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糧食需求的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以及國家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將拉動化肥需求的持續快速增長。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化肥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將可達到5%左右或以上。
近年來國內化肥行業的競爭加劇,目前氮肥及磷肥企業已經出現供過于求的狀況。不過,由于產業集中度較低,大型氮肥及磷肥企業具有明顯的相對競爭優勢。國內鉀肥市場嚴重供不應求,部分擁有原料資源的鉀肥企業具有天然的壟斷優勢。
目前國內化肥價格明顯高于國內價格,但在特別關稅征收期間,國際氮肥和磷肥價格對國內價格的拉動作用將趨減弱。由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庫存增加可緩解出口減少給化肥市場帶來的壓力,我們預計未來氮肥和磷肥價格將保持平穩運行,而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下跌。由于我國鉀肥主要依賴進口,特別關稅對鉀肥基本沒有影響,我們預計未來鉀肥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態勢,并可能再度出現較大的上漲空間。
近年來化肥行業表現出較好的景氣度,收入及利潤快速增長,利潤率持續回升。子行業之中,鉀肥的盈利能力和增長性最為突出。
我們預計隨著鉀肥價格的持續上漲,該子行業仍將持續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磷肥的利潤率將在2008年趕上肥料制造行業的平均水平。
由于特別關稅的影響及主要鉀肥企業估值偏高,我們給予化肥行業“跟隨大市”的評級,但這并不影響部分相對估值偏低的個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有突出的表現。在上證指數4000點的預期之下,我們建議關注六國化工、魯西化工、柳化股份、湖北宜化等公司。
農業生產中常用的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復合肥、復混肥和微肥等,化肥中氮肥的比重在7成以上。氮肥主要包括尿素和碳酸氫銨兩種,尿素以含氮量高、不會在土壤中殘留酸根、長期使用不會使土壤變質和結塊等優勢,成為氮肥乃至整個化肥消費結構中的主要品種。
天然氣、煤炭、石油是生產氮肥的三大原料,按照合成氨的原料來源不同,可將氮肥生產過程分為氣頭、煤頭、油頭三類。近年來由于原油價格持續大漲,油頭氮肥企業虧損嚴重,這一過程已經逐步停產。目前國內氮肥類上市公司之中,只有氣頭和煤頭類企業。
行業地位重要,市場需求巨大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面積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糧食安全問題至關重要。不過,1990年以來,我國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卻持續減少,通過增加化肥施用量的方式提高單位面積糧食產量成為必然的選擇。
國家相關部委公布的數字顯示,最近25年來我國人口累積增長逾30%,這一數據和同期我國糧食產量的累積增長幅度(28.45%)基本一致;而糧食作物的耕種面積卻累積下降了7.50%,因此,單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的提高對于保障我國的糧食供給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1983年至今我國單位播種面積糧食產量由3.40噸/公頃提升至4.72噸/公頃,累積提升幅度達到39%,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應是糧食單產提升的重要保障。
未來我國化肥消費量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其一,從單位耕地面積施肥水平看,我國耕地畝均總施肥量約30公斤,與國外發達國家約70公斤的平均指標還有較大的差距;其二,從近年來的數據來看,化肥消費量增速明顯大于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增長速度,這意味著農作物種植效率的提升將導致化肥消費量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其三,目前經濟作物、林業、水產等非糧食作物用途的化肥消費量比重已經提升至40%以上,由于經濟作物單位種植面積對化肥量高于糧食作物60%以上,因此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快速增加將持續對化肥消費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
此外,國家對農業的扶持政策也將對于化肥消費起到推動作用。農業稅的取消和農產品價格的提升令農民的收入明顯增加,用于化肥消費的收入也將相應增加。而從化肥消費的增長模式來看,價格因素也成為影響化肥消費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綜上,我們預計未來幾年化肥消費量年均增長幅度將可達到5%左右或以上。
行業競爭加劇,產品供過于求
2001年國家公布的《十五計劃綱要》明確,國家不再壟斷化肥制造,化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渠道被大大拓寬。2003年-2005年國際化肥市場全面復蘇和國內化肥產品價格上漲,使得國內化肥行業的盈利狀況明顯好轉,化肥產品的產能迅速擴大,行業競爭逐漸加劇。
2006年國內新增產能400萬噸,國內尿素供大于求的壓力已有明顯表現。2007年新增項目生產能力增加至500萬噸左右,2008-2010年規劃建設項目則達到1110萬噸。此外,化肥市場還將面臨外資企業的競爭。我國政府按承諾于2006年12月11日起全面開放化肥業的批發、零售市場,外資進入必將加劇市場競爭,化肥企業市場生存空間將會受到一定擠壓。
新增產能的釋放令2005年以來我國化肥產品的對外依存度迅速下降,并于2007年越過供需平衡點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這種情況在今年一季度持續存在。
從氮、磷、鉀三種主要化肥品種的情況看,氮肥和磷肥供過于求的現象較為嚴重,且2003年以來持續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近年來國內氮肥過剩的情況迅速加劇,凈出口數量迅速增加,凈出口比例(凈出口數量/總產量)由2006年的1.36%大幅增加至2007年的8.96%,這一數字在今年一季度更是達到15.49%之多。國內磷肥產品于2006年越過供需平衡點出現供過于求,2007年凈出口比例由2006年的0.90%迅速增加至18.70%,這一比例在今年一季度回落至15.96%,供過于求的情況依然十分明顯。我國的鉀肥消費則主要依靠進口,多年來鉀肥產品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0%左右或以上,國內鉀肥生產主要掌握在少數擁有原材料資源的少數企業手中,這些企業具有天然的壟斷優勢。
除鉀肥企業之外,大型氮肥及磷肥企業也將在行業競爭中擁有明顯優勢。目前國內有氮肥生產企業逾700家,其中年產30萬噸合成氨以上的大型企業不足40家,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集中度低,競爭能力差距較大。這種狀況使得一些優勢企業未來擁有巨大的擴張空間。
價格:國際價格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近年來國內化肥產品價格整體運行狀況較為平穩,尿素價格2005年以來月均價最大波動幅度在20%以內,四月份國內尿素平均價格同比漲幅更是只有5.5%,尿素價格的表現對于國內化肥價格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穩定作用。不過,最近一年來磷肥價格和鉀肥價格均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DAP和氯化鉀四月份均價同比上漲幅度分別達到59.9%和60.0%之多。
磷肥和鉀肥價格上漲的動力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成本上升推動和國際化肥產品價格上漲的拉動。但隨著出口關稅的全面大幅提升,上述影響機制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國際化肥價格上漲對國內化肥價格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尿素:上漲壓力顯現,將趨平穩運行
2007年國內尿素產量合計2501.91萬噸(折純),實物產量則達到5438.70萬噸,同比增長12.06%,相對于不足5000萬噸的表觀消費量,產量過剩的現象已經十分明顯。
尿素生產所需的合成氨原料主要來源于煤和天然氣。出于環保方面的考慮,國外的尿素產能幾乎全部以天然氣作為原料,近年來天然氣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歐美大量的合成氨裝置被迫關閉;而另一方面,生物能源的迅速令對氮肥的需求迅速增加,國際尿素市場供不應求,尿素價格大幅上升。
國內尿素產能以煤炭原料為主,煤頭尿素產能所占比例在70%以上,部分氣頭尿素產能的天然氣成本也受益于國家的相關政策支持而明顯較低,這種情況之下國內尿素價格始終維持于相對穩定的水平。國內外尿素價格差別的逐漸擴大令尿素出口迅速增加,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尿素凈出口量達到525萬噸,凈出口比例(凈出口量/產量)為9.66%,分別同比上升2.95倍和2.46倍,今年前兩個月尿素凈出口比例更是達到13.50%,創下歷史新高。
未來國內尿素出口將受到很大的限制。4月20日-9月30日期間,國家對所有化肥加征100%的特別關稅,尿素和復合肥的關稅將上升至135%,磷肥和鉀肥的關稅將上升至130%。
這意味著即便扣除運費成本,國際化肥價格分別達到國內價格的2.35倍和2.3倍左右時,化肥出口才可能繼續進行。對于尿素產品而言,4月份國際價格只有國內價格的1.9倍。出口的限制將加劇國內尿素市場的供過于求狀況,價格壓力將逐漸顯現。
當然,國內尿素價格也不可能出現大幅下跌,尿素生產商也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近年來國內煤炭價格大幅上升令煤頭尿素企業的生產成本顯著增加,化肥用天然氣價格的上漲雖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數年來也有較大的上升幅度,氣頭化肥企業的生產成本也有明顯提升。生產成本的提升將對尿素市場價格起到支撐作用。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尿素價格將維持在1800元/噸左右的水平,變動幅度不會太大。部分剩余產量可轉化為庫存,不會對市場價格形成太大的沖擊。
磷肥:價格下降空間非常有限
最近一年來磷肥價格的上漲幅度遠遠大于氮肥。和尿素產品的情況一樣,生產成本的提升和國際磷肥價格的拉動作用,是國內磷肥價格大幅上漲的兩大促進因素。
磷肥原材料中的磷礦石和硫磺屬于資源品種,近年來價格均出現不菲的漲幅。磷礦石持續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我國一般品位的磷礦石價格已從2005年初的90多元/噸漲到300元/噸以上,高品位的磷礦石價格則達到400元/噸。我國是最大的硫磺進口國,國際硫磺價格從去年初的每噸70多美元漲到600多美元,上漲了8-9倍;國內硫磺進口價格也從去年初的噸價1200元,到現在最高時5000多元,部分下游企業已經被迫停產或限產。
國際磷肥價格的大幅上漲對于國內磷肥價格表現也起到了拉動作用。經過數年的低迷表現,從2007年3月份開始,國際磷肥價格開始躍升至國內磷肥價格之上并持續走強,國內外磷肥價格的差別導致國內磷肥出口數量的迅速增加。2007年磷肥凈出口比例高達近20%之多,創下歷史新高。大量的磷肥出口令國內市場供給減少,庫存快速下降,對于國內磷肥價格的上漲起到明顯的正面刺激。
特別關稅對于磷肥出口將起到重要的限制作用。按照特別關稅規定,4月20日-9月30日期間,DAP出口將被征收135%的關稅,我們預計磷肥的凈出口比例在特別關稅征收期間將由一季度的15.96%大幅降低至5%左右或以下。不過,目前磷肥的國內外差價已經非常之大,4月份國內DAP均價為4100元/噸,而美國海灣的DAP價格則達到1220美元/噸(約為8540元/噸),為前者的2.08倍。如果國際磷肥價格在目前的基礎上再度大幅上漲,大量出口的現象將重新出現。此外,未來幾個月內磷肥出口數量的減少部分將可轉化為國內庫存,在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磷肥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
鉀肥: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
鉀肥是唯一不受特別關稅影響的化肥品種。我國農業耕地普遍缺鉀,受國內資源量及供給數量的限制,國內鉀肥主要依賴進口,我國鉀肥年需求量接近1100萬噸,國內生產量只有300萬噸左右,進口依存度在70%以上。國內鉀肥價格不僅完全由進口價格主導,而且由于全球大部分鉀鹽資源由國際寡頭所控制,因此導致了一年一度的鉀肥談判價格具有很強的價格粘性,易漲難跌。國內外鉀肥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況導致價格大幅攀升。預計未來鉀肥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態勢,并可能再度出現較大的上漲空間。
近期全球主要鉀肥進口國的到岸價格均已大幅上漲。東南亞的到岸價格從2007年初約230美元/噸上漲到年中的300美元/噸,年底時已達到450美元/噸,而目前已達到750美元/噸。巴西二季度鉀肥進口到岸價格也達到了750美元/噸,對比去年同期的價格上漲了2倍以上。中國從俄羅斯、白俄羅斯陸運進口的散裝鉀肥口岸實際交貨價格從2007年9月份的260美元/噸左右,上漲到12月份的350美元/噸左右,到今年4月份已經達到510美元/噸。業內樂觀預測數字,國際鉀肥市場年內將有可能達到1000美元/噸。
行業盈利:整體狀況較好,鉀肥獨具優勢
近年來化肥行業表現出較好的增長性。2002-2007年整個肥料制造行業及氮肥、磷肥子行業的收入復合增長率都在20-30%之間,利潤復合增長率則均達到近60%之多。鉀肥子行業的增長性最為突出,收入復合增長率和利潤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54.5%和85.6%之多。
從盈利能力來看,近年來尿素及整個肥料制造行業的毛利率變動幅度不大,這和尿素價格的穩定運行狀況有關;利潤率則出現持續和顯著的回升,表明化肥企業的費用管理水平有明顯提升。2002-2003年磷肥行業連續虧損,但2004年以來行業持續回暖,我們預計隨著磷肥價格的上漲,該行業的盈利能力將在2008年趕上肥料制造行業的平均水平。鉀肥子行業的盈利指標遠高于肥料制造行業的平均水平,隨著鉀肥價格的持續上漲,我們預計該子行業將持續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