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植保技術 >> 正文
 

陜西省2017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發布日期:2017-3-28 12:10:51)
瀏覽人數:
據預測,2017年水稻病蟲害將呈中等發生態勢,預計二化螟在漢中偏重發生,安康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25萬畝;稻瘟病偏輕發生,發生面積95萬畝;紋枯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90萬畝;稻曲病偏輕發生,發生面積70萬畝。為做好水稻病蟲害防控工作,減輕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重大病蟲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占比達到30%以上,專業化防治面積達到37%,化學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二、防控策略
以稻田生態系統為中心,強化分區治理,主攻重大病蟲和重發區域,抓住防控關鍵期,優先使用健身栽培、抗(耐)病蟲品種、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充分發揮自然天敵的控害作用,安全合理用藥,禁止使用高毒農藥和含擬除蟲菊酯類成分的農藥品種,保障水稻產量、質量和稻田生態安全。
三、防控技術
1、 螟蟲。春季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翻耕灌水漚田,降低蟲源基數,從越冬代開始,各代蛾期應用昆蟲性信息素誘殺成蟲,蛾高峰期釋放稻螟赤眼蜂,卵孵始盛期應用蘇云金桿菌防治。防治二化螟幼蟲,分蘗期枯鞘叢率達到8~10%或枯鞘株率3%時施藥,穗期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藥,重點防治上代殘蟲量大、當代螟卵盛孵期與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藥,重點防治每畝卵塊數達到40塊的稻田。
2、稻飛虱。優先選用抗(耐)虱品種;盡量減少前期用藥,充分發揮自然天敵的控害作用。藥劑防治重點在水稻生長中后期,防治指標為孕穗抽穗期百叢蟲量1000頭以上、雜交稻穗期百叢蟲量1500頭以上,優先選用對天敵相對安全的藥劑品種,于低齡若蟲高峰期對莖基部噴霧施藥,提倡使用高含量單劑,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
3、稻縱卷葉螟。充分發揮水稻生長前期的自身補償能力和天敵控害作用,重點防治水稻中后期主害代。蛾始見期起設置性信息素,蛾高峰期人工釋放稻螟赤眼蜂壓低種群數量;卵孵化始盛期優先選用蘇云金桿菌或球孢白僵菌等生物農藥,或低齡幼蟲高峰期選用對天敵安全的化學農藥,噴霧施藥,防治指標為百叢水稻束葉尖60個。
4、稻瘟病。重點落實適期預防措施,在水稻分蘗期至破口期施藥預防葉瘟和穗瘟。種植抗病品種,實行品種多樣化種植,搞好種子消毒,避免偏施和遲施氮肥。注意異常天氣時稻瘟病發生動態。常發區秧苗帶藥移栽,分蘗期田間初見病斑時施藥控制葉瘟,破口前3~5天施藥預防穗瘟,氣候適宜時7天后第2次施藥。提倡使用高含量單劑,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
5、紋枯病。加強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蘗末期曬田。藥劑防治重點在分蘗末期至孕穗抽穗期,當田間病叢率達到20%時施藥防治。
6、稻曲病。提倡種植抗(耐)性品種,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病性。重點在水稻孕穗末期即破口前7~10天施藥預防,如遇多雨等適宜天氣,7天后第2次施藥。
四、專業化統防統治主推技術
(一)選用抗(耐)性品種防病蟲技術。因地制宜選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褐飛虱、白背飛虱的水稻品種,淘汰高感品種。
(二)深耕灌水滅蛹控螟技術。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在春季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統一翻耕冬閑田、綠肥田,灌深水浸沒稻樁7~10天,降低蟲源基數。
(三)種子處理、秧田阻隔和帶藥移栽預防病蟲技術。采用咪鮮胺和赤•吲乙•蕓苔種子處理,預防稻瘟病和惡苗病,培育壯秧,單季稻用吡蟲啉種子處理劑拌種或浸種,或用20目防蟲網或無紡布阻隔育秧,預防秧苗期稻飛虱、稻薊馬及條紋葉枯病和黑條矮縮病等病毒病。秧苗移栽前3天左右施藥,帶藥移栽,預防稻瘟病、稻薊馬、螟蟲和稻飛虱及其傳播的病毒病。
(四)性信息素誘殺害蟲技術。二化螟越冬代和主害代、稻縱卷葉螟主害代蛾始見期,集中連片設置性信息素和干式飛蛾誘捕器,誘殺成蟲,降低田間卵量和蟲量。
(五)生物農藥防治病蟲技術。
1、蘇云金桿菌(Bt.)和球孢白僵菌防治害蟲技術。于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卵孵化始盛期施用Bt.,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水稻生長前期使用Bt.,可有效保護稻田天敵,維持稻田生態平衡。Bt.對家蠶高毒,臨近桑園的稻田慎用。防治稻縱卷葉螟還可在卵孵化始盛期施用球孢白僵菌。
2、井岡•蠟芽菌、枯草芽孢桿菌、多抗霉素等預防病害技術。在葉(苗)瘟發病初期和破口初期,均勻噴施井岡•蠟芽菌或枯草芽孢桿菌或多抗霉素或春雷霉素,齊穗時再噴1次,對稻瘟病有良好的預防效果。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前7~10天,施用井岡•蠟芽菌,預防稻曲病,兼治紋枯病。當紋枯病病叢率達到20%時,施用井岡•蠟芽菌控制病害擴展。
(六)生態工程保護天敵和控制害蟲技術。田埂保留禾本科雜草,為天敵提供過渡寄主;田埂種植芝麻、大豆等顯花植物,保護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綠盲蝽等天敵的控害能力;人工釋放稻螟赤眼蜂,增強天敵控害能力。田邊種植香根草等誘集植物,叢距3~5米,減少二化螟的種群基數。
(七)人工釋放赤眼蜂防治害蟲技術。于二化螟蛾高峰期和稻縱卷葉螟遷入代蛾高峰期開始釋放稻螟赤眼蜂,每次放蜂10000頭/畝,每代放蜂2~3次,間隔3~5天。
(八)稻鴨共育治蟲防病控草技術。水稻移栽后7~10天,禾苗開始返青分蘗時,將15天左右的雛鴨放入稻田飼養,每畝稻田放鴨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鴨。通過鴨子的取食活動,可減輕紋枯病、稻飛虱和雜草等病蟲草及福壽螺的發生為害。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