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鉀肥價格即將取消監管,并對農民進行直補的消息一直在化肥行業、投資界盛傳不衰。7月15日,受此影響,從事鉀肥生產的上市公司紛紛逆勢上漲。
“松綁”預期
“目前尚沒有得到確認的消息。”7月15日,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化肥部經理陳麗對記者說。這一政策的最終決定權,將在管理層。
“價格調整的預期一直存在,但是最終有什么樣的政策出臺,要看有最后結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證券分析師在電話中對記者表示,“因為關系到糧食問題,在這一問題上,決策者會相當謹慎。”
市場上風傳,國家發改委有關方面最近提出初步方案,擬取消鉀肥的價格監管,并對農民進行直補,這也意味著鉀肥價格或將放開。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最初國家發改委曾在其網站上掛出一份化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的文件,其中包含了適時調整化肥行業政策取向和調控力度的政策建議。7月15日,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官員對記者表示,目前這份文件已從網站上撤下,文件是份內部文件,僅供內部研究使用。
無論如何,從這些都可看出國家宏調部門對此事的謹慎態度。
據了解,自從今年以來,由于成本推動和境外輸入的影響,中國鉀肥價格已經大幅上漲。實際上,主要的價格上漲動力,來自國際市場。“國內鉀肥產量僅占消費量的30%,對鉀肥價格的影響力十分有限。”陳麗對記者說。
據介紹,目前中國對鉀鹽產品年消耗量已達1100余萬噸,但70%依賴進口。而賣方高度壟斷,北美的Conpotex銷售公司和前蘇聯地區幾家公司組成的BPC銷售聯盟,這兩者分別占世界鉀肥產能的42%、33%,進口鉀肥的價格已主導國內鉀肥的價格。
在國際市場,鉀肥的價格已經超過每噸800美元,一些“短單”交易甚至高達1200美元,全球生物能源的發展也被認為是國際鉀肥價格大漲的主要因素之一。
據海外媒體報道稱,歐洲最大的鉀肥生產商K+S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施泰納此前表示,世界鉀肥價格將在目前的每噸800美元到1000美元的基礎上繼續上漲。
但是,中國作為國際鉀肥市場的最大買主,采取每年談判一次的“長單”交易方式,價格上有一定優勢。
盡管如此,2008年中國的鉀肥進口價格還是大幅上漲。4月15日,中國與BPC銷售聯盟最終達成每噸鉀肥上漲400美元至643美元的協議。
實際上,在整個談判期間,中國的鉀肥進口基本停止,2月-5月處于鉀肥進口的“凍結期”,使國內鉀肥的出廠價也失去參考,維持在3700元的水平。
花旗銀行的報告稱,受此影響,中國最大的化肥供貨商——中化化肥控股(0297.HK)上半年的銷售量將比去年同期下跌。6月中旬,中國終于重啟鉀肥進口,每噸的進口價為4700元。據悉,由于政策尚不明朗,已經進口的鉀肥并未對外出售。
利益平衡
數月過去,高漲的鉀肥價格最終傳導到下游企業,復合肥生產商紛紛抱怨,由于農民買不起肥料,已經導致企業銷量銳減。而由于無法承受漲價風險,部分小型復合肥生產企業只能停產。
上周,在一次行業會議上,山東臨沂施可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運生表示,根據他在臨沂地區的市場調研,年產能3萬—5萬噸的小肥料企業有60%處于停產狀態,年產10萬—20萬噸的開工率不到40%,年產50萬噸以上的企業減量30%。
高昂的鉀肥價格已經挑戰農業生產的承受能力,一旦放開價格限制,國內的鉀肥價格將迅速向國際市場靠攏。面對叫苦連天的化肥企業和糧食安全,政策將如何取舍并作出平衡,顯然需要相當的決心和技巧。
業界一直盛傳的消息,是在價格放開之后,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
6月份,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稱,為穩定化肥價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從6月下旬至9月底對化肥產銷企業進一步開展化肥價格專項檢查,特別突出對價格上漲較多的國產和進口鉀肥價格的監督檢查。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價格的放開是一件好事,”陳麗認為,“這將加速化肥價格的市場化進程,有利于行業的理性發展。”
“短期來看,鉀肥價格的上漲,將使農業生產承受較大壓力,農民施用鉀肥將減少,”陳麗說,“但是長期來看,可以理順價格要素。”
對于潛在的風險,有農業專家的觀點認為,如果缺少鉀肥,不會對農業產生毀滅性的打擊,但影響品質和產量在所難免。
“對于補貼的方式,我們更傾向于在糧食收購價格上體現對農民的補貼,”陳麗表示,“如果直接補貼化肥,因為化肥的來源渠道不同,國產、進口、邊貿,將難于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