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改委網站昨天發布文章建議有關部門密切關注化肥生產動態,適時調整政策取向和調控力度,為化肥行業與農業的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今年以來,我國化肥生產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形勢。
除了今年3月份有一定反彈,2月份、4月份和5月份的化肥產量增速持續下降。5月份產量增速降到2.9%,成為過去24個月里排名第三的低水平;生產經營環境惡化,使得部分企業難以承受當前的限價水平,甚至于減產退市。
目前,我國氮肥和磷肥主要品種的價格相當于國際市場1/2左右。但是,近年來化肥用煤炭、天然氣和電力的價格卻在上漲,煤炭價格翻了一倍左右。在成本推動下,1~5月份氮肥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40.63%。繼2月份全國磷肥產量出現2.1%負增長后,5月份再次顯現1.66%的負增長。
招商證券的石油化工分析師張志宏認為,發改委這樣的意見對化肥行業來說是利好的。出臺這樣的意見有個大背景是,去年9月份之后很多企業看到國內和國際化肥的價差,紛紛加大出口的力度。后來國家加征關稅,才遏制了出口勢頭。但是原料價格在不斷上漲,雖然國家對化肥生產的用電價格沒有提高,對煤的價格也有干預,但實際的執行效果打了折扣。
張志宏對記者表示,好多小企業的制造成本已經超過限價了。很多企業都想方設法規避限價,也有一些企業想把產品屯起來,等到9月以后出口關稅下滑后多出口。
另外,雖然我國是硫磺進口大國,但定價權在國際市場,生產成本沒法控制。
對于未來的政策走向和調控力度,張志宏估計,之后可能會延續這樣的政策。同時考慮到糧食生產和農民的利益,會適度提高限價,可能會出一個比較溫和的政策,結合其他的輔助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