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氣價上調成為重慶天然氣化工企業關注的熱點話題。一些企業負責人在備感壓力中也看到了機會,他們認為,氣價上漲或許將為那些天然氣利用效率高、產出比高的化企帶來轉機。
作為西部重要的天然氣化工基地,以去年重慶長壽區工業用氣總量9.3億立方米計算,此次天然氣上調,使將長壽區用氣企業一年增加成本2.1億元左右。長壽化工園區經濟運行科負責人表示,如果按氣價上調0.23元/立方米來計算,園區內企業的用氣總成本每年將增加1.4億元左右。重慶三靈化肥公司負責人說,氣價上漲后,企業生產一噸碳銨將增加成本50元,生產一噸硝酸增加成本70元。而長壽化工園區內一家甲醇生產企業表示,每噸產品將增加成本350元。
盡管天然氣化工企業不同程度地面臨著成本增加的壓力,但不少企業也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三靈化肥公司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氣價上漲也并非全是壞事。最近一兩年,因天然氣供給緊張,三靈化肥一直處于“吃不飽”的狀態,日供氣量只有8萬立方米左右。如果高氣價能“擠垮”一些落后的天然氣化工企業,那么企業的供氣緊張局面有可能緩解。而三靈化肥經過技術改造,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長壽化工園區一些企業的遭遇和三靈化肥類似:園區企業天然氣年需求量在12億立方米左右,而目前實際供氣存在上億立方米的缺口。這里的天然氣化工企業工藝、技術較為先進,天然氣產出比較高,如重慶紫光化工公司等一批企業,天然氣產出比達到了1:20左右。企業表示,氣價上調后,價格在市場中的導向和調節作用將逐步顯現,進一步發揮價格對優化資源配置的杠桿作用。
紫光化工一位負責人稱,去年企業天然氣需求量在5千萬立方米/年左右,而企業實際拿到的天然氣指標只有2千多萬立方米/年。他認為,不斷改進工藝、提高天然氣利用率是企業在競爭中獲勝的根本。
長壽化工園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長遠來看,天然氣價格上調,會淘汰一些落后產能,同時也為那些技術、工藝先進的天然氣化工企業騰出了用氣空間,將可能成為高效能用氣化企結束“吃不飽”狀態的一次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