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植保技術 >> 正文
 

(農業部)2005年小麥條銹病防治預案

(發布日期:2005-3-30 9:52:27)
瀏覽人數:
為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 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好今年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農業部制定并發布了《2005 年小麥條銹病防治預案》,具體如下:

    小麥條銹病是我國小麥上典型的氣流傳播、大區流行病害,具有發生區域廣、流行頻率高、危害損失重的特點。目前我國小麥主栽品種抗源單一,抗病品種推廣面積有限,菌源充足,一旦氣候條件適宜,小麥條銹病將會在全國大范圍流行,并造成嚴重損失。為有效控制小麥條銹病大面積流行危害,確保2005 年我國小麥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一、發生趨勢
    根據甘肅、四川、重慶、貴州、陜西、湖北、河南等地菌源情況,結合小麥品種抗性和氣候條件分析,預計2005 年全國小麥條銹病總體上將呈中等偏重流行態勢。其中四川、重慶、貴州、甘肅南部(隴南及天水)、陜南及關中西部地區大流行;云南、湖北、河南、寧夏、青海、新疆及甘肅和陜西其余地區呈中等偏重流行;山東、河北、山西、安徽等地將中等流行。預計全國發生面積8000萬畝左右。若不加以控制,可能造成3000 萬畝小麥嚴重受災,5000 萬畝小麥產量受到影響,直接產量損失將達25 億公斤以上,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二、目標和任務
     (一)防治任務
     根據小麥條銹病發生趨勢和控制其流行危害的要求,2005 年需防治小麥條銹病面積1 億畝次以上,其中菌源地冬前防治2000 萬畝,早春防治4000 萬畝次,發病盛期應急防治6000 萬畝次。
     (二)防治目標
     西部菌源區,通過采取早期預防、生態調控以及應急防治等措施,減少小麥條銹病向小麥主產區的蔓延流行,力爭將為害損失總體控制在5%以下。長江中下游和黃淮海主產麥區,通過推廣抗、耐病品種和實施早期發病中心的預防和流行期的應急防治,有效控制流行程度,將為害損失控制在3% 以下。
     三、防治策略
     根據我國小麥條銹病發生特點和流行趨勢,2005 年應采取分區治理的策略,以越夏菌源區生態治理為關鍵,以秋苗發病冬繁區早期防治為重點,以保護主產麥區為目標,重點打好播種期的藥劑拌種、病害始發期發病中心的控制和流行期的應急防治三大戰役;通過示范區建設展示條銹病防治新技術,完善綜合防治體系,帶動防治工作的全面開展,確保全年防治目標的實現。
     四、防治措施
     (一)加強病情監測
     各級農業植保部門認真做好小麥條銹病的監測預報工作,一是執行小麥條銹病測報調查規范,密切監測發生情況,認真做好定點觀察和大田普查;二是準確掌握條銹病發生消長動態,根據病情發展變化及時發布預報和防治警報;三是及時向政府部門及上級業務部門通報病害發生情況,關鍵時期一周一報,為有效防治提供可靠依據。
     (二)抓好早期防治
     一是種植抗耐病品種和合理布局不同抗源的品種;二是推廣三唑類藥劑拌種技術,控制和延緩條銹病發病時間和強度,減輕小麥條銹病田間防治壓力;三是抓好菌源區早期預防工作,通過對重點發病田塊采取“打點保面”,及時控制發病中心,減少病菌的擴散蔓延。
     (三)把握防治關鍵
     一是對早期發病的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甘肅、陜西、湖北及河南南部等重點區域,在2 月底至3 月初對發病麥田實施全面防治,控制病害向主產麥區流行蔓延;二是對河南大部、山東、河北、安徽、山西等省流行區或局部流行區,根據病情動態,從3 月中下旬開始挑治發病中心,4 月份對發病麥田進行全面防治;三是對西北、西南和黃淮海條銹病流行區,4~5 月組織群眾采取大面積應急防治措施;四是對寧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冬春麥交錯區,5月中下旬到6 月份,根據病情組織大面積防治,特別要加強對晚熟春麥條銹病的防治,減少越夏菌源。
     (四)推廣高效農藥
     大力推廣以三唑類、烯唑類為主的高效低毒農藥。種子處理用
三唑酮拌種,以有效成分藥計,用藥量為干種子量的0.03% ,用拌種桶(箱)進行種子干拌。大田噴藥,畝用15% 三唑酮粉劑80 ~100 克,或畝用25% 烯唑醇粉劑30~40 克噴霧防治。

來自:農民日報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