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化工正處在歷史上的第3個盈利周期中,從歷史角度看,由2001年見底回升有持續到2006年的可能,2005年全球化工仍將持續景氣。經濟數據也支持這一判斷。同時,預計2005年能源價格將維持在較高價位,其成本推動作用也利于化工盈利周期的延續。
中國化工后勁較足
繼2003年經濟效益創出歷史新高后,2004年中國化工再續佳績,前三季度石油和化工產品量價齊升。考慮到化工多數子行業有季節性特征 ,四季度多為淡季,同時四季度也是較多化工企業的大修、檢修時間,行業收入與利潤不可避免收到影響,四季度行業增速環比因此可能放緩,但并不影響全年中國化工再創經濟效益新高。
國內經濟環境向好,下游需求也在不斷增長,2005年中國化工持續景氣的后勁較足。預計在2004年中國化工增長創出新高后,2005年的增速將略有趨緩。
上市公司行業代表性不強
2004年前三季度,滬深兩市127家化工上市公司實現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占整個行業的13.64%和12.83%,行業代表性不強。前三季度化工類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凈資產收益率低于整個市場,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也弱于市場走勢,細分行業的走勢與行業運行態勢吻合。考慮到國際化工細分行業走勢,中國化工細分行業中化肥和有機化學品行業走勢明顯強于市場,并因其良好的行業成長性,仍具備投資價值;氯堿上市公司表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也具備投資機會;其他子行業雖無明顯投資機會,但其中個別公司也可能存在低估現象。
化肥類上市公司:增持
2003年(nian)(nian)全球糧食(shi)市場見底回升以來,化肥(fei)(fei)需(xu)求不(bu)斷飆升。由于一些(xie)供(gong)貨合同在(zai)第四季度重新簽訂,預期2005年(nian)(nian)化肥(fei)(fei)價(jia)格(ge)還將繼(ji)續上漲(zhang)。中央一系列(lie)加(jia)強農業生產的(de)政策措(cuo)施(shi)的(de)實施(shi),調動了農民的(de)生產積極(ji)性,對化肥(fei)(fei)價(jia)格(ge)上漲(zhang)的(de)承受(shou)能力也明(ming)顯(xian)增(zeng)(zeng)(zeng)加(jia),化肥(fei)(fei)需(xu)求趨于轉旺(wang)。此(ci)外,工業用尿素需(xu)求增(zeng)(zeng)(zeng)加(jia)、化肥(fei)(fei)出口增(zeng)(zeng)(zeng)加(jia)等因(yin)素也不(bu)同程度上刺激了化肥(fei)(fei)消費。預計未來幾年(nian)(nian),化肥(fei)(fei)供(gong)應增(zeng)(zeng)(zeng)長速(su)度會(hui)低于需(xu)求增(zeng)(zeng)(zeng)長速(su)度,2005年(nian)(nian)化肥(fei)(fei)價(jia)格(ge)有望繼(ji)續上漲(zhang)。
從行業持續增長及競爭優勢出發,我們看好化肥中的氮肥(主要品種為尿素)。由于全球鉀肥產能大量過剩,我們不看好目前中國鉀肥的持續增長及長期競爭力。至于磷肥,因全球供過大于求、受限于合成氨、原材料價格據高不下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同樣不被看好。
在17家化肥上市公司中,有13家是氮肥上市公司,盡管我們不看好鉀肥與磷肥,但仍然對化肥行業給出增持建議;2005年我們再次重點推薦產能大幅增長 的華魯恒升,可一般關注的公司有云天化和柳化股份。
有機化學類:增持
有機化學品處于化工產業鏈的上游,議價能力強,可最大限度受益于化工行業的持續景氣。再加消費結構的延伸,造成目前其產品需求旺盛,未來幾年產品所處行業仍將持續增長。
上市公司中,從事有機原料生產的多集中在石化和化肥企業,單純的有機化學品上市公司主要以涂料、染料及助劑、聚氨酯原料、氟硅材料等為主營業務,其中我們重點推薦染料龍頭企業浙江龍盛和具有中國MDI壟斷地位的煙臺萬華,可一般關注的公司有從事氟材料的三愛富。
氯堿類上市公司:增持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供過于求的局面后,市場狀況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氯堿工業正在進入一個贏利的黃金時期,2005年對氯堿工業來說又是一個好年景。上市公司中,我們建議一般關注2005年新增PVC產能的滄州化工和具有明顯成本優勢和PVC產能持續擴張的英力特。
農藥類上市公司:中性
2003年全球糧食產業開始升溫,農藥市場因此緩慢復蘇,并有望持續好轉。隨種植結構調整,殺菌劑、旱地除草劑需求繼續趨旺,而隨高毒殺蟲劑退出限期的臨近,殺蟲劑銷售量將出現下降趨勢。農藥上市公司同樣面臨產品結構調整問題,我們為此給出了中性建議,但重點推薦中國除草劑龍頭及有機硅產能陸續放大,且具成本優勢的新安股份。
無機化學類:減持
中國高附加值的無機化學品不多,多為依靠資源、能源和產量的大宗原料產品,在成本、生產技術及產品差異方面多不具國際競爭優勢,行業凈利潤率低。
盡管2004年純堿價格有所反彈,且2005年價格趨勢依然看好,但與此同時純堿生產成本也大幅上升,再加部分上市公司股價明顯高估,我們給出減持建議。可一般關注具成本優勢的中國純堿龍頭山東海化。
專用化學品類:減持
專用化學品包括民爆化學品、信息化學品、中間產品和日化用品等,其消費需求多與人口因素相關,從目前看,在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下,行業增長相對緩慢。上市公司多為日化企業,估值偏高,給出減持建議。
橡膠制品類:中性
中國橡膠制品行業面臨的困境是生產所需的兩大主要原料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價格居高不下。考慮到隨2005年油價逐步回歸,原料價格有回落趨勢,同時行業依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橡膠制品行業似乎將艱難度過“寒冬”,但整個行業盈利能力和水平的改善尚有待觀察,給出中性建議。其中風神股份作為目前國內上市的行業內排名最前的中國輪胎企業,可一般關注。
塑料制品類:減持
2004年塑料制品行業仍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然而中國塑料制品行業未來幾年總體仍可能呈現供過于求的格局,加之塑料制品主要原料聚烯烴2004年創出歷史新高,且仍有上漲動力,塑料制品行業成本未見緩解“曙光”,行業的銷售利潤率仍可能走低。同時塑料制品上市公司高估明顯,給出減持建議。其中珠海中富作為穩定配套企業,其產品存在因消費結構延伸帶來的市場潛力,可一般關注。
化纖類上市公司:減持
2004年棉花豐產,粘膠纖維(wei)價(jia)(jia)格明顯(xian)回落,同時(shi)2004年合(he)纖原料價(jia)(jia)格逐月走高,成本上(shang)升明顯(xian)。再加上(shang)化(hua)纖上(shang)市公司(si)存(cun)在明顯(xian)高估,我們給出(chu)減持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