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暴漲到暴跌,業內人士直陳“幾十年未見”。那么,肥價“過山車”究竟給各方帶來了什么?
農民秋種
畝均節約肥料成本50元
作為化肥的消費者,農民對肥價的漲跌最為敏感。六合區龍袍鎮種糧大戶張聲飛說:“我今年種了1300畝地,現只剩下100多畝還沒播種。昨天我去買了4噸尿素,1850元一噸,而就在11月4日,價格還是1950元,兩周就跌了100元一噸。這還不算最厲害,也是在兩周前,復合肥的價格還在3200元一噸,而現在已經掉至2960元一噸,短短十幾天就下跌了240元!”
“最近的肥價下跌只是‘小跌’,今年上半年夏種的時候,尿素價格曾經高達2640元一噸。半年不到,跌了30%。”張聲飛說,如果今年秋種肥價維持在夏種水平,僅是化肥一項他就將多支出近10萬元。
由于此次肥價下跌正趕上農民秋種,市農林部門估算,農民秋種每畝地將少支出50元左右。
心驚肉跳
肥價緣何“過山車”
“今年的肥價簡直坐上了‘過山車’!”南京市農藥化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蘇郁說,兩個月前尿素批發價格還在2500元/噸上下,最近已跌至1650元/噸左右,到達農民手中也不過1800元/噸。兩個月掉了700元一噸,這種波動幅度多年來很少發生。
分析肥價急劇下行的原因,蘇郁認為一方面是國家的新關稅政策阻止了“肥水外流”,而更主要的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以生產磷肥的主要原料硫磺為例,去年初每噸約800元,此后一路飚升,今年夏季每噸高達5700元,漲了整整6倍多。但現在每噸跌回700多元,不到半年跌去87%,讓人看得心驚肉跳。當然,原油等原材料價格走低、國際金融危機等也是原因。
肥價連跌
后續效應不利于春耕
肥價下跌,有利于提升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但化肥生產企業卻面臨生存危機。11月13日,國務院決定,自12月1日起大幅降低化肥出口關稅。普遍認為,這項調整將有利于化解一部分庫存壓力,有助于使化肥生產企業擺脫困境。
“肥價大起大落,或影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或影響整個化肥行業的發展。”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徐陽春教授說,肥價波動跟化肥生產的部分原材料不掌握在我們手中有關,我國每年只能生產200萬噸化肥,但需要1000萬噸的使用量,以鉀肥來為例,90%以上需要進口,所以容易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因此,在努力擴大化工產品的自給率的同時,可以考慮形成大的企業聯盟,抵御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
專家建議:形成企業聯盟抵御國際市場影響
生產化肥的原料成本大幅下跌,化肥生產企業的日子是否好過點?
“盡管原料降了,但企業庫存原料都是前期高價位時進的,這之間的差價使企業損失慘重。”南京名楓肥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直言,今年日子特別難熬,企業的產銷量大概下降了1/3,處于虧損狀態。往年這個時候農民和經銷商都會適量儲備化肥,為春耕備肥。如今受整個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農民和經銷商大多持幣觀望,購買意愿不強。
目前,化肥企業普遍遭遇資金流動困難。有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國內某產肥大省26家尿素生產企業已有10家被迫停產。
“如果不連續生產,給生產企業造成困難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將影響明年春季農業生產。”業內人士表達了這樣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