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品種 >> 正文
 

天津第6次審定品種

(發布日期:2005-1-27 10:05:33)
瀏覽人數:
 
    一、 水稻
1、 津稻308(代號90—308);審定編號:津審稻1996001
(1) 品種來源:天津市農科院作物所于1989年從本所育成的品系“85—1235”中系統選育而成。1990年參加單株系比較,田間區號為90—308。
(2) 報審單位:天津市農科院作物所。
(3)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65—170天,中晚熟品種。天津地區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下旬至6月初插秧,8月20日左右抽齊穗,10月上、中旬成熟。株高100—110厘米,莖桿堅硬,葉片寬厚上舉,株型緊湊透光性好,分蘗較強。大穗大粒型品種,每穗平均120粒左右,千粒重27—28克,穎尖褐色,無芒或頂芒。米質優于津稻1187,品質分析結果:糙米率81.9%,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9.6%,堊白面積5.6%,堊白率8.5%,堊白度0.3。經天津市植保所稻瘟病接種鑒定,苗期抗,穗期中抗。對稻飛虱的危害忍耐力強,抗旱性和耐鹽堿能力強,抗倒伏性強,豐產性和穩產性好。缺點是不實率較高,肥力條件差的地塊生長不良。
(4) 栽培技術要點:①稀播育裝秧,苗床上增施有機底肥。四月上、中旬播種,播種量每畝70公斤。秧齡40—50天,有條件的地區最好采用早育秧。播種前種子必須用藥劑浸種或拌種。②秧苗密度9×4至9×6寸,每穴2—3苗或插單株。③科學施肥。要求底肥足,苗肥穗肥溫施,④小水勤灌。森水快的地塊要晚撤水。⑤注意防治穗瘟和稻曲病。
(5) 產量表現:1992年天津市春稻(大穗型組)區域試驗,六點平均畝產523.6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6.6%。1993年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四點平均畝產632.67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12.77%,1994年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三點平均畝產537.5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12.5%。1994年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五點平均畝產515.0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2.9%。1990—1994年22個點次試驗結果,平均畝產533.26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平均增產8.35%。
(6) 適應范圍:適宜我市高肥地區一季春稻栽培利用。
2、 津星一號(代號92—10);審定編號:津審稻1996002
(1) 品種來源:天津市農科院作物所1986年用521作母本,中花8號作父本有性雜交,1990年從第五代中選出穩定品系92—10,定名津星一號。
(2) 報審單位:天津市農科院作物所。
(3)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70~175天,中晚熟品種。株高105厘米,莖桿粗壯。葉色深綠,葉片直立,劍葉與莖桿夾角小,株型緊湊,主莖葉片19片。穗棒型,半散穗,大穗大粒型品種。穗長16厘米,每穗粒數169粒左右,著粒密度10粒/厘米左右,千粒重28~29克,穎尖紅色,有稀頂芒。谷粒成闊卵形,粒長中等。分蘗力中等偏上,成穗率70%以上。稻瘟病人工接種鑒定為抗,田間表現為中抗偏上。文枯病及稻曲病田間發病率為一級。抗鹽堿性較強,抗倒伏性強,穩產性好,增產潛力大。米質優,品質分析結果:糙米率84.3%,精米率74%,整精米率68.9%,堊白面積1.2%,,堊白度0.125。
(4) 栽培技術要點:①早播、稀播育裝秧。畝播種量75公斤,4月初播種。②早插、稀插。宜在5月15—20日插秧,密度9×4或9×5寸,每穴3苗,每畝基本苗5萬左右。③合理施肥。以氮為主,根據土壤養分狀況增施磷、鉀鋅肥。重施底肥,穩施蘗肥,巧施穗肥,酌情補施粒肥,分配比例大體為5:2:2.5:0.5。
(5) 產量表現:1994年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四點平均畝產536.1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12.2%,增產顯著。1995年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四點平均畝產490.2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3.0%,減產不顯著。1994年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四點平均畝產644.0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24.4%。1995年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五點平均畝產519.9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7.0%。1992—1995年19個點次試驗結果,平均畝產560.3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平均增產10.94%。
(6) 適應范圍:適宜我市高肥或中上肥地區一季春稻栽培利用。
3、 京稻選一(代號系選一);審定編號:津審稻1996003
(1) 品種來源:1989年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大)植物科技學院、中國農科院作物所由中作8714中選擇變異單株,后經系統選育而成。
(2) 報審單位: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天津市種子管理站、天津市漢沽區種子站。
(3)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60天左右,中晚熟品種。株高100—110厘米,莖桿粗壯。上三葉葉面積大。葉片16片,5個伸展節間。穗長21厘米,每穗粒數130—150粒,結實率89—97%。千粒重28—30克。米質中上等,食口性好,品質分析結果:粗蛋白7.54%(一級),直鏈淀粉15.95%(一級),糙米率81.92%(二級)精米率73.73%(二級),整精米率66.13%(一級),堊白度2.64%(二級),糊化溫度7(一級)。田間試驗鑒定:抗倒伏性和耐鹽堿性強,高抗穗頸稻瘟病,中抗稻曲病,易感惡苗病。營養生長較快,生殖生長開始后較慢,后期灌漿快,增產潛力大。播種、插秧過遲,灌漿期5遇低溫易貪青晚熟而造成減產。
(4) 栽培技術要點:①稀播育裝秧。秧田畝播量70—80公斤。②四月中旬播種,五月底以前插秧,規格9×4寸,每穴4—5苗③氮磷鉀配合,氮肥蘗肥占60%,穗粒肥占40%。折水稻專用肥40—50公斤。④灌水要求:淺水分蘗,移苗曬田7—10天,后期間歇灌溉,收割前7—10天停水。⑤注意防治惡苗病和稻曲病。 
(5) 產量表現:1992年天津市春稻9大穗型組)區域試驗,五個點平均畝產523.3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5.4%,增產差異顯著。1994年天津市春稻區域試驗,四點平均畝產527.9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10.5%,增產差異顯著。1992年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五個點平均畝產529.3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6.9%。1994年天津市春稻生產試驗,五個點平均畝產493.9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增產1.5%。1992—1994年22個點次試驗結果,平均畝產523.42公斤,較對照津稻1187平均增產7.0%。
(6) 適應范圍:適宜我市高肥或中上肥地區一季春稻栽培利用。
二、 冬小麥
4、 京冬8號(代號京農88—66);審定編號:津審麥1996001
(1) 品種來源: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于1980年用(阿夫樂爾×洛夫林10號)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再采用系普法選育,于1990年育成。
(2) 報審單位:北京市農林學院作物所,天津市種子管理站。
(3) 主要特征特性:冬性,抗寒性二級。冬前長勢快且茁壯。株高85~95厘米,中高桿。莖桿粗壯且堅韌。分蘗力、成穗率和畝成穗數中等偏上。穗紡錘形,長芒,穗廠7厘米,總小穗數16,每穗26~28粒。籽粒紅色、硬質、容量高(800克/升左右),粒大飽滿,千粒重高而穩定(45克以上)。品質較好,品質分析結果:粗蛋白(風干基)13.49%,干面筋10.3%,濕面筋32.95%,沉淀值25.5%(ml).。成熟期中早(較豐抗2號、津麥2號早熟1天),灌漿速度快且強度大,耐干熱風,抗倒伏性強。抗至高抗條銹病,高抗至輕感葉銹病,輕感白粉病。鑒定結果:免疫至輕感條中28、29;高亢至輕感葉4、葉34;白粉病苗期反應型4,成株期發病等級8,嚴重度25%。耐晚播,豐產性和穩產性好,適應性強。
(4) 栽培技術要點:秋分后2——3天開始播種,9月25日至10月5日為適播期,基本苗以每畝20—30萬為宜。10月5日以后隨播種期推遲,應適當增加播量。但每畝最多不能超過40萬基本苗。重施底肥,特別要增加有機肥和磷肥的投入,注重氮磷結合和合理配比。在澆足凍水,培育壯苗的基礎上,春季一般應采用大馬鞍型管理模式。如返青時每畝總莖數偏少或苗情較弱,則應采用雙馬鞍型管理模式。抗寒性二級,冷冬年要加強管理。春生葉片和節間對肥水較敏感,春季肥水肥水管理需適當。后期及時澆好抽穗揚花水和灌漿水,并及時防治蚜蟲,以發揮品種灌漿快,粒大粒飽的優勢。
(5) 產量表現:1992—1993年度天津市高水肥組區域試驗,四個點平均畝產446.0公斤,較豐抗2號增產6.86%,較京411減產3.7%,較津麥2號增產2.2%,增產、減產差異均不顯著。1994—1995年度天津市高水肥組區域試驗,三個點平均畝產509.5公斤,教京411增產2.5%,較津麥2號增產12%,增產差異顯著。1992~1993年度天津市高水肥組生產試驗,五個點平均畝產416.18公斤,較津麥2號增產1.74%。1994~1995年度天津市高水肥組生產試驗,四個點平均畝產495.0公斤,較津麥2號增產22%,較京411增產6.7%。1992~1994年17個點次試驗結果,平均畝產459.34公斤,較對照津麥2號增產8.79%,較京411增產1.8%。大面積示范,武清縣東蒲洼村1993~1994年度1,000畝平均畝產485。5公斤,1994~1995年度1,000畝平均畝產509.3公斤;武清縣聶莊子鄉鄭莊子村1994~1995年度500畝平均畝產510.0公斤。
(6) 適應范圍:適宜我市高肥水地區推廣種植。耐晚播,可以作為噸糧田的配套品種。
三、 大豆
5、 中黃4號;審定編號:津審豆1996001
(1) 品種來源:中國農科院作物所于1981年用遺112做母本,上海紅藝早毛豆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經南繁加代、連續選育于1984年育成。
(2) 報審單位: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天津市種子管理站。
(3) 主要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4—98天,春播生育期134天。株高95—100厘米植株健壯,葉色濃綠。以主莖結莢為主,主莖17節左右,分枝1~2個,結莢集中,每節2~4莢。莢大,以3~4粒居多,灰毛、紫花、亞有限結莢習性。葉中等大小,橢圓形。粒大、圓、飽滿,淺黃粒、白臍、無褐斑,萬觀和商品性好,白粒重20—24克。品質優,品質分析結果:蛋白質42.84%,脂肪20.4%。作菜用青毛豆鮮食味佳無豆腥味,是高蛋白蔬菜佳品。中抗病毒病,抗倒伏性強,耐旱性和耐澇性中等偏上,適應性廣。
(4)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宜夏播,在六月二十五日前播種。也可以晚春播。生產青鮮毛豆可以在五月上旬至六月初期間分期播種,分期采摘,連續上市。②因粒大要足墑播種,確保一次全苗。③畝留苗密度:夏播1.6~2.0萬株,春播1.0~1.2萬株。④要施足底肥,花莢期注意追肥澆水、保花、保莢、防治病蟲害。
(5) 產量表現:與科豐六號產量持平,一般夏播畝產120~150公斤,高達175公斤。
(6) 適應范圍:適宜我市中水肥或中上水肥地區夏播種植,也可以春播作為菜鮮食青毛豆。
6、 早熟18號(代號8209—2);審定編號:津審豆1996002
(1) 品種來源: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于1982年用7902(7738×7703)為母本,7821(耐陰黑豆×誘變31中選出的早熟17號)為父本進行有性復合雜交,再經系譜選擇選育而成。
(2) 報審單位: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天津市種子管理站。
(3) 主要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85—90天,株高50—70厘米,分枝性強,一般為3~5個,株型收斂,無限結莢習性。葉色濃綠,葉片較小,下部葉片為橢圓形,上部葉片為披針形,成熟時落葉性好。紫花、灰毛、褐色莢,三粒莢占多數,抗裂莢性好。籽粒園球形,種皮黃色淺褐臍,百粒重20~21克。品質分析結果:蛋白質42.97%,脂肪21.7%。豐產性能好,單株生產力高。高抗大豆花葉病、灰斑病和紫斑病。抗倒伏性強,抗旱性較差。
(4)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宜夏播。要求足墑適時播種,保證出苗整齊。②畝留苗密度:夏播1.5~1.8萬株,晚春播0.8~1.0萬株。三個復葉時定苗。③苗期畝施氮肥5~7公斤,花莢期畝施復合肥7~10公斤。④苗期、花莢期遇旱要及時澆水,加強田間管理。
(5) 產量表現:1994、1995年16個點次試驗結果,平均畝產139.43公斤,較對照科豐六號平均增產7.88%。一般畝產150公斤左右,最高畝產可達200公斤。
(6) 適應范圍:適宜我市高肥水或中上水肥地區和國糧兼種地塊種植利用。
四、 棉花
7、 中棉所24(代號中621)
(1)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中343系為母本,中10×B早雜種后代為父本,于1986年雜交,雜種后代當年南繁,并連續加代選育而成。
(2) 報審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天津市種子管理站。
(3) 主要特征特性:株高70—80厘米,植株筒形,葉片中等大小,葉色較深,第一果枝著生第6節,與主莖夾角小。鈴長卵圓形,有尖、鈴殼薄,絮白色,單鈴重5.6克,衣分38.9%、籽指9.8克。
          生育期111天,生長發育快,莖桿堅韌,抗倒伏,結鈴性好,分布均勻、吐絮暢。前期棉苗起身慢,現蕾后長勢旺。
           纖維品質:纖維2.5%,跨長28.6毫米,整齊度52.6%、比強度24.3克/特克斯、身長率7.6%、馬克隆值4.1、氣流紡紗品質指標2001分。
(4)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期播種,在我市5月上、中旬晚春播為宜。
②合理密植:一般每畝保苗4500——5500株左右,單株果枝8—9個左右,肥地、早播田宜偏稀;薄地、晚播田宜偏密。
③前期追肥,促早升快發;后期看長相施肥,防貪青晚熟。
(5) 產量表現:參加1993—1994年天津市短季棉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皮棉76.2公斤,比對照中棉所16增產 16.32%。參加1994—1995年天津市短季棉品種生產試驗,兩年平均畝產皮棉65.5公斤,比對照中棉所16增產16.13%。
(6) 適應范圍:適宜棉區晚春播。
8、 中棉所20(代號中268)審定編號:津審棉1996002
(1)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陜2942×中642)F1為母本,[(中607×遼4068)×PR80]F1為父本,進行雜交,雜種后代當年南繁,并連續加代選育而成。
(2) 報審單位: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天津市種子管理站。
(3) 主要特征特性:株高60—70厘米,株型適中,葉片小,葉色較深,第一果枝著生5—6節,主莖節間短,果枝第一節間稍長、其他各節間較短。鈴圓、鈴嘴尖而短,鈴殼薄,單鈴重5.3克,衣分36.6%、籽指10.9克。
          生育期113天,前期生長發育快,長勢穩健,透光性好,結鈴性好,分布均勻、吐絮暢。
纖維品質:纖維2.5%,跨長28.6毫米,整齊度49.5%、比強度21.1克/特克斯、伸長率6.4%、馬克窿值4.5、氣流紡紗品質指標1800分。
棉仁品質:蛋白質38.4%、脂肪36.1,總棉酚0.0025%。

(4)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期播種:在我市5月上、中旬晚春播為宜。
②合理密植:一般每畝保苗4500——5500株左右,單株果枝8—9個左右,肥地、早播田宜偏稀;薄地、晚播田宜偏密。
③前期追肥,促早升快發;后期看長相施肥,防貪青晚熟。
注意防治蟲害和鼠害。
(5)產量表現:參加1993—1994年天津市短季棉品種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皮棉75.53公斤,比對照中棉所16增產 15.29%。參加1994—1995年天津市短季棉品種生產試驗,兩年平均畝產皮棉64.97公斤,比對照中棉所16增產15.69%。
(6)適應范圍:適宜棉區晚春播,低酚棉田種植。
五、 黃瓜
9、 津春一號
(1) 品種來源:天津市黃瓜研究所以兩個自交系8921×7621166組配而成的雜交種。
(2) 報審單位:天津市黃瓜研究所
(3) 主要特征特性:早熟,從播種到采收60~70天。采收期70~90天。植株聲長勢強,葉片深綠色。主蔓結瓜為主,第一雌花著生在 第3~4節,雌花節鋁80%左右,瓜條長棒形,長32~34厘米,單瓜重約150克,瓜把短,瓜色深綠色,有光亮,刺瘤顯著,密生白刺,果肉綠白色,質脆,品質優,商品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4%,脆甜無苦澀味干物質含量4.9%。對低溫,弱光性能優良。對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的抗性較強,達到抗病級;對黑腥病的抗性突出,達高抗級。植株側蔓較少,適宜密植,增產潛力大。
(4) 栽培及制種技術要點:
栽培技術要點:①適期播種。天津地區一般在 12月  下旬只至1月上旬播種,苗齡30—35天,畝保苗3500株左右。②定植前施足底肥,及時追肥,采收后期加大肥水量,并進行葉面施肥。③商品瓜及時采收。④加強病蟲害防治。主要是防治蚜蟲、茶黃螨。
制種技術要點:①采用網室人工授粉技術。②父母本種植比例為1:3③授粉后加強肥水管理,授粉后 45~50天采種。
(5) 產量表現:1994年 區域試驗,三點平均早期畝產537.0公斤,畝總產量4910.2公斤,分別較對照長春密刺增產16.0%和15.2%1995年區域試驗 ,三點平均早期畝產563.5公斤,畝總產量5032.0公斤,分別較對照長春密刺增產22.4%和15.4%。1995年生產試驗,兩點平均早期畝產853.8公斤,畝總產量5053.8公斤,分別較對照長春密刺增產22.6%和217%。一般畝產 5000公斤左右。
(6) 適應范圍:適宜保護地及黑腥病多發區栽培利用。
六、 大白菜
10、 津綠55
(1) 品種來源:天津市蔬菜研究所1991年以揚194×黑216兩個自交不親和系組配而成的雜交種。
(2) 報審單位: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3) 主要特征特性:高樁直筒青麻葉類型。生育期55~60天。株高44.5~45.8厘米,球高36.4~38.3厘米,開展度60.5厘米,外葉深綠,中脅淺綠且平展,葉紋適中,球頂花心,單株凈重1.5~2.0公斤,商品性狀好,食用品質極佳。對病毒病、軟腐病、霜霉病、干燒心病抗性強。
(4) 栽培及制種技術要點:
     栽培技術要點:①選擇排水條件好的中性土壤地塊種植。②嚴格控制播種期,不可過早播種,適當延遲播種有利于生長。天津地區以8月初播種為宜。③整個生長季節供應充足的肥水,不強蹲苗,注意防治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①選擇排水條件好的中性土壤地塊。②培育大苗、壯苗,調節花期相遇,以提高種子產量及雜交率。③適當使用氮素肥料,增加磷鉀肥及微量元素。盛花期控制使用殺蟲農藥,利于昆蟲傳粉。

(5) 產量表現:1992年區域試驗,五個點折合畝產在5448.0~6772.6公斤,分別較對照津青36增產106.3%、131.1%、36.0%、43.2%、44.6%。1993年區域試驗,四個點折合畝產在5224.0~7624.0公斤,分別較對照津青36號增產18.0%、18.0%、42.0%、16.0。199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996.5公斤,較對照津青36號增產65.0%,1993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524.0公斤,較對照津青36號增產21.8%。增產因素主要表現抗病性水平和成菜率高。
(6) 適應范圍:適宜種植直筒形大白菜地區栽培利用。
11、 津白56
(7) 品種來源:天津市蔬菜研究所1992年以黑227×小雜56—53兩個自交不新和系組配而成的雜交種。
(8) 報審單位: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9) 主要特征特性:早熟,生育期55~60天。植株為花心中高樁類型,球形近似直筒型。株高47厘米,球高40厘米,開展度60厘米,外葉深綠,心葉鮮黃色,中脅白色。耐熱早熟,抗病毒病和霜霉病,結球緊實,品質佳,商品性狀好。株型直立,適宜密植,單株重2.0~2.5公斤,畝產4500公斤左右。
(10) 栽培及制種技術要點:
      栽培技術要點:選擇排水條件好的中性土壤地塊種植。嚴格控制播種期,不可過早播種,適當延遲播種有利于品種生長。整個生長季節供應充足的肥水,不強蹲苗,注意防治蟲害。
       制種技術要點:選擇排水條件好的中性土壤地塊。培育大苗、壯苗,調節花期相遇以提高種子產量及雜交率。適當使用氮素肥料,增加磷鉀及微量元素的施用。盛花期控制使用殺蟲農藥,利于昆蟲傳粉。
(11) 產量表現:1994年區域試驗,四個點折合畝產4263~4644公斤,分別較對照小雜56增產23%、18%、16%、18%。1995年區域試驗,四個點折合畝產4269~5064公斤,分別較對照小雜56增產25.5%、21.5%、12.5%、13.9%。199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67.0公斤,較對照小雜56增產19.7%。199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743.0公斤,較對照小雜56增產18.9%。增產因素主要表現在抗病性水平和成菜率高。
(12) 適應范圍適宜天津地區早熟栽培。
七、 花椰菜
12、 津雪88
(1) 品種來源:天津市蔬菜研究所1991年以C—7×C—8兩個自交不親和系組配而成的雜交種。
(2) 報審單位: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3) 主要特征特性:屬春秋兩用型花椰菜品種。春季栽培單球重1.0公斤左右,50天成熟,產量較“雪峰”增產70%以上;秋季栽培單球重1.2~1.7公斤,70~75天成熟,產量較“津選3198”增產50~156%,接近日本“雪山”。株型直立,葉片深灰綠色,臘質多,內葉向內抱合。花球雪白,極緊實,厚實度達5.3克/厘米。抗蕪菁花葉病毒兼抗黑腐病。花球收獲過晚易裂球。
(4) 栽培及制種技術要點
     栽培技術要點:春季栽培12月底1月初陽畦播種,80天左右苗齡。翌年3月中、下旬定植,行株距50×40厘米,每畝3300株左右。秋季栽培6月25日左右播種,30天左右苗齡,7月下旬定植,行株距50×50厘米,每畝2700株左右。
      制種技術要點:①父本比母本早播10天左右。②一般12月下旬至1月上旬陽畦播種,3月上、中旬定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開花授粉。③父母本行比1:2。④隔離區2000米以上。
(5) 產量表現:1994年區域試驗,四個點折合畝產分別為3779.6公斤、4284.0公斤、3569.5公斤、4332.0公斤,分別較津選3198增產182.8%、42.8%、28.8%、83.2%。1994年生產試驗,三個點折合畝產分別為3694公斤、3988公斤、4054公斤,分別較對照津選3198增產153%、41.9%、52.2。
(6) 適應范圍:適宜天津市春秋兩季栽培。
八、 結球甘蘭
13、津甘8號
(1) 品種來源:天津市蔬菜研究所以16—8—5×18—80—7兩個甘蘭不親和系組配成的雜交種。
(2) 報審單位: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3) 主要特征特性:早熟,春季栽培定植后50~58天收獲,秋季栽培播種至收獲70~75天。株型緊湊,植株展開度45×48厘米。外葉14~15片,葉色深綠,葉面較平。葉球圓形,淺綠色,株高13厘米,球徑14.2厘米,球內中心柱長4.8厘米,葉球緊實度0.79,單球重0.8~1.3公斤,質地脆嫩,味甜。冬性強,春季保護地及露地栽培不易發生先期抽苔。
(4) 栽培及制種技術要點
栽培技術要點:天津地區宜1月上旬播種,3月下旬定植,每畝4000株,緩苗后應適當蹲苗。植株開始包心時重施肥一次,每畝20公斤尿素。秋季也可適宜栽培。
制種技術要點:①雙親于9月15日左右同時播種,立冬前移如陽畦,當幼苗長至6片真葉后,苗床溫度控制在2~10°C,以利通過春化而抽苔開花。②三月中旬按父母本1:1.5比例每畝定植3000株。③每畝需蜂一箱,加強授粉。④注意花期調節,防蟲,6月下旬收獲。
(5) 產量表現:1994年區域試驗,三個點折合畝產分別為3231.2公斤、3126.5公斤、3742.1公斤,較對照中甘11號分別增產13.4%、17.6%、19.1%。1995年生產試驗,三個點折合畝產分別為3125.3公斤、3345.5公斤、3514.2公斤,較對照中甘11號分別增產15.0%、12.0%、11.7。
(6) 適應范圍:適宜天津市春秋兩季栽培,也可以保護地栽培品種。
九、 菜豆
14、 雙豐1號
(1) 品種來源: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利用112號玉豆×春豐4號雜交后代系統選育而成。
(2) 報審單位: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3) 主要特征特性:早熟,從播種至嫩莢始收期50~55天,前期產量占60%以上。蔓生種。株高300厘米,有2~3個側枝,第一個花序節位在4~5節上。葉淡綠色,一花序有12~18朵花,一序結莢4~6個,單株結莢40~50個。嫩莢長18~20厘米,綠色。種皮白色、腎形。抗銹和根腐病,耐熱。
(4) 栽培技術要點:春播4月上旬播種,秋播7月中旬播種。行距60~70厘米,穴居24~30厘米,一穴2~3株,每畝12000株,畝播種量4~5公斤。秋播宜在雨后進行,淺開溝多培土。多施磷鉀肥,不宜過度施用氮肥。
(5) 產量表現:1993年區域試驗,三個點折合畝產分別為1350.0公斤、1375.0公斤、989.4公斤,較對照春豐4號分別增產28.9%、65.7%、111.9%。1994年生產試驗,兩個點折合畝產分別為2105.0公斤、1756.3公斤,較對照秋抗6號分別增產55.9%,51.8%。一般畝產1500公斤左右。
(6) 適應范圍:適宜天津市春秋兩季栽培,特別適宜誘病高發地區栽培。
十、 辣椒
15、 津椒204(原名尖椒204)
(1) 品種來源:天津市蔬菜研究所1991年以91—2—04×90—3—31兩個優良親本組配成的品種間雜交種。
(2) 報審單位: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3) 主要特征特性:極早熟品種,7—8片真葉現蕾,定植后30天即可采收。株高50厘米,株幅65厘米,連續結果性好,單株結果80~100個。果實羊角形,果皮光亮、深綠色。果實縱徑15~18厘米,橫徑2.0~2.5厘米,單果重25~30克果實辣味強,口感脆嫩,維生素C含量103.16毫克/100克鮮重。高抗疫病,抗花葉病毒。
(4) 栽培及制種技術要點:
      栽培技術要點:天津地區大棚栽培于12月上旬陽畦播種或1月上旬溫室播種,3月底4月初定植。露地栽培于12月下旬陽畦播種或2月上旬溫室播種,4月底定植。株行距40×45厘米。底肥施足,座果前多供肥水以利緩秧,座過后及時追肥灌水。及時采收。
    制種技術要點:①父本比母本早播7~10天。②播種量父母本是1:3,定植時父母本行比1:3~4。③隔離1000米蕾期去雄,花期授粉,上午去雄,下午授粉。④最好保護地制種。畝產種量45公斤左右。
(5) 產量表現:1994年區域試驗,三個點分別較對照湘研1號增產37.7%、48.3%、49.4%。1995年區域試驗,三個點分別較對照湘研1號增產49.5%、62.6%、78.4。1995年生產試驗,三個點前期產量分別比對照保加利亞尖椒增產84.2%、73.1%、77.6%;總產量分別比對照保加利亞尖椒增產65.5%、79.3%、58.9%。一般畝產3000~4000公斤。
(6) 適應范圍:適宜大棚、保護地栽培。
16、 津椒827(原名尖椒827)
(1) 品種來源:天津市蔬菜研究所1991年以88—27×90—43—5兩個優良親本組配成的品種間雜交種。
(2) 報審單位: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3) 主要特征特性:中早熟類型,10~11片真葉現蕾,定植后40~45天成熟。植株直立高大,株高80厘米,株幅65厘米。果實綠色,光滑明亮、重徑20厘米左右,橫徑3.0~3.5厘米,平均單果重35克,品質好,維生素含量119.57毫克/100克鮮重,口味微辣。座果率高,單株結果50~100個。抗花葉病毒和日燒病,耐疫病。耐熱性強,適于越夏栽培及戀秋栽培,不適于早春及保護地栽培。
(4) 栽培及制種技術要點:
     栽培技術要點:天津地區2月上旬溫室播種或12月下旬陽畦播種,4月底定植于露地,地膜覆蓋。株行距45×50厘米,或50×50厘米,雙株定植,該品種生長期長、連續座果強,所以底肥要施足,并補沖長效磷肥以促后期座果。采收要及時,防止墜秧落果。前期防治蚜蟲,后期防治鉆心蟲;并隨水灌施殺菌劑防治疫病。
     制種技術要點①父本比母本早播5~7天。②播種量父母本比例為1:2~3,定植時父母本比例為1:3。③隔離1000米,蕾期去雄花期授粉,最好上午去雄,下午授粉。畝產重量50公斤左右。
(5) 產量表現:1994年區域試驗,三個試點總產量分別較對照湘研1號增產39.4%、61.7%、51.3%。1995年區域試驗,三個試點總產量分別較對照保加利亞尖椒增產81.7%、69.5%、64.3%。1995年生產試驗,三個點總產量分別較對照保加利亞尖椒增產79.5%、68.4%、81.2%。一般畝產4000~5000公斤。
(6)適應范圍:適宜天津市越夏及戀秋栽培。
十一、 馬鈴薯
17、 津引薯八號
(1) 品種來源:天津市蔬菜研究所1989年由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進,再經組織培養、株系選擇、定向培育而成。
(2) 報審單位:天津市蔬菜研究所。
(3) 主要特征特性:極早熟,生育期90天左右,直立形,主干生長,分枝少,根系發達。薯長橢圓形,黃皮黃肉,芽眼淺平,肉質脆嫩,含淀粉12.2%還原糖13.2毫克/100克,干物質19.6%,維他命C(VC)0.02毫克/克,品質好。結薯集中,每株結薯3~4塊,單塊重500克左右,大而整齊,商品薯率高。抗X、Y病毒,不抗晚疫病和瘡痂病。易感卷葉病毒。
(4) 栽培技術要點:天津地區三月上旬催芽,三月中、下旬播種六月中、上旬收獲。行距40~50厘米,株距20厘米,每畝7000株。畝用種100公斤。要求土壤疏松,培土高度10厘米左右。前期蹲苗,現蕾期開始灌水,多施鉀肥(不宜施氯化鉀),氮肥適量,注意治蚜蟲。
(5) 產量表現:1993年區域試驗,三個試點折合畝產分別為2094.0公斤、2184.0公斤、2508.5公斤,較對照東農303分別增產42.0%、97.5%、67.9%。1994年生產試驗,三個試點折合畝產分別為2369.3公斤、2770.4公斤、3395.0公斤,較對照東農303分別增產29.7%、64.2%、73.8%,一般畝產2500公斤左右。
(6)適應范圍:適宜兩季栽培,也可以一季作栽培,尤其適宜與棉花間作。
十二、 芹菜
18、 津南冬芹
(1) 品種來源:天津市津南區雙港鎮農科站與天津市宏程芹菜研究所以津南實芹×美國嫩脆西芹的雜交后代系統選育而成。
(2) 報審單位:天津市津南區雙港鎮農科站、天津市宏程芹菜研究所。
(3) 主要特征特性:定植至開始收獲120天左右。株高90厘米左右,葉片較大、深綠色。葉柄7~8條,寬1.3厘米左右,長50厘米左右,分枝極少,一般5%左右。葉柄淡綠色,香味適口,單株重0.25公斤。每100克含氯化鈉0.7克、葡萄糖0.75克、纖維素0.74克,葉綠素4毫克、維生素C9.2克、胡蘿卜素0.05毫克。傘性花科,花小、白色,無枚圓形花瓣。籽粒很小,千粒重3.8~4.0克。具有品質優,生長速度快,豐產性好;耐寒實心率高,冬季生產糠心率低:抽苔晚,分枝率低;抗斑枯病和病毒病等特點。
(4) 栽培技術要點:①京津地區大棚溫室6~8月育苗,8~10月定植,12~4月收獲。春露地1月育苗,3月定植,5~6月收獲。秋露地6月育苗,8月定植,10月收獲。單株定植株行距3×6②應增施有機肥5000公斤以上,追施化肥25公斤以上,3~5天澆水一次。③喜涼,溫度控制在15~20°C的低溫④注意防治蚜蟲和斑枯病。
(5) 產量表現:1994年、1995年區域試驗(4個點)、生產實驗(4個點)和大面積示范結果,津南冬芹畝產為6000~14000公斤,平均較津南實芹增產11.5%,增值620元;較美國西芹增產22.2%,增值1188元;較意大利冬芹增產14.5%,增值776元。
(6) 適應范圍:保護地及春夏秋露地均可栽培。
十三、 西瓜
19、 津豐一號;
(1) 品種來源:天津市種子公司1991年以X—1××D1—3兩個親本組配而成的品種雜交種。
(2) 報審單位:天津市種子公司。
(3) 主要特征特性:全生育期90天左右。生長勢較旺,葉片寬肥厚、深綠色。果實橢圓形,外皮深綠色、隱網紋,附有臘質。瓤色深粉紅,瓤質脆沙。籽仁黑色、中等大小,較少。口感好,有清香味,中心含糖量11%,邊部7%左右。抗性較強,較抗旱、抗熱,葉片后期仍綠色,不早枯,炭疽病斑較輕。易座果,結實率較高。耐貯存運輸。
(4) 栽培技術要點:①喜肥水,宜選用中上等肥力和水平管理。②合理密植。株行距1.5×0.5米左右,每畝800株左右,一般采用雙蔓整枝,第二雌花起留果。③前期必須整枝壓蔓,促其早座果,防止瘋長座不住果。后期要注意肥水管理,防止水肥跟不上影響產量。④瓜宜較熟時采摘,不宜過早采收而影響產量和品質。
(5) 產量表現:1994年區域試驗,三個點平均畝產4173.3公斤,較對照金花寶(P2)增產16.5%,較對照豐收2號增產18.3%,均達到增產極顯著水平。1994年生產試驗,三點平均畝產3933.3公斤,較對照金花寶(P2)增產10.8%,較對照豐收2號增產8.3%,1995年二個點10母示范,津豐一號畝產3510~5280公斤,較對照豐收2號增產10—12%。
(6) 適應范圍:適宜中早熟栽培,也可以兼作晚熟栽培。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