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化肥技術 >> 正文
 

水肥耦合:大幅提高水肥利用率

(發布日期:2011-2-25 10:47:46)
瀏覽人數:
 20世紀60年代,發達國家開始推廣應用灌溉施肥技術。將灌溉與施肥有機結合,根據作物需水需肥規律進行少量多次的灌溉和施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肥利用率和生產效率。近兩年,該項技術在國內被稱為“水肥一體化”,我們稱之為狹義的水肥一體化或狹義的水肥耦合。為適應節水農業的快速發展,推動水肥管理技術的深化,現在我們提出廣義水肥一體化——水肥耦合的概念,是指對農田水分和養分進行綜合調控和一體化管理,以肥調水、以水促肥,全面提升水肥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增產增效。這里的水,既包括降水和灌溉水,也包括土壤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分管理既要考慮缺水的威脅,也要考慮漬澇的影響。水肥耦合就是要使水和肥優化組合供應給作物,滿足生產需要,不僅適用于灌溉區,也適用于旱作區和水田,在全國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廣義水肥一體化——水肥耦合的實踐

    近年來,我們在全國不少地區示范推廣全膜覆蓋集雨保墑、灌溉施肥、膜下滴灌、測墑灌溉等節水農業技術,實現水分、養分一體化管理,增產增收和資源節約的效益十分顯著,為廣義水肥一體化——水肥耦合理論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一是旱作區。在甘肅、陜西、寧夏、青海等地旱作區大面積示范推廣全膜覆蓋集雨保墑技術,配套施用長效肥、緩控釋肥和有機肥等,在300毫米降水條件下,畝產達到600千克以上,比半膜覆蓋、常規肥料增產近50%。全膜覆蓋保墑技術充分積蓄降水,降低蒸發損失,降水利用率達90%以上;長效肥和緩控釋肥等一次施肥,養分緩慢釋放保證作物整個生育期的需求,是踐行水分、養分一體化的典范。

    二是精灌區。在微灌果樹、蔬菜以及馬鈴薯、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上開展灌溉施肥技術示范推廣,實現水肥一體化應用。如在吉林西部、黑龍江西部、內蒙古東部等地推廣玉米膜下滴灌施肥技術,畝產由50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增產60%。在內蒙古、甘肅等地馬鈴薯上實施,平均畝產可達3000公斤以上,較常規水澆地增產1000公斤,增產50%。在山東番茄上,同樣施肥量,畝產可達7500公斤,比傳統溝灌沖肥畝增產2000多公斤,氮、磷、鉀利用率分別為59.8%、21.4%和69.4%,提高21.9、7.8和25.4個百分點。

    三是水澆地。在華北平原冬小麥上,農民一般年景都要灌水4~5次,總灌水量達到300~400方/畝,不僅水資源浪費嚴重,肥料也隨水流失,造成巨大浪費。采用測墑灌溉和因墑施肥,優化灌溉制度,配套施用長效肥,實現水肥一體化,改飲種水為造墑水,灌溉次數減少為2~3次,畝產500公斤以上,節水120方以上,節氮20%。

    四是水稻田。在四川、廣西等地水稻上采用覆膜節水技術,配套施用長效肥,實施水肥一體化,平均畝產700公斤以上,比常規灌溉和施肥增產100公斤以上;灌水由2~3次減少為1~2次;肥料由17公斤減少到12公斤(純養分);用工由18個減少到12個。

    水肥耦合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戰略方向

    我國用占世界6%的水資源、9%的耕地、30%的化肥生產出26%農產品,肥料用量巨大,缺水比缺地更嚴峻。我國年灌溉用水約3600億方,缺口300億方以上,灌溉水生產效率1公斤/方,僅為美國、以色列等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我國化肥年用量超過5400萬噸(折純),居世界首位,利用率平均只有30%左右,低于發達國家20個百分點以上。這種高耗低效的生產方式帶來了資源浪費、生態退化和環境污染等系列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耕地面積減少趨勢不可逆轉,水肥資源對農業發展的制約將更加突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走資源高效利用的路子,全面樹立水肥耦合、科學管理的理念,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率,必須進一步創新理論,推動水肥一體化從狹義走向廣義,從局部擴展到全國,使“水肥耦合”成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戰略性措施,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一號技術”。

    水肥耦合技術推廣工作重點

    一是在旱作農業區,以發展旱作保墑、集雨補灌技術為核心,通過深松耕營造土壤水庫留下天上水,地膜秸稈等覆蓋保住土里墑,施用抗旱劑、保水劑增加抗旱抗逆能力,建設集水窖池,積極發展集雨補灌,推廣抗旱保苗坐水種,使用長效肥料、緩控釋肥料、有機肥料改善養分供應狀況,大幅提高單產,達到提高自然降水生產效率的目標。

    二是在設施農業、果園及適宜微灌的馬鈴薯、棉花、玉米等大田作物灌溉農業區,以高效經濟園藝作物為重點,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制度,充分利用噴滴灌技術,配合水溶肥料的應用,實現水、肥資源的科學精確利用。

    三是在普通灌溉農業區,大力推廣測墑灌溉、因墑施肥,肥料企業因水配肥,改善灌溉制度和肥料養分形態配比,提高農民科學用水施肥意識,提高水肥生產效率。

    四是在水田種植區,推廣濕潤灌溉、覆膜保水、交替灌溉、壟溝灌溉等技術,調整肥料養分形態,調控農田水分循環,促進水肥耦合,提高肥料利用率,減輕環境污染。

  農民日報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祥照杜森吳勇鐘永紅)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