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植保技術 >> 正文
 

麥葉蜂的發生與防治

(發布日期:2005-2-22 8:59:37)
瀏覽人數:
中文名稱:麥葉蜂

  英文名稱:wheat sawfly

  中文別名:齊頭蟲、小粘蟲、青布袋蟲

  拉丁學名:小麥葉蜂(Dolerus tritici Chu)和大麥葉蜂(Dolerus hordei Rhower)

  分布區域:長江以北麥區

  形態特征:成蟲 體長8~9.8毫米,雄體略小,黑色微帶藍光,后胸兩側各有—白斑。翅透明膜質。卵 腎形扁平淡黃色,表面光滑。幼蟲 共5齡,老熟幼蟲8毫米,圓筒形,胸部粗,腹部較細,胸腹各節均有橫縐紋。蛹 長9.8毫米,雄蛹略小,淡黃到粽黑色。腹部細小,末端分叉。大麥葉蜂,各蟲態基本與小麥葉蜂相似,只成蟲中胸黑色,盾板兩側赤褐色。

  為害作物:大麥、小麥。

  為害癥狀:麥葉蜂以幼蟲為害麥葉,從葉邊緣向內咬成缺刻,重者可將葉尖全部吃光

  分類屬性:膜翅目,鋸蜂科

  發病特點:麥葉蜂在北方麥區一年發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厘米深處越冬,翌年3月氣溫回升后開始羽化,成蟲用鋸狀產卵器將卵產在葉片主脈旁邊的組織中,成串產下。葉面上出現長2厘米,寬l厘米突起。每葉產卵1~2粒或6—7粒。卵期10天。幼蟲有假死性,1一2。齡期為害葉片,3齡后怕光,白天伏在麥叢中,傍晚后為害,4齡幼蟲食量增大,蟲口密度大時,可將麥葉吃光,一般4月中旬進入為害盛期。5月上中旬老熟幼蟲入土作繭休眠至9、10月才脫皮化蛹越冬。麥葉蜂在冬季氣溫偏高,土壤水分充足,春季氣溫溫度、土壤濕度大適其發生,為害重。沙質土壤麥田比粘性土受害重。

  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在種麥前深耕時,可把土中休眠的幼蟲翻出,使其不能正常化蛹,以致死亡,有條件地區實行水旱輪作,進行稻麥倒茬,可消滅危害。
  藥劑防治:每畝用7.5%敵百蟲粉3-4斤,早、晚進行噴撒。
  人工捕打:利用麥葉蜂幼蟲的假死習性,傍晚時進行捕打。
 
  常用藥劑: 敵百蟲  高效氯氰菊酯  吡蟲啉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