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鉀肥價格可以說經歷了史無前例的飆漲,但是到了2008年年底,由于國內整體經濟不景氣、復合肥整體開工率偏低等一系列原因,鉀肥價格卻戲劇性地出現回落行情。
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不斷上漲直接帶動了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從而拉動了玉米、棕櫚油等農產品價格的不斷上漲。生物燃料產業的迅猛發展導致鉀肥需求量快速上升,加上鉀肥資源的稀缺性和壟斷性,鉀肥價格一路上漲(參見圖1)。盡管進入下半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造成糧食價格出現暴跌,鉀肥需求量因此大幅減少,但是國際市場氯化鉀價格并沒有因為需求減少而出現下跌。各大鉀肥供應商紛紛采取限產報價措施,使國際市場價格仍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
國內方面,進口氯化鉀占了國內總需求量的70%左右,因此國內氯化鉀價格自然會受制于國際市場氯化鉀價格。進入2008年,進口氯化鉀價格國內提貨價格不斷上漲,以進口加拿大白鉀為例來說明(參見圖2)。2008年4月16日,2008年中國氯化鉀合同在經過近半年的艱苦談判后終于達成,合同價格在2007年合同價格基礎上暴漲400美元/噸,達到了FOB580美元/噸左右。從圖上可以看出,在合同簽訂前的這段時間,進口白鉀的漲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平緩的,等合同簽訂以后,進口氯化鉀價格就開始快速上漲,到2008年7月份時,就已經達到5200元/噸,一直到10月份,進口鉀肥都維持在這個價格水平上。進入2008年10月份,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內鉀肥需求平淡等市場因素的作用下,國內氯化鉀價格開始進入下降通道。盡管目前大經銷商的氯化鉀價格還處于高位,市場成交量也不大,但市場上很多小經銷商由于不再看好氯化鉀后市價格,紛紛低價拋售氯化鉀,市場上不斷出現越來越低的成交價格,目前,進口紅鉀的最低成交價格已經到了3000元/噸左右,白鉀則在3200元/噸左右。
后市分析
國際方面,目前只有日本和韓國跟鉀肥供應商簽訂了2009年上半年的供貨合同,而中國、印度、巴西以及東南亞等鉀肥需求大國仍沒有簽訂合同的意向,繼續持幣觀望。因此日本和韓國簽訂的900美元/噸以上的合同價格并不具備參考價值。而供應商為了應對目前需求不旺的市場狀況,紛紛采取減產保價措施。但價格必將理性回歸價值是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既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也不會以國家意志為轉移,如有外部因素干預,只能是在發生的時間上發生一些變化,總體走勢絕對不會發生逆轉。
國內方面,由于全球出現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也受到影響,鉀肥消耗量在2008年大幅減少。預計2009年鉀肥消耗量600萬噸,加上需求增長10%,共計660萬噸。2009年鉀肥總資源量則在1080萬噸。那么中國2009年鉀肥將結余420萬噸。所以說在2009年,即使中國不進口鉀肥,國內價格仍將處于供過于求狀態,因此鉀肥價格下行趨勢將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