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植保技術 >> 正文
 

小麥土傳花葉病的發生與防治

(發布日期:2005-1-31 16:28:45)
瀏覽人數:
    中文名稱:小麥土傳花葉病 
 
  為害作物:除為害小麥外,還侵染大麥、燕麥、黑麥、早熟禾等禾本科植物。 
 
  為害癥狀:受侵的小麥在秋苗時期退綠條紋癥狀不明顯。但早春發生新葉時,便出現很多褪綠條紋;這種花葉條紋一直可以延伸到葉鞘及穎上。病株一般較正常植株矮,嚴重的表現矮化,有些品種產生過多的分蘗,形成叢矮癥。凡是已成叢簇癥的植株,最后變為深綠而條紋癥則隱潛。出現這—類癥狀的稱作綠色花葉株系,而褪綠條紋是淡黃色的稱作黃色花葉株系。 
 
  病原菌形態特征:病原 Wheat soil-borne mosaic virus簡稱WSBMV稱小麥土傳花葉病毒,屬病毒。病毒粒體為直棒狀二分體,長粒體300nm,短粒體92-160nm,病毒粒體直徑約22nm。該病毒形態明顯別于彎曲的線條狀的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致死溫度60-65℃,稀釋限點100—1000倍。在低溫干燥的組織中可存活10個月左右。 
 
  分布區域: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四川、陜西等省均有發病報道,山東沿海、河南南部及淮河流域發生重。 
 
  發病特點:病毒在病株中進行系統增殖,根部細胞中帶有大量病毒粒體。這些粒體當根部寄生的多粘菌形成游動孢子囊及休眠孢子時便組合在游動孢子及休眠孢子的原生質內。這些游動孢子釋放到土壤中或隨病株殘根進入土壤中后,在再一次侵入麥苗幼苗根時,將病毒帶入寄主體內。由于是土壤帶菌,病毒主要通過平整。土地、興修水利、病土墊圈以及移植帶菌病土秧苗等使病土搬家;隨灌溉水傳帶帶毒介體游動孢子;種子中夾帶病殘體等途徑傳播。—般先出現小面積病區,以后面積逐漸增大。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種 如四川的繁6、綿陽19、山東的6596-33、石家莊的小紅麥等。 
 
    (2)輪作 與豆科、薯類、花生等進行2年以上輪作。調節播種期。 
 
    (3)加強肥水管理 施用農家肥要充分腐熟,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 
 
    (4)提倡高畦或起壟種植 嚴禁大水漫灌,禁止用帶菌水灌麥,雨后及時排水,造成不利多粘菌侵往年傳病條件。 
 
    (5)零星發病區 采用土壤菌法或用40—60℃高溫處理15cm深土壤數分鐘。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