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的一天电影完整播放在线观看,无码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国产成人无码av,((丰满老女人》伦理hd,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關鍵字  
首頁 >> 科技頻道 >> 農藥技術 >> 正文
 

大豆菌核病發生與防治

(發布日期:2006-1-17 11:30:17)
瀏覽人數: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見病害,主要造成莖稈腐爛,病變部位蒼白色,莖稈內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斷。這兩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發生趨勢。
    發生原因及特點:
    1.田間菌核數量大大豆菌核病病菌屬真菌,在大豆莖上形成圓柱形或鼠糞狀菌核,其形狀不規則,大小1~4毫米?~7毫米,菌核在多雨、潮濕并有光照條件下萌發,病原真菌以散落在土壤里和混在種子間的菌核越冬,種子也可帶菌。
    2.環境因素在大豆開花期,土表溫度高,空氣濕度大,降雨量大,有利于此病的發生。
    3.種子攜帶菌核如果連年使用上一年收獲大豆作為種子,可能造成種子內菌核殘留量加大,致使大豆菌核病發生逐年加重。
    4.栽培管理不當 種植密度大的地塊大豆菌核病發生重。其原因是過分密植會造成通風不良,濕度過大,有利于發病;鄰近向日葵和油菜的地塊大豆菌核病發生重;另外,重迎茬地塊大豆菌核病發生重。
    防治對策:
    1.合理輪作換茬 大豆菌核病只傳播危害大豆、向日葵、油菜,不侵染禾本科作物。因此,要改革耕作制度,實行三年以上輪作,避免與向日葵、油菜地相鄰,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傳播蔓延。
    2.精選種子播前要篩除混在大豆種子中的菌核,選用無菌核的抗病良種播種。
    3.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排淤治澇、平整土地、開溝排水,防止積水和流水傳播,在大豆封壟前及時鏟趟,消滅萌發的菌核和子囊盤。發病嚴重地塊大豆收獲后要深翻,將病殘體和菌核翻入地下。
    4.藥劑防治在大豆開花期,大豆菌核剛開始萌發出土到子囊盤形成盛期,于壟臺土表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噴灑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30公斤,噴灑過上述藥劑的地塊防治大豆菌核病效果可達85%以上。

相關信息

版權聲明

 1.本欄目為純公益性欄目,無任何商業目的。因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若單位或個人不同意刊載您的信息請速與本站聯系, 我們將盡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刪除。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農資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為資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證為向用戶提供便利而設置的外部鏈接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權所有:農資網,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