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MMTC在1月16日的招標以CFR297.1~300.1美元/噸的價格采購了一百多萬噸尿素,而印度在去年9月、10月、11月連續招標,全年達到了669萬噸,是三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印度為何頻頻招標?這輪招標透露了哪些信息呢?
印度的化肥需求量受農作物和化肥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小,是化肥需求最穩定的國家之一。印度每年國內尿素產量在2200萬噸,需求量在3000萬噸左右,每年需進口800萬噸,是全球尿素進口第一大國。印度的招標是國際市場尿素單筆采購量最大的交易,價格也是最透明的,因此其招標價格成為了全球尿素價格的風向標,具有助漲殺跌的奇特功效。
2014年受干旱天氣影響,印度國內尿素用量下降了近3%,但受到天然氣供應不足和尿素價格低位的影響,其國內部分氣頭和油頭企業先后停產,造成印度在尿素進口量上升的情況下,國內的庫存仍然不高,因此去年下半年頻頻招標。
隨著國際油價的下跌,印度的石腦油尿素企業已經在1月份開始陸續復產,大量的進口又造成庫存的上升。其采購的緊迫性已經大大降低,市場普遍預測印度下一輪的招標應該在3月份,這同印度過去的做法相符合。出乎人們意料的是印度在1月份再次進行了招標,這輪招標因此也一度被認為是印度在做市場的測試,但一百多萬噸的采購量說明印度人并不是玩虛的。印度近年的尿素招標策略充分體現了他們的門檻很精,那么他們為什么選擇這個時間再次出手呢?
從供應量上看,近兩年印度的招標,70%以上的貨源來自中國;從競爭的激烈程度看,假如沒有中國這個交易對象,那么印度的招標必然會受到圍剿,因此,印度必然圍繞著中國的尿素市場制定招標策略。從常理分析,淡季招標的最大好處是需求不足,大的采購量可以爭取到市場的主動性,而今年中國實行尿素全年出口同一的關稅,為印度實施這種采購策略提供了機會。這次招標的時間選擇在中國的春節前尿素進入下降通道的時候,他們把中國企業資金和庫存的壓力當作了出手的最佳時間點,雖然顛覆傳統,但可能會是新常態。
另外一方面,這輪招標體現了印度人對后期國際尿素價格走勢的看法。印度國內現階段并不是需求旺季,即使庫存低,補庫存也有充足的時間,但此輪的采購量超出預期,說明在油價和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印度對春季的尿素市場并不看空,甚至可以認為他們是看好,因此急于提前鎖定貨源。
這輪印度招標止住了國內尿素價格的下滑,但加速了國際市場尿素價格下滑的步伐。對尿素后市的判斷,筆者認為印度人眼光很準。雖然對中國全年尿素的出口不看好,但目前的價格可能就是春季的最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