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環境溫度。在噴施生物農藥時,環境溫度要控制在20℃以下,因為這類農藥的活性成分是蛋白質晶體和有生命的芽孢,若低于上述溫度噴施,就會使芽孢在害蟲機體內的繁殖速度變得緩慢,蛋白質晶體也很難發揮作用,最終顯不出防治效果。據試驗,在25℃~30℃噴施生物農藥的效果比10℃~15℃時殺蟲效果高出1~2倍。
二是(shi)環境濕度(du)(du)。生物(wu)農藥(yao)對環境濕度(du)(du)極為(wei)敏感,環境濕度(du)(du)越大(da)噴施生物(wu)農藥(yao)的效果越顯著(zhu),特(te)別是(shi)粉狀生物(wu)農藥(yao),效果尤為(wei)明顯。
三是陽光(guang)。太陽光(guang)中的(de)紫(zi)(zi)外線(xian)對(dui)芽孢(bao)有(you)著致(zhi)命的(de)殺傷作用,陽光(guang)直射30分鐘,芽孢(bao)會(hui)(hui)被(bei)殺死50%,照射1小時(shi)后,芽孢(bao)死亡(wang)率(lv)高達80%。同時(shi),紫(zi)(zi)外線(xian)的(de)輻射對(dui)伴(ban)孢(bao)晶體還(huan)能產生變形降效作用。因此,選擇在(zai)下午4時(shi)以后或者陰(yin)天使用生物(wu)農藥效果會(hui)(hui)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