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近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全球化肥供需報告稱,未來5年(2008~2012年),全球化肥需求將穩定增加,消費量將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長,高于過去10年的年均增長率。2008年全球化肥消費預計為1.735億噸(折純),2012年達到1.931億噸。
自2007年以來,受總體化肥消費量激增和供應偏緊因素的趨動,全球化肥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需求上升周期,事實上,2007年多數化肥品種的產量是創紀錄的一年,巨大的需求趨動了化肥行業的產能增加,化肥價格也達到近10年來最高。全球多數化肥品種、中間體以及化肥原料在2007年供應緊張,而且這種緊張狀況會持續到2008年。
未來5年,相對于開工率來說,化肥原料將供應偏緊,中間體和成品化肥的價格都將上漲。2008年早期,幾個化肥出口大國實施了征收高額出口關稅的政策,使原本就供應緊張的形勢更加惡化,給化肥價格上漲增加了動力,導致化肥價格從2008年開始瘋狂上漲,以致引發了業內人士對近期化肥需求萎縮的擔憂。
根據國際肥料工業協會的調研結果,以下幾個綜合因素導致化肥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農產品需求和價格上漲引發近兩年化肥需求增加,進而使能源成本和海運費上漲、鋼材和設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化肥行業投資不足、美元貶值。
從1985年開始,世界化肥市場經歷了溫和增長、巨大的產能過剩、投資環境熱點少等系列過程。與金屬采礦行業相似,由于社會和環境的原因,化肥行業遭遇了成本上漲和結構調整過程。同時,氮肥行業面臨多種限制因素,如能源價格上漲、設備老化以及與能源低價位地區的產品競爭等。
從2004年開始,化肥行業表現出的積極前景使化肥行業的投資增加,但三大氮肥品種的投資增加幅度并不相同。然而,從2006年開始的市場情況的快速轉變并沒有給行業向綠色方面發展提供足夠的時間,依不同產品和改造程序,這一時間段應該在3~5年。國際肥料工業協會認為,有效供應不足不一定導致資源不足。化肥原料資源一直是充足的,以現有的技術和正在開發的技術,世界范圍內種植業和養殖業對化肥的需求可以在幾代內得到滿足。然而,這些資源并不是馬上可以被利用,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可觀的投資來挖掘經濟儲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