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品種 >> 正文
 

水稻新品種--中優218

(發布日期:2005-1-26 16:20:13)
瀏覽人數:
    中優218(又名國稻2號)是中國水稻研究所承擔國家“十五”863計劃“分子育種”項目期間,采用DNA 分子標記選擇技術培育的我國第一個三系秈型優質雜交水稻新組合。2003年3月通過江西省品種審定,準予推廣;已完成南方稻區國家新品種區域試驗,表現優異,即將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把DNA標記等現代分子生物學的最新技術和研究成果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應用于雜交稻新品種的選育,可以比較方便地在同一個新品種中聚合較多的有利基因,縮短育種年限,提高育種效率,加快新品種的培育速度,搶占育種科學的制高點。1996年,中國水稻研究所依據分子育種的技術路線,針對雜交稻的白葉枯病抗性,從提高恢復系的白葉枯病抗性入手,以國際水稻研究所提供的IRBB21作為Xa21白葉枯病抗性基因供體,強優恢復系輻恢838作輪回親本,雜交后經過連續多次回交,于1999年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培育出抗性基因Xa21純合的新恢復系中恢218。用印水型高異交率不育系中9A與中恢218配組育成中優218。

  一、主要特征特性
  1、高產穩產,增產潛力大
  中優218國家、省區試和生產試驗產量基本上名列前二位,連作晚稻畝產450~550公斤,最高643公斤,比對照增產5-10%左右,國家區試生產試驗第一名,平均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10.03%;作一季中稻一般畝產550-650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5%以上,小面積畝產最高曾達到76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3.5%。百畝示范方,江西吉安連作晚稻畝產526公斤,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產 9.5%;安徽合肥一季中稻畝產 66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34%。貴州安順作中稻示范種植,平均畝產59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34%;陜西漢中示范種植,平均畝產640公斤,比汕優63增產 6.5%。

  2、生育期適宜
  長江中下游作連作晚稻一般114~120天,比汕優10號短1~3天;作一季早熟中稻一般125天左右,比汕優63短5~6天。四川、重慶、貴州、陜西、云南、武陵山區等地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4~147天,比汕優63短6天左右。廣西北部、廣東韶關等粵北地區作早稻一般全生育期115~120天,作連作晚稻一般105~109天。

  3、米質優
  經農業部稻米品質檢測中心測定,整精米率58.9%,堊白粒率23%,直鏈淀粉含量21.5%,膠稠度67mm,12項指標中8項達到農業部一級標準,3項達到二級標準。米粒細長,透明性好。

  4、抗性強
  江西省區試協作組 2002年自然誘發和人工接種鑒定,苗瘟0級,葉瘟2級,穗瘟0級。南方稻區國家區試鑒定,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5.7級,白葉枯病抗性3級,是12個參試組合中唯一抗白葉枯病的新品種。多年的試種示范表明,中優218田間抗性很好,稻瘟病很少發生,幾乎不發生白葉枯病。

  5、適應性廣,容易種植
  中優218適應性很廣,無論是長江流域單、雙季稻作區還是云貴高原的平壩地區,高、中、低肥力田塊都有很好的產量表現。可在浙江、江西、湖南、福建 、粵北、桂北、安徽、云南、貴州、四川、湖北、陜西漢中、河南南部等地作一季早熟中稻或連作晚稻栽培,粵北、桂北作早稻種植表現也較好。

  二、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1、適時播種,培育帶蘗矮壯秧:作連作晚稻,播種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作一季中稻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種,秧齡控制在30天以內。兩段育秧,秧齡最長不超過45天。
  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作中稻行株距6×7~8寸2,每畝種1.2~1.4萬穴;作連作晚稻以6×6寸2或6×5寸2為宜,每畝種 1.6~2.0萬穴。
  3、肥水管理:底肥為主,追肥為輔。一般畝施20擔農家肥和30公斤磷肥作底肥,追肥用量為每畝10~15公斤尿素和10公斤鉀肥。最后一次追肥應在栽秧后18天以內完成,抽穗后不可再施氮肥。采取深水活棵、淺水分蘗、中期適時曬田、抽穗揚花后干濕交替的水分管理辦法。
  4、病蟲害防治:根據當地病蟲測報站的預測預報,搞好穗頸瘟、紋枯病、螟蟲等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