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當前化肥生產形勢應予關注》報告稱,由于成本推動和境外輸入,近期國內化肥價格同比上漲較多,建議有關部門適時調整政策取向和調控力度,為化肥行業與農業的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近期,國際市場化肥價格大幅上漲,為防止化肥資源外流,國家對化肥產品以及大部分原料出口加征特別100%的出口關稅。同時,國家還出臺范圍更寬、管理更嚴的價格政策,限價范圍從政策實施之初的部分企業生產的尿素產品,擴大到除鉀肥之外的大部分化肥產品。
不過,有化肥企業反映,在實際執行中,化肥出廠限價等調控政策剛性較強,落實較好。而優惠政策方面,除免征增值稅等政策落實較好外,其它政策彈性較大,落實有難度,如化肥用煤價格根本無法落實。他們認為,當前化肥價格調控強度,大于對企業的優惠政策力度,企業維持生產經營的難度加大。
更令人擔憂的是,年初在南方部分地區冰雪災害疊加影響下,2月化肥產量增速降至1.8%的低谷;3月化肥生產恢復性反彈,產量增速達到12.9%的水平;4月隨著新調控政策出臺,產量增速又降至4.14%的低水平;5月生產形勢繼續惡化,產量增速降到2.9%,成為過去兩年排名第三的低水平。這除了有汶川地震的連帶影響,主要還是生產經營環境惡化,部分企業難以承受當前限價水平、減產退市所致。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氮肥和磷肥價格相當于國際市場50%左右。尤其是氮肥產品尿素的出廠價格,依然采用2006年定價標準,每噸不超過1725元。但是,化肥用煤炭、天然氣和電力價格迅猛上漲,煤炭價格翻了一番,成本超過1725元。在成本推動下,前5月氮肥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增長40.63%。磷酸二銨執行4100元/噸的出廠價,在目前原材料價格水平下,即使采用先進的技術裝備的云天化、貴州開磷等大企業,亦難以承受。繼2月份全國磷肥產量出現2.1%的負增長后,5月份再次呈現1.66%的負增長。
國家發改委建議,由于成本推動和境外輸入,近期我國化肥價格同比上漲較多,有關部門要適時出臺化肥限價等調控政策,但須把握好政策力度。與眾多行業情況相似,化肥企業參差不齊、以中小企業居多。如果政策過嚴,使相當一部分成本較高的企業退出市場,雖然可以控制住價格,但是一旦化肥供給數量低于農業需求,影響到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生產,將對糧食安全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因為企業退市、資金外流短時即可完成,若要使停產(轉產)的裝置恢復運行和資金回流,卻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