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植保技術 >> 正文
 

早春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發布日期:2017-2-23 9:36:39)
瀏覽人數:
 隨著氣溫升高,病蟲害迅速發生蔓延,防治早春小麥病蟲害刻不容緩,應以早控為主,力爭控制在初發階段。目前,主要的病蟲害有小麥紋枯病、赤霉病、銹病、白粉病、蚜蟲、吸漿蟲、紅蜘蛛等。 
 
  早春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應加強田間農業栽培管理,促進小麥生長健壯,同時輔以藥劑噴霧。 
 
  小麥紋枯病。小麥紋枯病發生普遍,一般病田的發病株率10%~30%,重病田塊可達60%~80%,特別嚴重的田塊病害引起的枯白穗率還可能在20%以上。因病造成產量損失一般在10%左右,嚴重時高達30%~40%。 
 
  小麥各生育階段均可受害,春季為侵染盛期,病株率上升快,拔節后病株率高,返青前后植株莖節葉鞘產生橢圓形水漬狀病斑,后發展成淺褐色云紋狀病斑,穗期病斑擴大相連成花稈癥狀。病斑也可向內側擴展深及莖稈,使節間或莖稈腐爛抽不出穗或抽穗后成白穗,結實少,子粒秕,嚴重時引起倒伏。 
 
  防治方法。防治紋枯病以分蘗末期施藥效果最好,拔節期次之,孕穗期較差。在小麥返青拔節期,當病株率達15%時,每畝用25%戊唑醇30克~40克加20%井岡霉素水溶粉劑25克,或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加水30公斤~40公斤對小麥莖基部進行噴灑,還可加入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兼治蚜蟲、紅蜘蛛等。視發病輕重,間隔7天~10天,連防2次~3次。 
 
  小麥銹病。小麥銹病俗稱“黃疸病”,分條銹病、葉銹病、稈銹病3種,田間可根據“條銹成行、葉銹亂、稈銹是個大紅斑”的特點加以識別。在我市主要發生的有條銹病和葉銹病,如果不及時防治,一旦流行,就會迅速擴展蔓延,在流行年份可減產20%~30%。早春銹病侵染小麥后要經過發病中心階段,然后擴展流行,要積極消滅早期菌源,出現發病中心要及早施藥控制,嚴防銹病流行。防治方法:在大田發現銹病中心應及時噴藥控制。如果病葉率達5%、嚴重度在10%以下,每畝用25%戊唑醇30克~40克加麥健50毫升,加水30公斤~40公斤,或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或20%粉銹寧乳油40毫升防治。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葉率在25%以上,嚴重度超過10%,就要加大用藥量,視病情嚴重程度,用以上藥量的2倍~3倍濃度噴霧,還可加入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兼治蚜蟲、紅蜘蛛等。 
 
  小麥赤霉病。小麥赤霉病不僅造成減產,人、畜食用病麥粒或面粉后,會產生頭痛、嘔吐等急性中毒癥狀,長期食用還可發生器質性病變。小麥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穗腐:小麥揚花時,初在穎片上產生水浸狀淺褐色斑,后擴大至整個小穗,小穗枯黃。濕度大時病斑處產生粉紅色膠狀霉層。在小麥揚花期如遇潮濕降雨天氣會造成赤霉病的流行。防治方法:每畝用25%戊唑醇30克~40克加麥健50毫升,或40%多菌靈膠懸劑50克,加水30公斤~40公斤噴霧。 
 
  小麥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也可危害葉鞘、莖稈和穗部。病部初產生黃色小點,而后逐漸擴大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層白粉狀霉層,霉層逐漸變為灰白色,最后變為淺褐色,其上生有許多黑色小點。病斑多時可愈合成片,并導致葉片發黃枯死。被害麥田損失高達20%~30%。防治方法:每畝用25%戊唑醇30克~40克加麥健50毫升,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100克,加水30公斤~40公斤常量噴霧。視發病輕重,間隔7天~10天,連防2次~3次。 
 
  小麥紅蜘蛛。紅蜘蛛春秋兩季均能危害,以春季危害為主,主要為害小麥葉片,以成、若蟲在麥葉上吸食汁液,麥葉受害后出現白斑,繼而變黃。受害嚴重時不能抽穗,麥株枯干而死。紅蜘蛛一般在2月下旬開始活動,3月中下旬是田間發生為害盛期,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防治方法:若紅蜘蛛達到防治指標時,每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或20%掃螨凈可濕性粉劑20克~30克,或1.8%蟲螨克乳油8毫升~12毫升,加水40公斤~50公斤進行噴霧,也可以和殺菌劑25%戊唑醇30克~40克混合使用兼治小麥病害。 
 
  小麥蚜蟲。蚜蟲前期集中在葉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長緩慢、分蘗減少、千粒重下降,同時分泌的蜜露還可誘發煤污病。防治方法:每畝可用50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毫升加20%啶蟲脒WP10克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克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克加水30公斤~40公斤噴霧防治。在穗期防治時應兼顧小麥銹病和白粉病等,可用25%戊唑醇30克~40克加氯氰菊酯50毫升加麥健50毫升混用,對上述病蟲防效達85%~90%。 
 
  吸漿蟲。主要有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兩種。我市主要為麥紅吸漿蟲。吸漿蟲個體較小,成蟲體長僅為2毫米~2.5毫米,翅展5毫米左右,體橘紅色,主要以幼蟲潛伏在穎殼內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汁液,造成秕粒、空殼而減產。防治方法:當麥田平均每小土方有蟲5頭以上或平均網捕10次有成蟲10頭~25頭,需立即防治。用40%辛硫磷乳油每畝65毫升或菊酯類藥劑每畝25毫升,加水30公斤~40公斤常量噴霧,間隔2天~3天,連噴3次~5次。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