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天津港大爆炸事件發生后,硝銨行業的安全管理問題受到高度重視。硝酸銨作為炸藥的原料,一直是安全檢查的重點產品。“隨著對硝銨企業的安全監管、庫存檢查力度的不斷加大,企業在安全方面的壓力也會持續增大,用于安全生產和運輸的投入也會增加,這將使產能落后的企業升級改造或退出,化解過剩產能。” 這是記者近日從2015年硝酸硝銨行業工作會上得到的消息。
此次會上中國氮肥協會將國內部分硝銨企業領導聚集在一起,共同討論了硝銨市場的規范化管理及未來硝銨行業的發展方向。該協會秘書長王立慶在會上指出:企業今后的生產安全管理、運輸成本將大幅增加,靠近居民區,不符合安全規范,生產裝置落后的企業搬遷改造進程也會大大加快。借此契機,結合工信部硝酸硝銨行業準入條件,篩選符合行業標準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有效化解目前產能過剩,行業整體經濟運行不健康的局面。
會上專家指出,在硝銨產業產能過剩的現狀下,規范制度、強化標準都將對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起到積極作用。嚴格限制審批項目,增加一批,淘汰一批;超出規定庫存量的企業必須停產;涉及硝銨產品的包裝必須是專用包裝以及使用危化品專用車輛運輸等措施使得一些中小型企業必須轉型升級或退出市場,有效整合了市場資源,對調整產品結構,加大出口方面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記者了解到,在現在安全管理的壓力日益加大的形勢下,許多硝銨企業選擇積極應對。陜西興化化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席永生表示,今后將高度關注并參與8·12事故后行業管理政策的制定與修訂工作。正確理解硝酸銨的危險性,例如硝酸銨與還原劑嚴格禁止混合存放,加強包裝規范,倉儲、運輸、資質等環節的把控。在合理管控的基礎上還要防止矯枉過正的情況發生。站在行業的角度,結合企業現狀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