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蟲又稱膩蟲、蜜蟲,可為害玉米、小麥、高梁、水稻及多種禾本科雜草,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害蟲之一。玉米蚜蟲廣泛分布于玉米產區,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葉中為害,抽穗后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礙生長,還能傳播多種禾本科谷類病毒。為害特點是成、若蚜刺吸植物組織汁液,引致葉片變黃或發紅,影響生長發育,嚴重時植株枯死。玉米蚜多群集在心葉,為害葉片時分泌蜜露,產生黑色霉狀物。在緊湊型玉米上主要為害雄花和上層1—5葉,下部葉受害輕,刺吸玉米的汁液,致葉片變黃枯死,常使葉面生霉變黑,影響光合作用,降低粒重,并傳播病毒病造成減產。玉米生長中后期,旬平均溫度23℃-25℃,旬降水量低于20毫米,高溫干旱等年份易猖獗危害。雜草較重發生的田塊,玉米蚜也偏重發生。玉米抽雄前,一直群集于心葉里繁殖為害,抽雄后擴散至雄穗、雌穗上繁殖為害,揚花期是玉米蚜繁殖為害的最有利時期,故防治適期應在玉米抽雄前。生產中主要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田間地頭雜草,減少蟲源。
2、在玉米心葉期,當有蚜株率達50%,百株蚜量達3000頭以上時,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氧化樂果乳油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等藥劑兌水噴霧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