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眼下正是備耕時節,但記者在走訪時發現,與去年化肥提前熱銷的狀況不同,今年吉林省化肥市場出現了貨源緊、價格高、庫存少、動銷慢的新情況。這種供求情況何以出現,有關部門又將采取哪些措施,保證化肥有效供應,保證農民順利備耕?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省供銷社主任馮曉波。
馮曉波介紹說,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省委、省政府采取多種有效措施,調控農資市場,全省供銷社系統發揮主渠道作用,千方百計搞好農資供應,使吉林省農資市場供應連續3年貨源充足,價格穩中有降。但是自去年10月份以來,農資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國際市場石油、天然氣、煤炭、磷礦石、硫磺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大幅度攀升;國內石油、天然氣等價格上漲,化肥生產成本提高,導致化肥出廠價格大幅上漲。國內化肥出廠價格平均每噸上漲300元左右,增幅達20%。由于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大幅度上漲,推動國內化肥出口增加,加上生產企業開工不足,致使農資市場貨源緊缺,有價無貨。農民面對走高的市場價格,不急于購買,持觀望態度,等待國家出臺政策降低價格;多數農資企業擔心高價進貨,農民不買,不敢盲目進貨,致使目前庫存減少。據我們調查,去年同期化肥到戶率已經達到60%以上,化肥經營企業資金周轉二次以上,但今年化肥沒有動銷跡象。
吉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化肥需求大省,化肥需求量在400萬標噸左右,供銷社供應量占社會總量的70%。
作為化肥供應的主渠道,馮曉波表示,將按照省政府要求,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千方百計加強化肥采購,保證貨源,穩定價格。省供銷社于今年1月10日下發了緊急通知,要求各級供銷社堅決執行化肥價格政策,嚴格按照省物價局規定的進銷差價率、批零差率執行,絕不突破。并向化肥經營企業發出全力保證春耕用肥、堅決執行化肥價格倡議,大力開展放心農資下鄉活動,確保今年春耕生產需要。最近,省供銷社又專門召開調度會,研究對策。早在去年10月份,省供銷社就積極會同省財政廳、發改委赴國家財政部、發改委爭取國家化肥淡季儲備指標,落實國家和省化肥淡季儲備任務。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省供銷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分別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省發改委、財政廳簽署了化肥淡季商業儲備承儲協議,承儲數量30萬噸,這將對滿足市場需求、平抑市場價格發揮重要作用。自從國家和省相繼設立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制度以來,在平抑農資價格方面,真正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去年,吉林省平均每噸化肥價格在上一年降低150元的基礎上,又降低了50元,農民從中受益4億多元。
為加大貨源儲備量,省農資股份公司今年協調農發行貸款4億元,商業銀行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淡儲資金不足的難題;同時,全省各級供銷社化肥經營企業,積極推動與較大化肥生產廠家聯合,爭取骨干品種的總代理、總經銷,增加化肥采購量。面對今年貨源緊缺的局面,省供銷社組織采購隊伍,增加人員到南方的一些生產廠家進行采購,長期蹲守,盡快發貨,解決肥源問題。為保證化肥質量,保護農民利益,滿足農民需求,去年省供銷社、省農業生產資料流通協會,聯合212家會員單位,向全省廣大農民朋友發布《誠信農資宣言》,承諾加強行業自律,平抑化肥價格,保護農民利益。還會同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農資流通協會,在全省農資流通領域評選出18戶“誠信農資經營企業”,進一步推動吉林省農資流通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為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省供銷社積極培育“吉農連鎖”經營品牌,全省實行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目前,全省供銷社已在糧食主產區發展農資連鎖經營網點2200個,初步形成了遍及城鄉、村屯并輻射周邊鄰省的農資經營網絡系統。并實施送貨上門,優質服務,522所莊稼醫院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指導農民合理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