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化肥技術 >> 正文
 

精施種肥助冬小麥安全越冬

(發布日期:2011-9-30 10:14:23)
瀏覽人數:
目前,小麥播種已臨近,農民正在做準備工作。在小麥播種生產過程中,種的環節諸多,分為:秸稈還田、施足底肥、澆水造墑、旋耕整地、藥劑拌種、確定播期、控制播量、等行種植、限制播深、耙耱鎮壓等。各環節緊密相連,缺一不可。因此,種是小麥奪高產的基礎,基礎牢則產量高。

    根據多年生產實踐和氣候變化情況,南部麥區適宜播期應掌握在10月8日~16日,中部麥區掌握在10月5日~13日,北部麥區掌握在10月1日~8日。寒露前后種麥正當時,精施種肥可助冬小麥安全越冬。

    10月8日是寒露,進入寒露節氣后氣溫更低,天氣由涼轉冷,南方廣大地區要進入秋季且秋意漸濃,東北和西北會呈現深秋景象或即將進入冬季。除全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可能開始降霜或降雪。寒露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華北與西北地區10月份的降水量一般很少。干旱少雨的氣候往往給越冬作物的適時播種和苗期生長帶來困難。

    從農業種植管理看,冬小麥的播種是本節氣的重要農事,而且涉及地區很廣,各地適宜的播期有所差別,正如農諺所云:“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冬小麥是越冬作物,生育期長,從秋種至來年的返青、拔節、抽穗、灌漿和形成產量經歷漫長時段,尤其是播種到返青這段,正逢冬春兩季的低溫和干旱氣候。為了保證冬小麥安全越冬和順利返青,進而為高產打下基礎,只有抓住播種這一基礎環節,培育整齊、健壯而抗性較強的麥苗群體才行。為此,精施種肥就是一項效果明顯而又可行的關鍵措施。

    冬小麥獲高產,種肥是不可忽視的。施種肥的作用主要是為麥苗提供所需的養分。當幼苗剛出來時,根系發育弱,吸收肥水的能力很差。而廣大北方麥區在冬小麥播種時,土溫已經較低,土壤自身的養分釋放緩慢,養分很可能供應不上。而冬小麥苗期對于營養的需求數量雖然不多,但很敏感與嚴格,需要供應少而精的營養。因此,種肥的作用在于保證小麥苗齊苗壯,順利越冬,及時返青,是冬小麥獲高產的關鍵之一。此時精施種肥可以提高麥苗抗旱抗寒能力,達到培育壯苗的目的。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在肥力不太高或常年不施有機肥的麥田種植冬小麥時,既要結合耕地深施氮磷鉀復合型基肥,又要在播種時精施適量種肥。只有這樣才可培養壯苗和提高單產。

    種肥施什么肥料呢?種肥最重要的是施磷肥。麥苗對磷肥的需求十分迫切,對磷肥反應敏感,苗期又是磷素營養的臨界期,此時如果供磷不足或嚴重缺磷,既會導致苗弱和苗不齊,在遇到干旱和寒冷時,還有凍死苗的問題。而過了苗期,以后即使再補施磷肥也不能彌補此時造成的損失。可能有人認為,基肥中已經施了磷,為什么種肥還強調施磷肥呢?因為基肥中磷施得深,而麥苗根系較淺,由于空間的錯位而麥苗吸收不到;同時與磷的特點相關,它在土壤中的移動性比氮和鉀都差,空間有效性低,所以磷肥要分層施用。除了深層施磷基肥以外,還要通過種肥施用速效性磷肥,才可彌補這一缺陷;另外,磷對促進根系發育有明顯的作用,可起到提高其他養分吸收的作用。

    因此,種肥適宜的養分配比要以磷為主,配施少量的氮。肥料品種可選復合肥或單質肥。如西北和華北麥區常用的種肥品種有磷酸二銨,在二元復合肥中磷酸二銨和硝酸磷肥都可以用;而長江中下游麥區,最常用的種肥品種是低濃度的過磷酸鈣和適量硫酸銨。但尿素、碳銨和氯化銨等都是不宜做種肥的。由于種肥適宜的養分配比是磷多氮少,通常不選用高氮復合肥作種肥,以免引起苗不旺或燒苗問題。

    施多少種肥為合理呢?種肥的用量不能多,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則,提倡精量施用。磷酸二銨以5公斤/畝為宜,雖然它的數量不多,但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過磷酸鈣以8公斤/畝為宜;硫酸銨不要超過5公斤/畝為宜。

    最后,種肥的施用方法和施肥的位置同樣很重要。無論采用機播方式還是畜播方式,種肥都不能直接與麥種接觸,要將化肥施在麥種的斜下方2~3厘米處,使麥種與化肥隔開才會安全。

    (中化化肥高級顧問、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曹一平)

農民日報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