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農藥技術 >> 正文
 

如何安全的使用莠去津

(發布日期:2017-2-24 9:28:41)
瀏覽人數:
 莠去津又名阿特拉津,主要劑型有:50%、80%WP,38%、40%SC,4%、8%、20%顆粒劑等。是一種選擇性芽前,芽后除草劑。防除一年生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防除闊葉雜草好于禾本科雜草,對多年生雜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雜草萌芽前或芽后1-3葉期,每畝用38%莠去津水SC200-250毫升。由于持效期長,生產上一般與其他除草劑混用以減少用量,減少藥害產生。
   莠去津的殺草譜及防除效果:
   效果突出(90%以上)雜草
   反枝莧、藜、馬齒莧、苘麻、蓼、牛筋草、狗尾草
   效果一般(70-90%)雜草
   稗草、馬唐、青葙、龍葵、蒼耳
   效果較差(50-70%)雜草
   鐵莧
   效果甚差(50%以下)或無效雜草
   牽牛花、田旋花、香附子
   但是莠去津屬于長效性芽前除草劑,在土壤中的半衰期為35~50天,粘質土的土粒對藥劑的吸附性強,殘留的時間更長,對一些后茬作物常會發生藥害,除東北可以單用外,其它地區一般混配使用。有資料報道,不同類型的玉米品種對莠去津的耐藥性有差異,在玉米自交系,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田及玉米制種田不能使用該藥。甜玉米田最好不要施用該藥,以免產生藥害。
   黑龍江等東北區域連年種植玉米應用莠去津后,改種大豆時就會嚴重抑制大豆生長,或出現死苗,造成大幅度減產。東北區域如果玉米田使用莠去津+乙草胺(異丙草胺、異丙甲草胺)+2,4-滴異辛酯,莠去津年使用量低于1710克(有效成分)/公頃,后茬可謹慎種植春大豆;莠去津年使用量在1710~2400克(有效成分)/公頃,后茬春大豆遇降雨且雨后陽光充足時藥害嚴重,減產明顯,不提倡種植春大豆,可種植青貯玉米、鮮食玉米、高粱、糜子等;莠去津年使用量高于2400克(有效成分),后茬只能種植青貯玉米、鮮食玉米或爆裂玉米等。
   黃淮區域玉米,小麥輪作,當玉米畝用莠去津有效成分超過80克時,易導致小麥出苗率低或抑制幼苗生長。玉米、水稻輪作,當玉米畝用莠去津有效成分超70克時,易對下茬水稻造成藥害。
   甜玉米是近年來華南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的作物,由于廣東特殊的氣候條件,一年可以種植2-3茬,因此對甜玉米安全的除草劑莠去津使用頻繁,因此導致土壤受到污染。南方種植甜玉米、粘玉米用莠去津,當收獲青穗后連茬種植十字花科蔬菜、豆類蔬菜時,常會造成菜苗葉片失綠、葉緣卷縮、植株矮小的藥害現象。與豆類間作的玉米田,不能使用莠去津。
   在使用莠去津時,因風或使用方法不當出現藥液漂移時,會對相鄰西瓜、黃瓜、豆類、桃樹、楊樹、棗樹等造成葉片黃化或葉緣卷曲的藥害現象,嚴重時會葉片脫落。小麥、水稻、菠菜、黃瓜、西瓜、番茄、白菜、菜花、甘藍和油菜等作物,對莠去津非常敏感。土壤中,每公斤土壤中殘留的莠去津超過0.080毫克時,大白菜生長就會被明顯抑制;超過0.104毫克時甘藍生長異常;超過0.081毫克時直播粳稻生長異常。也就是說,當土壤中即便是有那么一點點的莠去津殘留的時候,上述對莠去津敏感的作物生長就會出問題。
   有學者把農作物或蔬菜等對莠去津的抗性分為四類:
   高度抗性作物:玉米、高粱、甘蔗;
   中度抗性作物:向日葵、芹菜、甘藍、煙草;
   弱抗性作物:辣椒、小麥、大豆、亞麻、燕麥;
   極弱抗性作物:黃瓜、西瓜、桃樹、谷子、水稻。
   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輪作換茬和應用莠去津時加以注意和重視,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業界已有共同認識,由于應用莠去津后的徑流或淋溶現象,會對地下水或周圍水源造成環境污染。歐美國家對莠去津的負面報道也較多,曾指出由于污染水源,對青蛙繁殖影響較大,亦有報道影響人的健康。
   如何規避莠去津的殘留后患呢?
   1、深翻土壤,先用深耕犁翻一遍,力求把表土層中的莠去津殘留成分翻到下面;
   2、增施生物菌肥和經過腐熟的農家肥,加速分解殘留的莠去津。施后旋耕2~3遍土壤;
   3、先改種高粱或移栽果樹,但在定植果樹的時候需要用生根粉處理根系,以加速生長新根;
   4、結合土壤消毒,預防土傳性根系病害,有人試驗發現可以使用地可松處理土壤,也能夠降低莠去津的殘留性藥害;
   5、使用銨態氮肥也能減輕莠去津對作物的危害。(農藥市場信息)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mu)為純公益性欄目(mu),無(wu)任何商業目(mu)的。因部(bu)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ge)人不同意刊載(zai)您(nin)的信(xin)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jin)快(kuai)按您(nin)的要求修改(gai)或刪(shan)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he)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quan)和(he)其(qi)它(ta)問(wen)題需要同本網(wang)聯系的,請(qing)在30日(ri)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