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舌草屬雨久花科一年生沼生或濕生草本植物。別名 鴨仔菜、蘭花草、菱角草、田芋等。分布在華東、華中、華南及河北、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主要為害水稻等水田作物。
形態特征
植株基部生有匍匐莖,海綿狀,多汁,直立但莖矮,高20-30cm,叢生。葉5-6片,葉形線形或披針形,葉形多變,線狀葉長1-1.5cm,寬1mm,披針形葉長7-8cm,寬0.5-0.6cm;大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卵形葉長2-6cm,寬1-5cm,具弧狀平行脈,葉柄長。總狀花序腋生,具3-7朵花,花被藍紫色,6裂片,花梗長小于1cm.蒴果長卵形。長約1.2cm,倒掛。種子較細小,長圓形,頂端具急尖的突起。
鴨舌草的生態特點
上海一帶4月下旬開始發生,5-6月發生量大,9-10月開花結實,11月枯死。成熟種子休眠期2-3個月,發芽溫度20一40℃,30℃尤適,種子在0-1cm土層內出苗。喜歡生于濕地或淺水中,繁殖力強,但出苗不整齊,進入水稻生育中期,仍見有新苗長出來,是稻田重要雜草。
防治方法
1. 土壤處理
60%丁草胺乳油100~125毫升/畝或50%丁草胺乳油120~130毫升/畝。在拋栽秧苗后7~10天或在插植秧苗后5~7天,用藥肥法或藥土法施藥,施藥時田里必須有3~4厘米深的水層,施藥后保持水層5~7天,再按常規管理。
10%農得時可濕性粉劑15~20克/畝,施藥方法及注意事項與上述丁草胺相同。
10%草克星可濕性粉劑10~15克/畝,施藥方法及注意事項也與上述丁草胺相同。
10%新得力可濕性粉劑6克/畝,施藥方法及注意事項也與上述丁草胺相同。
2. 莖葉處理
如果在拋栽秧苗后25~30天,或插植秧苗后20~30天,田里長有大量的鴨舌草等闊葉雜草及莎草科雜草的草苗時,可用72% 2甲4氯水劑100~150毫升/畝,兌水30公斤,用噴霧器均勻噴施到草苗上。為提高藥效,噴藥前1~2天必須排掉田水,噴藥后1~2天必須灌水,并保持3~5厘米深的水層5~7天。以后按常規進行水肥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