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植保技術 >> 正文
 

河北省2017年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發布日期:2017-4-13 9:41:21)
瀏覽人數:
為做好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治處置率90%以上,病蟲害總體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38%以上。進一步擴大綠色防控示范與推廣面積,有效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加強監測,早防早治,治早治小。堅持綠色防控,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實施秸稈還田、種子處理、苗期害蟲防治、赤眼蜂防螟、中后期“一噴多效”技術,實現農藥減量、節本增效,保障玉米生產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不同區域防控重點。北部春播玉米區重點防控玉米螟、地下害蟲、雙斑螢葉甲、粘蟲、玉米矮花葉病、莖腐病、大斑病、玉米線蟲矮化病等;夏播玉米區重點防控玉米螟、棉鈴蟲、粘蟲、二點委夜蛾、地下害蟲、薊馬、莖腐病、銹病、褐斑病和粗縮病等。
 
(二)主要病蟲防控技術措施。
 
1.粘蟲。控制為害玉米粘蟲的蟲源基數;控制成蟲發生,減少產卵量,抓住幼蟲3齡暴食危害前關鍵防治時期,集中連片普治重發區,隔離防治局部高密度區。(1)成蟲誘殺技術。一是殺蟲燈法。在成蟲發生期,于田間安置殺蟲燈,燈間距100米,夜間開燈,誘殺成蟲。二是性誘捕法。用配置粘蟲性誘芯的干式誘捕器,每畝1個插桿掛在田間,誘殺成蟲。(2)幼蟲防治技術。注意及時防除田間雜草,幼蟲3齡之前施藥防治。一是生物農藥。在粘蟲卵孵化盛期噴施蘇云金桿菌(Bt)制劑,注意臨近桑園的田塊不能使用,低齡幼蟲可用滅幼脲。二是化學農藥。玉米田蟲口密度二代達10頭/百株和三代50頭/百株以上時,可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殺蟲劑噴霧防治。(3)封鎖隔離技術。在粘蟲幼蟲遷移危害時,撒30厘米寬的藥帶進行封鎖。
 
2.二點委夜蛾。深耕冬閑田,播前滅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種溝上的覆蓋物。藥劑防控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等,可采用噴霧、毒餌誘殺和撒毒土等方式。
 
3.地下害蟲(地老虎、蠐螬、金針蟲、耕葵粉蚧等)和玉米線蟲矮化病。利用噻蟲嗪、吡蟲啉等藥劑包衣或拌種,可同時兼治苗期薊馬、蚜蟲(矮花葉病傳毒介體)及灰飛虱(粗縮病傳毒介體)等。玉米線蟲矮化病發生較重的北部春玉米區,應選用含有7%以上克百威或5%以上丙硫克百威的種衣劑二次包衣。
 
4.玉米螟。秸稈還田,減少蟲源基數;春玉米區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進行白僵菌封垛,防控越冬代幼蟲;越冬代成蟲羽化期使用殺蟲燈結合性誘劑誘殺;成蟲產卵初期釋放赤眼蜂滅卵。在心葉末期噴灑蘇云金桿菌(Bt)制劑,或用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等藥劑與甲維鹽合理復配噴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種害蟲。
 
5.玉米蚜蟲。點片發生和盛發初期噴施噻蟲嗪、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等藥劑。
 
6.玉米葉螨。及時清除田邊地頭雜草,消滅早期葉螨棲息場所。點片發生時,選用炔螨特、噠螨靈、噻螨酮、阿維菌素等噴霧或合理混配噴施,重點噴灑田塊周邊玉米植株中下部葉片背面;加入尿素水、展著劑等可起到恢復葉片、提高防效的作用。 
 
7.棉鈴蟲。產卵初期釋放螟黃赤眼蜂滅卵,或卵孵化盛期噴灑蘇云金桿菌(Bt)制劑、甲維鹽等。
 
8.玉米莖腐病。種植抗病品種。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懸浮種衣劑或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種衣劑處理種子,同時控制絲黑穗病、根腐病等。
 
9.玉米葉斑類病害。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適時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藥劑防治提倡適期早用藥,在玉米心葉末期(褐斑病在玉米8-10葉期),噴施苯醚甲環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岡霉素A等藥劑,視發病情況隔7-10天再噴1次。與蕓苔素內酯等混用或添加有機硅助劑可提高防效,降低用藥量。
 
10.玉米紋枯病。選用抗耐病品種。發病初期可剝除莖基部發病葉鞘,結合噴施井岡霉素A等生物農藥,或菌核凈、烯唑醇、代森錳鋅等藥劑防治效果更佳。視發病情況隔7-10天再噴1次。
 
11.玉米粗縮病。選用抗病品種。避免小麥與夏玉米套播;夏玉米適期晚播,避開灰飛虱傳毒盛期;玉米2葉1心至4葉1心期田間噴施吡蟲啉、噻蟲嗪和吡蚜酮等藥劑,消滅粗縮病傳毒媒介灰飛虱,兼治薊馬和其他害蟲。在使用煙嘧磺隆除草劑的地塊,避免使用有機磷農藥,以免發生藥害。
 
注:玉米上登記的防治病蟲藥劑較少,部分藥劑選擇參考了小麥、棉花等作物上的防治藥劑。
 
四、綠色防控與專業化統防統治主推技術
 
(一)秸稈還田、土壤深耕和播前滅茬技術。采取秸稈粉碎還田、深耕冬閑田和播前滅茬,破壞病蟲適生場所、降低病蟲源基數。
 
(二)白僵菌封垛、誘殺成蟲技術。春玉米區,在玉米螟化蛹前,采用白僵菌統一封垛;在玉米螟成蟲羽化期,使用殺蟲燈誘殺各代成蟲,對越冬代成蟲可結合性誘劑誘殺。
 
(三)種子處理技術。殺蟲劑和殺菌劑合理混配拌種,或實施種子統一包衣。采取技術統一、集中連片、整村推進,可提高防病治蟲效果。
 
(四)苗期害蟲防治技術。玉米苗期,根據二代粘蟲、薊馬、灰飛虱、甜菜夜蛾、棉鈴蟲的發生情況,選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殺蟲劑噴霧防治。使用煙嘧磺隆除草劑的地塊,避免使用有機磷農藥,以免發生藥害。
 
(五)心葉末期施藥技術。心葉末期,統一噴灑蘇云金桿菌(Bt)或白僵菌等生物制劑防治玉米螟幼蟲;根據后期葉斑病和玉米螟、棉鈴蟲、蚜蟲等害蟲的發生情況,混噴殺蟲劑和殺菌劑(如氯蟲苯甲酰胺+苯甲.嘧菌酯+噻蟲嗪混合噴霧),有效控制后期葉斑病和玉米螟、棉鈴蟲、蚜蟲等病蟲。推廣使用高桿噴霧機和無人機等新型植保機械,提升中后期防控作業能力。
 
(六)赤眼蜂防螟技術。在玉米螟產卵初期至卵盛期,每畝放蜂1.5-2萬頭,每畝設置3-6個釋放點,分2至3次統一釋放,將蜂卡或放蜂器具安放在中部葉片背面。
 
(七)“一噴多效”減災集成技術。玉米中后期即玉米大喇叭口期至乳熟初期,實施“一噴多效”,可起到防治棉鈴蟲、粘蟲、穗蚜、紅蜘蛛、玉米螟、褐斑病、大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玉米頂尖腐爛病多種病蟲害,防止倒伏和增產的多重效果。但玉米中后期植株較高,病蟲防治進地難,可通過植保航空飛行器、自走式高地隙噴霧機、加農炮、煙霧機等先進植保機械施藥。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