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植保技術 >> 正文
 

浸種水稻發生惡苗病原因分析

(發布日期:2016-6-17 9:35:59)
瀏覽人數:
惡苗病又稱徒長病,全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其癥狀為病谷粒播后常不發芽或不能出土。苗期發病病苗比健苗細高,葉片葉鞘細長,葉色淡黃,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

    浸種是有效防范惡苗病的辦法之一,但今年有部分農民反映,自家的水稻種子浸種了,但為什么田間還是發生了惡苗病呢?筆者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操作不規范,沒有專用浸種的池子,浸種濃度隨意,甚至有的農戶在流動的溪流中浸種,或者連包裝袋一起浸泡,導致種子與藥液沒有充分接觸。效果自然很差。

  二是浸種時間不足,一般需要浸種至少4個小時以上,最好12個小時至24個小時。部分農戶只浸種兩三個小時以內甚至僅半個小時不到。

  三是可能用了不合格的農藥,比如藥劑質量不達標,甚至是假藥,或者把拌種劑誤認為是浸種劑。

  四是催芽環節發病較多。部分農戶催芽時溫度過高,特別是育機插秧時秧盤集中堆放,導致催芽階段溫度偏高,病菌易侵染;部分旱育秧田覆蓋薄膜導致苗床溫度較高,也利于病菌侵染和病情發展。

  五是可能長期使用同一種浸種劑,導致抗性,比如長期使用咪鮮胺,可以輪換使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2000~4000倍液、16%惡線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等。

  目前,有少數農戶把惡苗病的發生歸咎于種子里的米粒,俗稱“米谷”,就是沒有種殼的種子。這是對惡苗病的極大誤解,沒有殼的種子,只要米粒完整,胚芽不受傷害,就可以正常萌發,發育成正常健壯植株,與惡苗病毫無關系。雜交種子本身具有穎殼閉合不緊的生理特點,加之在脫粒過程中的機械作用,致使穎殼脫落,形成“米谷”。一般雜交種子中多少都有一些“米谷’存在,但不屬于種子質量問題,更與惡苗病無關。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