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農藥技術 >> 正文
 

有機茶園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

(發布日期:2005-6-20 11:54:24)
瀏覽人數:
有機農業是指一種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的農業生產體系。發展有機農業是遵守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模式。由于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農藥,所以病蟲害防治成了有機茶葉生產中的關鍵工作,常見的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幾種:
   
  1、假眼小綠葉蟬。成蟲為黃綠至綠色,以成蟲和若蟲刺吸茶樹嫩梢汁液為害。受害茶葉葉緣泛黃,葉脈變紅,芽梢生長受阻,新芽不發,嚴重時幼嫩芽葉呈焦枯狀,直至茶園絕收,嚴重影響茶葉的產量和質量。每年6月和9-10月為發生高峰期。成、若蟲在雨天和晨露時不活動,時晴時雨、留養及雜草叢生的茶園有利于該蟲發生。
   
  防治措施:①加強茶園管理,及時清除雜草;②通過分批適時采茶或輕剪去除卵抑制其發展;③濕度大的天氣,噴施0.1-0.5億孢子/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藥劑進行防治;④較重時,冬季用石硫合劑封園,防止成蟲越冬。⑤2.50%魚藤酮150-200毫升(300-500倍)除蟲。
  
  2、茶毛蟲。成蟲雌蛾淡黃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幼蟲黃褐色,背面與側面著生黃色毒毛。幼蟲有群集性,3齡后分群遷散為害,咬食后葉片呈缺刻狀。成蟲有趨光性,蟲害有4-6月和7-9月兩個發生高峰期。
  
  防治措施:①每年冬季人工摘除卵塊和蟲群;②結合耕作深埋結繭蟲蛹;③用燈光或性激素誘殺雄成蟲;④在低齡幼蟲期噴施bt制劑。
  
  3、茶尺蠖。成蟲體翅灰白色,以幼蟲取食嫩葉為害茶樹,為害嚴重時可將嫩葉、老葉甚至嫩莖全部吃光,不僅嚴重影響當年茶葉產量,并導致樹勢衰弱,一到兩年內難以恢復,對茶葉生產威脅很大。其幼蟲有吐絲下垂特性,成蟲有趨光性。
  
  防治措施:①結合秋冬耕作深埋或扒除蟲蛹;②放雞除蟲;③燈光誘殺成蟲;④利用性信息素誘殺雄蟲,干擾交配;⑤噴施茶尺蠖病毒制劑;⑥在幼蟲時噴施bt制劑防治。
  
  4、茶刺蛾:成蟲呈茶褐色,趨光性強。卵散產于茶叢中,幼蟲以葉片為食。各代幼蟲盛發期分別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防治措施
   
  ①利用成蟲的假死性,震落后人工捕殺;②噴施球孢白僵菌;③冬季深耕,減少越冬蟲口數。
  
  5、茶橙癭螨和茶葉癭螨。茶橙癭螨呈胡蘿卜形,橙紅色,茶葉癭螨呈橢圓形,紫黑色。成螨以針狀口器刺吸葉片葉汁,主要為害嫩葉,被害正面主脈發紅,葉背出現褐色銹斑,失去光澤,芽葉萎縮,呈現銹斑,葉脆易裂,嚴重時造成落葉。夏茶受害最重,秋茶次之。高溫干旱有利于其發生。
  
  防治措施
  
  ①及時分批多次采茶,可抑制該蟲的進一步發展;②噴施瀏陽霉素;③發生較重年份,可噴施0.01-0.02度石硫合劑和硫懸浮劑,嫩葉噴施。
  
  6、黑刺粉虱。成蟲呈灰白色,有飛翔能力。幼蟲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樹的主要蟲態。若蟲寄生在葉片背部刺吸汁液,同時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葉片正面,誘發煙霉病,阻礙光合作用,致使樹勢衰弱,芽葉稀少,枝葉枯竭,嚴重時致使茶樹成片枯死。該蟲喜郁閉,在茶叢中下部葉片較多的青壯齡茶園及臺刈后若干年的茶園中容易大面積發生,在茶叢中分布以中部為多,上部較少。
  
  防治措施:①適時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園通風透光,可減少其發生量;②噴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劑500倍液,或人工去除已危害的茶樹枝條;③注意保護黑刺粉虱寄生峰;④在茶葉背部用0.5度石硫合劑噴殺。
  
  7、茶炭疽病:是茶園中最為普遍發生的病害,由病源真菌浸染引發起病,病害發生時主要危害成葉,先在葉尖、葉緣產生水漬狀黃褐色小點,擴展后病斑由黃褐色轉變為焦黃色,最后為灰白色。病斑為半圓形或不規則形,后期散生許多黑色小粒點。每年5--6月和9-10月為發生高峰期,樹勢衰弱、管理粗放、采摘過度、遭受凍害、蟲害較重的茶園易于發生。
  
  防治措施:①加強茶園管理,合理施肥,防凍治蟲,提高茶園的抗病性;②及時清理病葉,防止病菌傳播;③發芽前噴灑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防止其發生。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mu)(mu)為(wei)純公(gong)益性欄目(mu)(mu),無任何商(shang)業目(mu)(mu)的(de)。因部(bu)分文章來(lai)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nin)的(de)信(xin)息請速與本站聯(lian)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nin)的(de)要求修(xiu)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ti)供便利而設置的(de)外部鏈(lian)接的(de)準確性和(he)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quan)和(he)其它(ta)問題(ti)需要同本網(wang)聯系的(de),請(qing)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dian)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