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種子技術 >> 正文
 

玉米不同品種間作增產機理及栽培技術

(發布日期:2005-5-27 9:22:26)
瀏覽人數:
近年來,大連市金州區通過選用優良玉米雜交種,優化群體結構,實行平衡施肥,使玉米產量大幅度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產量,根據玉米生育特性和雜種優勢的特點,應用血緣關系遠緣的不同玉米品種進行間作,隔行去雄的栽培技術,玉米產量增產效果顯著。采用這種栽培技術,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只改變種植形式,每公頃增產750~1200kg,增產幅度為10%~16%。現將其增產機理、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增產機理
    (一)充分利用雜交優勢 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授粉作物,在正常條件下,群體內異株授粉率達70%,人為控制條件下兩個品種間授粉率可達50%以上。玉米不同品種間作、隔行去雄栽培,采用兩個血緣關系遠的兩個單交種雜交,F1代子粒是一個雙交種,在雜交當代就表現較強的雜種優勢,花粉直感現象十分明顯。當含黃色基因花粉授到白色基因花粉的玉米時,當代子粒的胚乳顯乳黃色;當含白色花粉授到黃色花粉時,當代雜交子粒胚乳顯出白色點。雜交當代子粒因體積增大、百粒重增加而提高玉米產量。經調查,玉米不同品種間作,隔行去雄,雜交當代子粒百粒重平均為40.6g,比清種玉米當代子粒百粒重37.3g增加3.3g。
    (二)提高光合作用,促進營養向雌穗輸送 玉米去雄后,增加了中下部葉片的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提高光合生產效率,增加了光合物質,提高玉米產量。同時玉米去雄后,玉米頂端生長優勢受到抑制,使營養向雌穗集中,促進雌穗的發育,使雌穗小花發育快、花絲壯、出穗、吐絲早、授粉好。據田間觀察,去雄后玉米的花絲比沒有去雄的玉米花絲早吐絲3~5天。
    (三)防止玉米禿尖缺粒現象,品種間差異較大,除受水分、光照、養分、病蟲害等環境影響外,與玉米品種本身花粉活力強弱、雌穗小花發育好壞、花絲發育的壯弱及雌雄受精親合力大小有直接關系。實行玉米品種間作、隔行去雄,使異品種間雜交授粉,親合力強,受精率提高,降低了玉米禿尖長度和缺粒數量。隔行去雄,母本抽雄后,去掉頂端優勢,使營養向雌穗輸送,使雌穗小花發育加快,花絲吐絲早、發育壯、敗育少,有利于授粉,有效地防止玉米禿尖、缺粒現象的發生。
    二、栽培技術
    (一)選好配對的品種 幾年的試驗和生產實踐表明,玉米不同品種間作,隔行去雄,應選用適應本地栽培、血緣關系遠緣、雜交優勢大的品種配對,增產幅度較大。在金州區選用連玉6號和連玉15號雜交,組合為[〔230(白色)*138(黃色)]、[1543(黃色)*聯87(黃色)],連玉6和連玉14雜交,組合為[230(白色)*138(黃色)]、[673(黃色)*135(黃色)],增產幅度較大。與連玉6和連玉9雜交配對比較,組合為[230(白色)*138(黃色)]、[478(黃色)*138(黃色)]間作,分別增產12%、10%,隔行去雄分別增產16%、15%。
    (二)確定適宜行比 生產實踐表明,玉米不同品種間作、隔行去雄栽培,使兩個品種雜交達到最大增產效果。間作行比2∶2或3∶3為宜。隔行去雄在保證田間有足夠花粉量的同時,盡量擴大田間行比,提高兩個品種間的雜交率,充分利用雜種優勢,提高玉米產量。隔行去雄配對的兩個品種,應選擇花粉量大、生活力強的品種做父本,選擇花粉量小、生活力弱的品種做母本,這樣可以擴大行比,提高兩個品種間的雜交率。在金州區以連玉15、連玉14做父本,以連玉6做母本,父母本行比為2∶3或2∶4,增產幅度最大。行比小增產效果不明顯;行比大由于田間花粉量不足造成禿尖、缺粒而減產。
    (三)保證盛花期相遇 玉米不同品種間作,隔行去雄,最好選擇花期一致或花期相近的兩個配對品種,花期不同的品種需錯期播種,以保證兩個品種盛花期相遇,有充足的花粉進行授粉。配對品種的花期時間不能相差過長,一般以4~7天為宜。如受干旱、陰雨的影響,配對品種盛花期不能相遇,則增產效果不明顯。隔行去雄要做好田間監測,根據配對的品種葉片數和雄穗大小相比較,預測花期是否相遇。當盛花期相遇時,要將剛出新葉的母本雄穗及時抽出,以減少頂端生長營養消耗,并進行雜交授粉使其增產。盛花期不能相遇時,不去雄也可以增產,但增產幅度低。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