東部山區種植本育九號的地區。
9、丹玉71號
品種來源:丹玉71號(丹713)是丹東農業科學院2001年以自選系DR179為母本,自選系E208為父本組配成的中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紅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66厘米,穗位101厘米,葉片數19-20片,花絲淺粉色,花藥黃色。果穗長錐型,穗長22.8厘米,穗行數14-16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9.2克。生育期129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1-3級,灰斑病1-5級,絲黑穗病0.9-16.3%,青枯病1-4級,彎孢菌葉斑病1-5級,紋枯病1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9.14%,粗脂肪4.06%,總淀粉75.49%,賴氨酸0.32%,容重779.0g/L,屬高淀粉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59.2公斤,比對照本育9號增產8.4%。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4.5公斤,比對照本育9號增產5.1%。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密度2800-34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本育9號的地區種植。
10、遼單566
品種來源:遼單566(遼566)是遼寧省農科院玉米所1999年以遼106為母本,遼3162為父本組配成的中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60厘米,穗位105厘米,花絲紅色,花藥黃色。果穗筒型,穗長18厘米,穗行數12-14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49.4克。生育期129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1-3級,灰斑病1-3級,絲黑穗病0-2.9%,青枯病1-4級,彎孢菌葉斑病1-5級,紋枯病3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9.08%,粗脂肪5.08%,總淀粉75.56%,賴氨酸0.35%,容重778.0g/L,屬高淀粉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717.9公斤,比對照本育9號增產18.1%。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79.3公斤,比對照本育9號增產14.4%。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遼寧省春播區種植密度3300株/畝,夏播區38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東部山區種植本育9號的地區種植。
11、遼單678
品種來源:遼單678(遼678)是遼寧省農科院玉米所1999年以遼6088為母本,齊205為父本組配成的中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高296厘米,穗位137厘米,葉片數22-23片。果穗筒型,穗長19.8厘米,穗行數14-18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4.7克。生育期129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1-3級,灰斑病1-3級,絲黑穗病1.0-4.0%,青枯病1-5級,彎孢菌葉斑病1-3級,紋枯病3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11.16%,粗脂肪4.84%,總淀粉70.90%,賴氨酸0.44%,容重709.0g/L,屬高淀粉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40.5公斤,比對照本育9號增產5.3%。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8.8公斤,比對照本育9號減產2.5%。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遼寧春播區種植密度3100株/畝左右,夏播區種植密度35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東部種植本育9號的地區種植。
12、金剛7號
品種來源:金剛7號(昌試3號)是遼陽金剛種業有限公司、遼陽市綠豐玉米育種研究所1999年以自選系99于為母本,自選系9064為父本組配成的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92厘米,穗位130厘米,葉片數24片,花絲綠色,花藥綠色。果穗筒型,穗長20.7厘米,穗行數18-22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7.6克。生育期140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1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0-4.5%,青枯病0-4級,尾孢菌葉斑病0-1級,彎孢菌葉斑病0-3級,紋枯病0-3級,黑粉病0%。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11.17%,粗脂肪4.67%,總淀粉72.14%,賴氨酸0.29%,容重733.0g/L,屬優質飼料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73.2公斤,比對照沈單16增產8.6%。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4.2公斤,比對照沈單16增產7.1%。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密度2800株/畝,間、套種密度30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沈單16號、丹玉26號的地區種植。
13、沈糯3號
品種來源:沈糯3號(沈農糯50912)是沈陽農業大學2000年以沈農糯509為母本,沈農糯512為父本組配成的糯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型緊湊,株高210厘米,穗位90厘米,葉片數20-22片,花絲綠色,花藥黃色。果穗錐型,穗長17.8厘米,穗行數14-16行。籽粒白色,鮮穗平均穗重237克。生育期83-86天左右。田間病害自然發病率:大斑病0.7%,絲黑穗病0.9%,接種鑒定:灰斑病3級。鮮食糯性強,皮薄,微甜,品質鑒定得分90.42分,1級。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標準穗3000穗左右,鮮穗玉米600公斤,鮮粒35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提早上市應避免在低洼地種植,沈陽地區裸地春播同普通玉米,夏播最遲播期7月10日,清種密度30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各地種植。
14、沈糯5號
品種來源:沈糯5號(沈農糯50612)是沈陽農業大學2000年以沈農糯506為母本,沈農糯512為父本組配成的糯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10厘米,穗位94厘米,葉片數20片,花絲白色或粉色,花藥黃色。果穗長錐型,穗長17.2厘米,穗行數14-16行。籽粒白色,穗軸白色,鮮粒百粒重34克。生育期85-93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1級,灰斑病3級,絲黑穗病15.2%,青枯病2.6級,彎孢菌葉斑病5級,紋枯病1級。鮮食糯性強,皮薄,品質鑒定得分90.71分,1級。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鮮穗462公斤,鮮粒285公斤。畝產15厘米以上鮮穗3366穗。
栽培技術要點: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提早上市應選擇土溫較高的地塊,沈陽地區裸地春播同普通玉米,夏播最遲播期7月5日,參考密度35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春播或夏播以及氣候條件相似的地區。
15、興粘1號
品種來源:興粘1號是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興城分店1998年以921為母本,931為父本組配成的糯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30厘米,穗位113厘米。果穗錐型,穗長20.3厘米,穗行數14-16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鮮粒百粒重37.0克。生育期88天左右。接種鑒定:高抗大斑病,灰斑病5級,絲黑穗病16.0%,青枯病2.2,中抗彎孢菌葉斑病,紋枯病1級。2002年品質鑒定得分83.3分,2級。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鮮穗640公斤,鮮粒425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春播4月1日扣膜為好,夏播6月上中旬為宜,間種、套種、二比空種植均可。清種密度30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有水源條件的平肥地或墾糯1號種植地區。可糧菜兩茬種植。
16、東糯5號
品種來源:東糯5號是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2000年以糯188為母本,糯208為父本組配成的糯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高225厘米,穗位92厘米,花絲淺紅色,花藥淺紅色。果穗錐型,穗長20.3厘米,穗行數14-16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鮮粒百粒重32克。鮮食出苗至采收85天左右,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1級,灰斑病3級,絲黑穗病0%,青枯病4.1,彎孢菌葉斑9病,紋枯病1級。品質鑒定得分80.4分,2級。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省區試平均畝產鮮穗533.5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密度35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青食玉米區種植及無霜期125天左右的春玉米區種植。
17、東甜1號
品種來源:東甜1號是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1999年以甜620為母本,甜2為父本組配成的甜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株型披散型,株高190厘米,穗位43厘米。果穗筒型,穗長21.5厘米,有效穗長13.7厘米,穗行數16-18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鮮穗百粒重35克。生育期79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1級,絲黑穗病5.0%,青枯病3.1,彎孢菌葉斑病5級,紋枯病1級。品質鑒定得分80.4分,2級。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鮮穗333公斤,鮮粒217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密度4500株/畝,適時采收,鮮果穗采收期以授粉后20天為宜。
適宜地區:遼寧省各地。
18、義原1號
品種來源:義原1號是義縣玉米研究所1997年以丹737為母本,義4360為父本組配成的中晚熟組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深紫色,葉片淡綠色,株型緊湊,株高279厘米,穗位129厘米,葉片數20-21片,花絲紫色,花藥黃綠色。果穗圓筒型,穗長20厘米,穗行數18-20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1.6克。生育期在義縣122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1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3.7-25.0%,青枯病1級,尾孢菌葉斑病0-3級,彎孢菌葉斑病0.5-3級,紋枯病0.5-7級,黑粉病0-1%。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8.02%,粗脂肪5.1%,總淀粉74.75%,賴氨酸0.27%,容重734.25g/L,屬普通玉米。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5.5 公斤,比對照鐵單13號增產6.1%。2001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95.2公斤,比對照鐵單13號增產12.7%。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密度3300-3500株/畝,間套種和大壟雙行等其它種植形式密度3500-40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北部、西北部種植鐵單13號的地區種植。
19、創奇0209
品種來源:創奇0209(平試1號)是遼寧丹鐵種業科技有限公司1998年以自選系P21為母本,自選系P52為父本組配成的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芽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69厘米,穗位105厘米,葉片數22片,花絲粉白色,花藥淺黃色。果穗長筒型,穗長21.6厘米,穗行數18-20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淺粉色,百粒重40.3克。生育期130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1-3級,灰斑病1-3級,絲黑穗病3.1-10.7%,青枯病1-5級,彎孢菌葉斑病1-5級,紋枯病1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8.77%,粗脂肪5.4%,總淀粉76.27%,賴氨酸0.31%,容重764.50g/L,屬優質高淀粉玉米。
產量表現:2001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60.9公斤,比對照丹玉26號增產7.0%,2002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66.8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4.5%,2001-2002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63.9公斤,比對照丹玉26、沈單16平均增產5.8%。2002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3.3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4.0%。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遼寧省春播區2800-3200株/畝,夏播區種植密度35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丹玉26號、沈單16號的地區種植。
20、丹玉66號
品種來源:丹玉66號(丹中試66號)是丹東農業科學院1998年以自選系丹特選-1為母本,丹3640為父本組配成的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60厘米,穗位99厘米,穗長25.2厘米,穗行數18-20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8.0克。生育期130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1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0-10%,青枯病0-3.6級,尾孢菌葉斑病0-1級,彎孢菌葉斑病0.5-5級,紋枯病0.5-5級,黑粉病0%。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9.44%,粗脂肪5.1%,總淀粉74.46%,賴氨酸0.27%,容重727.20g/L,屬普通玉米。
產量表現:2001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37.4公斤,比對照丹玉26號增產3.4%,2002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50.9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2.0%,2001-2002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44.2公斤,比對照丹玉26、沈單16號增產2.7%。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8.0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7.8%。一般畝產6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可清種、比空、間、套種植。清種密度2800-33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沈單16號的地區種植。
21、丹玉92號
品種來源:丹玉92號(丹中試92)是丹東農業科學院1999年以自選系K162為母本,外引系豫自87-1為父本組配成的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57厘米,穗位114厘米,葉片數20-21片。果穗筒型,穗長23.0厘米,穗行數16-18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3.1克。生育期137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4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0.9-6.4%,青枯病0-4級,尾孢菌葉斑病0-1級,彎孢菌葉斑病0-3級,紋枯病0-3級,黑粉病0-1%。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9.01%,粗脂肪5.51%,總淀粉72.42%,賴氨酸0.34%,容重744.5g/L,屬普通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51.3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5.1%。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0.5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1.0%。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比空、間種、套種均可,春播密度2800-33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沈單16號、丹玉26號的地區種植。
22、遼單127
品種來源:遼單127(遼127)是遼寧省農科院玉米所1998年以遼6082為母本,丹3130為父本組配成的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80厘米,穗位120厘米,花絲紅色,花藥紫色。果穗筒型,穗長22厘米,穗行數16-20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8克。生育期135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1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3.6-20%,青枯病0-5級,尾孢菌葉斑病0-1級,彎孢菌葉斑病0-1級,紋枯病0-3級,黑粉病0-2%。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9.62%,粗脂肪4.34%,總淀粉73.57%,賴氨酸0.32%,容重737.0g/L,屬普通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78.1公斤,比對照沈單16增產9.4%。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4.7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7.2%。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遼寧省春播區種植密度3000株/畝,夏播區35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沈單16號的地區種植。
23、海禾13號
品種來源:海禾13號(海S02)是遼寧海禾種業有限公司1998年以LS43為母本,L07為父本組配成的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80-300厘米,穗位120厘米,葉片數21-22片,花絲淺粉色,花藥黃色。果穗筒型,穗長22-24厘米,穗行數16-20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8.8克。生育期136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2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0-9.1%,青枯病0-3級,尾孢菌葉斑病0-1級,彎孢菌葉斑病0-1級,紋枯病0-3級,黑粉病0-1%。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9.74%,粗脂肪4.31%,總淀粉73.73%,賴氨酸0.32%,容重733.5g/L,屬普通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88.3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10.8%。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9.3公斤,比對照沈單16號增產4.4%。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密度2800-30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沈單16號、丹玉26號的地區種植。
24、北玉1號
品種來源:北玉1號(三北1號)是沈陽三北種子產業有限公司1998年以BY001為母本,BY002為父本組配成的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高288厘米,穗位124厘米,葉片數20-22片,花絲淺紫色,花藥淺黃色。果穗筒型,穗長21.5厘米,穗行數18-20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8.6克。生育期136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2級,小斑病0-1級,絲黑穗病5.7-19.1%,青枯病0-5級,尾孢菌葉斑病0-1級,彎孢菌葉斑病0-7級,紋枯病0-3級,黑粉病1.0%。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9.42%,粗脂肪4.16%,總淀粉73.35%,賴氨酸0.28%,容重711.0g/L,屬普通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79.7公斤,比對照沈單16增產9.7%。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3.8公斤,比對照沈單16增產5.2%。一般畝產55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春播密度2500-2800株/畝,夏播密度3000-3500株/畝。清種、套種或比空種植均可。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沈單16號、丹玉26號的地區種植。
25、金剛5號
品種來源:金剛5號(昌試1號)是遼陽金剛種業有限公司、遼陽市綠豐玉米育種研究所1998年以K98-1為母本,丹340為父本組配成的中晚熟玉米雜交種。
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85厘米,穗位106厘米,葉片數20片,花絲粉色,花藥粉色。果穗筒型,穗長20.4厘米,穗行數18-20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6.7克。生育期135天左右。接種鑒定:大斑病0-1級,灰斑病1-3級,絲黑穗病0-17.4%,青枯病1-4級,尾孢菌葉斑病1級,彎孢菌葉斑病1-7級,紋枯病3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沈陽)檢測,粗蛋白9.05%,粗脂肪5.29%,總淀粉73.96%,賴氨酸0.33%,容重767.0g/L,屬普通玉米。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727.4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7.2%。2003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71.3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7.9%。一般畝產600公斤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清種密度2800-3000株/畝,間種或套種3000-3200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農大108鐵單10號的地區種植。
二、水稻
1、遼優3015
品種來源:遼寧省稻作研究所于1999年以不育系遼30A為母本,以恢復系C4115為父本,人工雜交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株高110-115cm,穗長21cm ,半散穗,每穗粒數130粒,千粒重27g 。
糙米率83%,整精米率70.6%,堊白粒率43%,堊白度7.75%,膠稠度77mm,直鏈淀粉16%,長寬比1.85,米質中。
抗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2001-2002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60.0kg ,比對照遼粳454(294)增產15.4%,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671.1kg ,比對照遼粳294增產13.7%,一般畝產600kg 。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種期為4月上旬,稀播培育帶蘗壯秧。5月中旬左右插秧,采取適當稀植攻大穗的栽培方式,行株距為33.3×16.6 cm或36.6×13.6cm,每穴插2-3苗。畝施硫酸銨45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硫酸鉀10公斤,鋅肥1.5公斤,分期施用,采取淺-濕-干交替灌溉,6月下旬夠苗曬田,延遲斷水,注意6月末到7月初防治二化螟,特殊年份注意防治稻曲病。
適宜地區: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種植。
2、遼粳9號
品種來源:遼寧省稻作研究所于1995年以遼粳294為母本,遼粳454為父本,經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 生育期16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株高100-110cm,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半散穗,穗長16-17cm,穗粒數100-110粒,千粒重25.6g。
糙米率82.3%,整精米率68.9%,堊白粒率9.5%,堊白度1.4%,膠稠度82mm,直鏈淀粉含量16.4%。米質優。
抗穗頸瘟病,紋枯病較輕,抗倒伏,抗旱。
產量表現:2001-2002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02.9kg ,比對照遼粳454(294)增產5.4%,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663.8kg ,比對照遼粳294增產12.7%,一般畝產550kg 。
栽培技術要點:稀播培育帶蘗壯秧,適宜播種期為4月上旬。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為30×13.3 cm,每穴插3-4苗。畝施標氮60公斤,二銨10公斤,硫酸鉀7-8公斤,鋅肥1.5公斤,分期施肥,采取淺-濕-干交替灌溉,化學并輔以人工除草,注意6月下旬-7月上旬用稻豐靈防治二化螟和紋枯病,出穗前7-10天,用絡銨銅防治稻曲病,稻瘟病較重地區在抽穗前用富士一號防治。
適宜地區: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種植。
3、遼粳28
品種來源:遼寧省稻作研究所于1994年從遼粳326中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8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株高105-110cm ,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穗長20cm ,每穗123粒,千粒重25.1g ,短芒。
糙米率82.1%,整精米率66.8%,長寬比1.8,堊白粒率31%,堊白度4.7%,膠稠度94mm ,直鏈淀粉16.96%,米質中。
中感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2000-2001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00.9kg ,比對照遼粳454增產6.78%,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651.4kg ,比對照遼粳294增產10.3%,一般畝產550kg 。
栽培技術要點:播種前種子嚴格消毒,稀播培育帶蘗壯秧,適宜播種期為4月上旬。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為30×13.3 cm,每穴3-4苗。標氮50-60公斤,二銨10公斤,鉀肥10-15公斤,鋅肥1-1.5公斤,化學并輔以人工除草,注意6月下旬-7月上旬防治二化螟。
適宜地區: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種植。
4、鹽粳68
品種來源: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于1992年以89F5-91為母本,以鹽粳32為父本,經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9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株高100cm,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緊穗型,穗長16cm,每穗粒數112粒,千粒重24.1g,無芒。
糙米率81.15%,整精米率67.7%,堊白粒率21.5%,堊白度2.4%,膠稠度92.5mm,直鏈淀粉16.3%,米質較優。
中感穗頸瘟病,耐鹽堿、抗倒伏。
產量表現:2001-2002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621.4kg ,比對照遼粳454(294)增產9.29%,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662.8kg ,比對照遼粳294增產12.3%,一般畝產600kg 。
栽培技術要點:稀播培育帶蘗壯秧,適宜播種期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為30×13.3 cm,每穴3-4苗。畝施標氮60公斤,化學并輔以人工除草,注意防治二化螟。
適宜地區: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種植。
5、沈988
品種來源:沈陽市農業科學院于1992年以秋田小町為母本,以沈93-65為父本,經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8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株高96-102cm,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穗型直立,每穗110粒左右,千粒重25g,稀短芒。
糙米率82.1%,整精米率69.2%,堊白粒率28%,堊白度4.2%,膠稠度85mm,直鏈淀粉13.94%,米質中。
抗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2000-2001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95.0kg,比對照遼粳454增產5.73%,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644.5kg,比對照遼粳294增產9.2%,一般畝產550kg。
栽培技術要點:稀播培育帶蘗壯秧,本田30×16.6 cm稀插。畝施標氮65-70公斤,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適宜地區: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種植。
6、雨田6號
品種來源:盤錦北方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于1995年從M106中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2天左右,屬晚熟品種,株高93.6cm,分蘗力較強,直立穗型,穗長16.3cm,每穗105粒,千粒重25g,無芒。
糙米率82%,整精米率70.8%,堊白粒率17%,堊白度2.3%,膠稠度88mm,直鏈淀粉18.8%,米質優。
中抗穗頸瘟病,耐鹽堿、抗倒伏。
產量表現:1999-20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0.5kg,比對照丹粳4號(東選2號)增產6.53%, 2001年生試平均畝產495.4kg,比對照東選2號增產10.9%,一般畝產500kg。
栽培技術要點:旱育稀播,適宜播種期為4月上旬。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為30×13.3 cm,每穴3-4苗。標氮50-60公斤,二銨10公斤,鉀肥10公斤,化學并輔以人工除草,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適宜地區:適宜在黃渤海沿岸晚熟稻區種植。
7、富禾5號
品種來源:開原市農科所于1991年以省抗34為母本,以中系237為父本,經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4-157天,屬中熟品種,株高95-100cm,分蘗力較強,半直立穗型,穗長15-18cm,每穗110-130粒,千粒重25-26g,短芒。
糙米率82.8%,整精米率68.8%,堊白粒率20%,堊白度2.3%,直鏈淀粉17.4%,米質優。
抗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1999-2000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68.5kg,比對照鐵粳4號增產7.4%, 2001年生試平均畝產495.4kg,比對照遼粳207增產2.94%,一般畝產500kg。
栽培技術要點:稀播培育帶蘗壯秧,適宜播種期為4月上旬。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為30×13.3 cm,每穴3-4苗。畝施硫酸銨55-60公斤,二銨10-12.5公斤,硫酸鉀10公斤,化學并輔以人工除草,注意6月下旬-7月上旬用稻豐靈防治二化螟和紋枯病,出穗前7-10天,用絡銨銅防治稻曲病,稻瘟病較重地區在抽穗前用富士一號防治。
適宜地區:適宜在沈陽以北中熟稻區種植。
8、丹粳11
品種來源:丹東農科院于1994年從丹粳3號中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1天左右,屬晚熟品種,株高99.4cm,分蘗力較強,半緊穗型,穗長15cm,每穗113粒,千粒重25.7g左右,無芒。
糙米率83.2%,整精米率64.8%,堊白粒率21%,堊白度1.95%,膠稠度96mm,直鏈淀粉17.4%,米質較優。
中感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2001-2002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2.5kg,比對照東選2號增產11.2%,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537.0kg,比對照增產10.0%,一般畝產500kg。
栽培技術要點:稀播培育帶蘗壯秧,適宜播種期為4月上旬。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為30×13.3 cm,每穴3-4苗。畝施硫酸銨40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硫酸鉀7.5公斤,化學并輔以人工除草。
適宜地區:適宜在黃渤海沿岸晚熟稻區種植。
9、丹粳12
品種來源:丹東農科院稻作所于1994年以88-119為母本,以中丹2號為父本,經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70天左右,屬晚熟品種,株高105.3cm,分蘗力較強,散穗型,穗長20cm,每穗90.5粒,千粒重26.9g左右。
糙米率83.8%,整精米率69.3%,堊白粒率19%,堊白度1.6%,膠稠度94mm,直鏈淀粉18.1%,米質優。
中感穗頸瘟病。
產量表現:2001-2002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9.2kg,比對照東選2號增產8.5%,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549.7kg,比對照增產12.6%,一般畝產500kg。
栽培技術要點:稀播培育帶蘗壯秧,適宜播種期為4月15-20日。5月20-25日插秧,行株距為30×13.3 cm,每穴3-4苗。畝施硫酸銨45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硫酸鉀7公斤,化學并輔以人工除草。
適宜地區:適宜在黃渤海沿岸晚熟稻區種植。
10、沈農606
品種來源:沈陽農業大學于1995年以92326為母本,以95008為父本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8天,屬中晚熟品種,株高105cm,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穗型半直立,穗長18cm,每穗120粒左右,千粒重25g,稀短芒。
糙米率82.5%,整精米率69.8%,堊白粒率22%,堊白度2.2%,膠稠度86mm,直鏈淀粉16.36%,米質較優。
高感穗頸瘟病,抗倒伏。
產量表現:2000-2001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69.5kg,比對照遼粳454增產1.2%,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645.8kg,比對照遼粳294增產9.4%,一般畝產500kg。
栽培技術要點:播種前種子嚴格消毒,稀播培育帶蘗壯秧,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為9×4-5寸,每穴3-4苗。標氮60公斤,二銨10公斤,鉀肥10公斤,化學并輔以人工除草,7月上中旬防治二化螟,在稻瘟病易發區注意防治稻瘟病。
適宜地區: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種植。
三、小麥
1、遼春16號
品種來源:遼春16號是遼寧省農業科學院1990年從遼春10號中系選育成。
特征特性:在沈陽生育期78天左右,春性。株高105厘米左右,主莖葉片數為7片。紡綞形穗,穗長9-10厘米,長芒、白殼、紅粒,籽粒橢圓形,硬質,千粒重38-42克。
經檢測:粗蛋白含量17.95%,濕面筋41.3%,沉降值37.4ml,穩定時間4.5分。品質指標達到國家中筋小麥標準。
抗性鑒定結果:葉銹病免疫,中抗條銹病,高感白粉病。
產量表現:1998-1999年省區試結果,兩年平均畝產262.2公斤,比對照遼春9號增產8.2%。2001-2002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05.3公斤,比對照遼春9號增產7.7%。
栽培技術要點:旱作栽培,種植密度40-45萬株/畝。
適宜地區:適宜遼寧省旱地種植。
2、遼春17號
品種來源:遼春17號是遼寧省農業科學院1991年以鐵春1號為母本,5310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經多代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在沈陽生育期78天左右,春性。株型緊湊,株高85厘米左右,主莖葉片數為8片。紡綞形穗,穗長8-9厘米,長芒、白殼、紅粒,籽粒橢圓形,硬質,落粒性適中,千粒重36-38克。
經檢測:粗蛋白含量16.88%,濕面筋33.4%,沉降值57.2ml,吸水率57.8%,穩定時間18.5分。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強筋小麥一級標準。
抗性鑒定結果:高抗葉銹病,中感稈銹病,感白粉病。
產量結果:2000-2001年省區試結果,兩年平均畝產316.2公斤,比對照遼春10號增產11.5%。2002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10.3公斤,比對照遼春10號增產10.7%。
栽培技術要點:水澆地栽培,種植密度40-45萬株/畝。
適宜地區:適宜遼寧省水澆地種植。
3、鐵春6號
品種來源:鐵春6號是鐵嶺市農科院1989年以龍麥15為母本,中8607為父本,經多代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在沈陽生育期80-85天左右,春性。株型緊湊,株高75-85厘米左右。長方形穗,穗長8-10厘米,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卵圓形,千粒重28-48克。
經檢測:粗蛋白含量17.39%,濕面筋38.4%,沉降值52.2ml,吸水率62.6%,穩定時間大于30分,評價值100,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強筋類小麥標準。
抗性鑒定結果:高抗葉銹病,中感稈銹病,感白粉病。
產量表現:2000-2001年省區試結果,兩年平均畝產215.3公斤,比對照遼春9號增產5.3%。2002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60.6公斤,比對照遼春9號增產2.2%。
栽培技術要點:旱作栽培,種植密度45萬株/畝。
適宜地區:適宜遼寧省旱地種植。
該品種育種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4、沈免962號
品種來源:沈免962號是沈陽農業大學1992年通過品種間雜交,經多代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在沈陽生育期78天左右,春性。株型緊湊,株高80-85厘米左右,主莖葉片數為8片。紡綞形穗,穗長8-10厘米,長芒、白殼、紅粒,籽粒卵圓形,硬質,落粒性適中,千粒重40克。
經檢測:粗蛋白含量18.31%,濕面筋38.0%,沉降值35.6ml,吸水率62.4%,穩定時間9.5分。品質指標達到國家強筋小麥一級標準。
抗性鑒定結果:中抗葉銹病,對稈銹病免疫,中感白粉病。
產量表現:2000-2001年省區試結果,兩年平均畝產330.5公斤,比對照遼春10號增產11.3%。2002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09.7公斤,比對照遼春10號增產12.0%。
栽培技術要點:水澆地栽培,種植密度45萬株/畝左右。
適宜地區:適宜遼寧省水澆地種植。
四、大豆
1、遼豆17號
品種來源:遼豆17號(遼99-27)是遼寧省農科院作物所于1993年以遼豆3號為母本,遼92-2738M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生育期125天,屬中熟品種。有限結莢習性,株型收斂,平均株高60.3厘米,主莖節數15.4個,分枝3.4個,橢圓葉,紫花,灰毛,籽粒圓形,種皮黃色,有光澤,黃臍,百粒重23.5克。完整粒率94 %,蟲食粒率2.6%,褐斑粒率0.2%,紫斑粒率0.9%,霜霉粒率0.3%,未熟粒率2.4%。
經檢測該品種粗蛋白質含量44.46%,粗脂肪含量20.40%。
抗病鑒定結果該品種中抗大豆花葉病毒強株系。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172.7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0.1 %。2001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0.9公斤,比對照增產12.9%。
栽培技術要點:中等以上肥力種植,密度0.9-1.1萬株/畝。
適宜地區:可在遼寧省生育期125天以上各地種植。
2、沈豆5號
品種來源:沈豆5號(92139-2)是沈陽市農科院于1992年以沈91-6105為母本,沈91-4148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在沈陽地區生育期128天,屬中晚熟品種。有限結莢習性,平均株高69.3厘米,主莖節數15.7個,分枝4.1個,橢圓葉,白花,棕毛,籽粒橢圓型,種皮黃色,有光澤,黃臍,百粒重21.5克。完整粒率94.8 %,蟲食粒率2.7%。
經檢測該品種粗蛋白質含量40.52%,粗脂肪含量20.26%。
抗病鑒定結果該品種中抗大豆花葉病毒強株系。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178.8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0.91%。2001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2.3公斤,比對照增產14.99%。
栽培技術要點:中等以上肥力種植,密度0.8-1.0萬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種植丹豆8號地區均可種植。
3、鐵豐33號
品種來源:鐵豐33號(鐵94037-6)是遼寧省鐵嶺大豆科學研究所1994年以鐵89059-8為母本,新3511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生育期128天,屬中晚熟品種。亞有限結莢習性,平均株高93.3厘米,主莖節數19.3個,分枝1.7個,橢圓葉,紫花,灰毛,籽粒橢圓型,種皮黃色,有光澤,黃臍,百粒重23.8克。完整粒率91.1%,蟲食粒率3.6%,褐斑粒率1.3%,紫斑粒率2.3%,霜霉粒率0.5%,未熟粒率1.5%。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202.75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3.92%。2002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3.97公斤,比對照增產13.49%。
經檢測該品種粗蛋白質含量42.55%,粗脂肪含量19.85%。
抗病鑒定結果該品種抗大豆花葉病毒1號株系。
栽培技術要點:中等以上肥力種植,密度1.0-1.3萬株/畝。
適宜地區:遼寧省無霜期135天以上,有效積溫3000℃以上的地區。
4、岫豆94-11
品種來源:岫豆94-11是岫巖縣朝陽鄉農業技術推廣站1991年以自選品種89-6為母本,丹806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生育期130天,屬中晚熟品種。有限結莢習性,平均株高98.2厘米,主莖節數19.8個,分枝1.0個,橢圓葉,白花,灰毛,籽粒圓型,種皮黃色,有光澤,黃臍,百粒重20.8克。完整粒率89.3%,蟲食粒率7.7%,褐斑粒率0.5%,紫斑粒率0.1%,霜霉粒率0.2%,未熟粒率1.9%。
經檢測該品種粗蛋白質含量41.71%,粗脂肪含量21.47%。
抗病鑒定結果該品種抗大豆花葉病毒強株系。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160.73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2.63%。2002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9.88公斤,比對照增產14.84%。
栽培技術要點:中等以上肥力種植,密度0.8-0.9萬株/畝。
適宜地區:適宜在無霜期140天以上或有效積溫3000℃以上的地區。
5、丹豆12號
品種來源:丹豆12號是丹東農科院大豆所1992年以丹806為母本,遼豆10號為父本進行有性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生育期136天,屬晚熟品種。亞有限結莢習性,平均株高116.0厘米,主莖節數20.8個,分枝1.1個,橢圓葉,紫花,灰毛,籽粒黃色,有光澤,黃臍,百粒重20.6克。完整粒率85.6%,蟲食粒率9.3%,褐斑粒率0.9%,紫斑粒率1.3%,霜霉粒率0.3%,未熟粒率1.7%。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160.69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4.16%。2002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4.23公斤,比對照增產10.66%。
經檢測該品種粗蛋白質含量40.73%,粗脂肪含量20.40%。
抗病鑒定結果該品種抗大豆花葉病毒強株系。
栽培技術要點:中等以上肥力種植,密度0.9萬株/畝左右。
適宜地區:適宜遼寧省丹東、大連、鞍山、營口等地區。
6、中作975
品種來源:中作975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以豫豆8號為母本,中90052-7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5-108天。春播為130-135天。株高50-70厘米,系半矮稈品種,適于密植,抗倒伏性強。主莖節數14-16節,有效分枝3-5個。籽粒圓形,種皮黃色,褐臍,百粒重24-26克。
該品種粗蛋白含量42.84%,粗脂肪含量18.66%。抗大豆花葉病毒強株系。
產量表現:1999-2000年參加安徽省區試,平均畝產202.73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6.0%。2000參加安徽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1.96公斤,比對照增產12.71%。1998和2000年參加天津市區試,1998年平均畝產163.8公斤,與對照持平;2000年平均畝產157.6公斤,比對照增產5.1%。1999-2000年參加天津市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6.85公斤,比對照增產18.15%,遼寧省區域試驗二年平均畝產171.3公斤,比對照增產5.4%,遼寧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6公斤,比對照增產9.2%。
該品種通過2001年國家品審會審定,品種審定編號為國審豆2001008。2001-2002年在大連普蘭店試種,表現較好。
栽培技術要點:中等以上肥力種植,密度1.0萬株/畝左右。
適宜地區:適宜遼寧省大連、葫蘆島地區種植。
7、中作966
品種來源:中作966是中國農科院遺傳所選育的大豆新品種。
特征特性:該品種生育期136天,屬晚熟品種。有限結莢習性,平均株高77.2厘米,主莖節數21.1個,分枝1.3個,橢圓葉,白花,灰毛,籽粒黃色,有光澤,黃臍,百粒重18.2克。完整粒率93.2%,蟲食粒率2.0%,無褐斑,紫斑粒率2.6%,霜霉粒率0.1%,未熟粒率2.4%。
該品種粗蛋白含量41.2%,粗脂肪含量20.5%。抗大豆花葉病毒病。
產量表現:2000年遼寧省區試六個點平均畝產181.2公斤,比對照品種增產17.6%,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5.2公斤,比對照增產2.1%。2001-2002年在大連、葫蘆島試種,表現抗病、高產。
栽培技術要點:中等以上肥力種植,密度1.0萬株/畝左右。
適宜地區:遼寧省大連、葫蘆島地區種植。
8、中作983
品種來源:中作983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以遺2為母本,Hobbit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亞有限結莢習性,夏播生育期100天,春播為120天。株高70-80厘米,分枝2-3個。紫花,灰毛,籽粒圓形,種皮黃色,黃臍,百粒重19-21克。
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三年平均粗脂肪含量為23.5%,屬高油大豆,粗蛋白含量39.6%。
該品種抗大豆花葉病毒病。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在天津參加夏大豆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167.8公斤。2001年在天津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65.2公斤。
2000-2001年在北京參加區試,兩年平均畝產165.6公斤,比對照平均增產6.1%。2001年在北京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98.4公斤,比對照早熟18增產23.9%。
2000-2001年在遼寧參加試驗平均畝產185.7公斤,比對照平均增產`12.63%。2001年在遼寧進行生產試驗,畝產190.5公斤,比對照增產15.63%。中作983是國家大豆跨越計劃在遼寧的主推品種。
栽培技術要點:中等以上肥力種植,密度1.0萬株/畝左右。
適宜地區:遼寧省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大連南部地區可夏播。
五、高粱
1、遼雜15號
品種來源:遼雜15號是遼寧省農科院作物所于1997年以自選不育系LA-17為母本,以自選恢復系LR9198為父本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27天左右,屬晚熟品種,株高163-178cm,穗長35.0cm,中緊穗型,長紡錘形,紫紅殼,桔紅粒,穗粒重101.7g,千粒重34.5g,適口性好。籽粒含粗蛋白質9.0%,總淀粉77.22%,賴氨酸0.22%,單寧0.06%。絲黑穗病接菌種發病率12.2%,中感絲黑穗病,抗葉病,抗蚜蟲,抗旱、抗倒。
產量表現:2000-2001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6.5kg,比對照錦雜93號增產19.3%,比對照遼雜10號增產3.0%,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594.0kg,比對照錦雜93號增產12.7%,比對照遼雜10號減產2.3%,一般畝產500kg以上。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為4月20日-5月初,密度6500株/畝,畝施二銨15公斤作種肥,尿素25公斤作追肥。
適宜地區 適宜在遼寧省種植錦雜93號的地區種植。
2、遼雜16號
品種來源:遼雜16號是遼寧省農科院作物所于1998年以自選不育系394A為母本,以自選恢復系9198為父本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27天左右,屬晚熟品種,株高200.3cm,穗長37.3cm,紅殼,紅粒,中緊穗型,長紡形,穗粒重89.2g,千粒重32.6g,出米率84%,角質率50%,適口性好。籽粒含粗蛋白質8.43%,總淀粉75.54%,賴氨酸0.28%,單寧0.15%。絲黑穗病接菌種發病率12.3%,中感絲黑穗病,抗葉病,抗蚜蟲,抗旱、抗倒、耐澇。
產量表現:2001-2002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71.2kg,比對照錦雜93號增產15.9%,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591.3kg,比對照錦雜93號增產14.8%,一般畝產550kg以上。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為4月25日-5月10日,密度6000-6500株/畝,畝施農家肥3000公斤作底肥,二銨10公斤作種肥,尿素25公斤作追肥,播種深度不宜超過3厘米,覆土厚度2.5-3.0厘米。
適宜地區:適宜在遼寧省種植錦雜93號的地區種植。
3、葫粱1號
品種來源:葫粱1號是葫蘆島市農業技術開發研究所于1995年以不育系F4A早系為母本,以恢復系97-1為父本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29天左右,屬晚熟品種,株高220-235cm,穗長30-34cm,中緊穗型,紡錘形,殼褐色,淺紅粒,穗粒重100g,千粒重32g,出籽率82-85%,適口性好。籽粒含粗蛋白質11.24%,總淀粉74.59%,賴氨酸0.26%,單寧0.06%。絲黑穗病接菌種發病率0%,高抗絲黑穗病,抗旱、抗熱。
產量表現:2001-2002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23.7kg,比對照錦雜93號增產6.2%,比對照遼雜10號減產6.4%,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542.7kg,比對照錦雜93號增產5.4%,比對照遼雜10號減產8.6%,一般畝產500kg以上。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為4月底,密度5000-5700株/畝,畝施復合肥15公斤作口肥,尿素35公斤作追肥,播種深度不宜超過3厘米,覆土厚度2-3厘米,及時防治蚜蟲、玉米螟和穗部棉鈴蟲。
適宜地區:適宜在遼寧省錦州、葫蘆島無霜期較長的地區種植。
4、錦雜102
品種來源:錦雜102是錦州市農業科學院于1996年以不育系9047A為母本,恢復系9544為父本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27天左右,屬晚熟品種,株高180cm,穗長32.6cm,花藥淡黃色,花粉量多,緊穗型,紡錘形穗,殼黃色,籽粒橙紅色,米白色,單穗粒重86.2g,千粒重31.2g,出米率80%,角質率51%,適口性好。籽粒含蛋白質11.5%,賴氨酸0.26%,單寧0.13%。絲黑穗病接菌種發病率9.8%,抗絲黑穗病,活稈成熟,抗旱、抗倒。
產量表現:2001-2002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49.7kg,比對照錦雜93增產11.5%,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546.9kg,比對照錦雜93號增產6.2%,一般畝產500kg以上。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為4月25日-5月5日,密度7000株/畝,畝施氮、磷、鉀復合肥15KG作口肥,尿素25KG作追肥。
適宜地區:適宜在遼寧省種植錦雜93號的地區種植。
5、熊雜6號
品種來源:熊雜6號是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于1996年以不育系21A為母本,恢復系542為父本組配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2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株高180.4cm,穗長37.3cm,中緊穗型,長紡形穗,殼紫色,籽粒橙紅色,單穗粒重87.8g,千粒重32.0g,出米率80%,角質率60%,適口性好。籽粒含蛋白質9.26%,總淀粉75.86%,賴氨酸0.29%,單寧0.26%。絲黑穗病接菌種發病率14.0%,中感絲黑穗病,抗葉病,抗旱、抗倒、耐澇。
產量表現:2000-2001兩年省區試平均畝產487.7kg,比對照錦雜93號增產6.5%,2002年生試平均畝產507.2kg,比對照錦雜93號減產1.5%,一般畝產450kg以上。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期為4月25日-5月10日,密度6500-7000株/畝,畝施農家肥3000公斤作底肥,二銨10公斤作種肥,尿素25公斤作追肥,播種深度不宜超過3厘米,覆土厚度2.5-3.0厘米。
適宜地區:適宜在沈陽以北、遼西干旱地區種植。
六、棉花
1、遼棉19號
品種來源:遼棉19號是遼寧省經濟作物科學研究所1995年以遼205為母本,新棉33B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該品種在遼寧生育期122-125天,株高65厘米左右,植株呈塔形。結鈴習性好,鈴較大,上、中、下各部位分布均勻合理。單株鈴數13個以上,鈴重6.5g,卵形鈴。衣指6.7g ,籽指10g。霜前花率90%以上,整齊度84.5%,比強度30.8N/tex,馬克隆值4.5,伸長率5.9.對棉鈴蟲的抗性與新棉33B相當.枯萎病指0.69,黃萎病指8.89,爛鈴鐺率1%以下,正常年份苗根病3%左右。
產量表現:2000-2001年省區試霜前皮棉量91.13kg/畝,比抗蟲對照新棉33B增產43.74%,比抗病對照遼棉15號增產17.39%;2001-2002年省區試霜前皮棉量87.82kg/畝,比抗蟲對照新棉33B增產37.76%,比抗病對照遼棉15號增產25.03%.兩年平均霜前皮棉產量89.47kg/畝,比抗蟲對照新棉33B增產40.74%,比抗病對照遼棉15號增產21.02%。
栽培技術要點:適合中壤或砂壤土種植,一般肥力田塊即可。
適宜地區:適宜在遼寧省等特早熟棉區種植,在枯黃萎病重病區和棉鈴蟲重發區種植優勢更加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