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十一”雙節臨近,按照尿素市場慣性操作思路,廠家會在9月最后一周啟動一輪促銷活動;加上淡儲概念一般在9月下旬被市場強化,便可吸引下游廠商適量備肥。但今年情況有些特別。雖然化肥淡儲政策9月19日公布,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也在鄭州會議上明確淡儲不減量,但當前把淡儲看為四季度利好的人寥寥無幾。筆者從市場供求狀況、生產成本、外貿出口等方面分析,認為當前很難預測尿素價格底線,經銷商要謹慎對待抄底。
后市供求無利好 尿素產業產能過剩,多數企業常年處于促銷狀態,顯得疲憊不堪。而競價銷售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投機者。近年來,尿素供求可謂“老傷未愈又添新傷”。老舊裝置淘汰速度過于緩慢,新裝置增加勢頭正猛,僅2015年內蒙古、新疆新投產的尿素裝置超過500萬噸,在建裝置更是層出不窮。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2015年1~7月尿素實物產量4944.3萬噸,同比增加7.18%。
而需求方面表現欠佳,農業用肥結構變化越發明顯,從近兩年銷售情況也能看出,傳統的淡旺季已被打破。以冬季淡儲為例,2015/2016年度化肥商業淡儲招標公布以來,市場幾乎沒有反饋,甚至有人已在討論淡儲的必要性了。尿素后市需求來自四方面:淡儲、復合肥、出口、工業膠板用等。就目前來看,淡儲不被看好;工業膠板企業年內開工率大幅降低;出口方面,1~7月尿素出口774.8萬噸,同比增加250萬噸,而下半年國際市場新投產能進一步打壓中國出口,預計2015全年出口量會低于去年;復合肥原料采購雖被寄以厚望,但其尿素需求總量有限。所以,尿素后市競價銷售難以避免,下游經銷商只談聯儲不談抄底。
成本方面無支撐 業內每次討論尿素跌價底線時,習慣于把市場供求狀況排在尿素成本前面。常有人說:尿素跌價不能看成本,需求才是關鍵。當前,國內各地尿素價格普遍接近十年內的歷史低位。拋開新疆、內蒙古新裝置1350元(噸價,下同)左右的出廠價不說,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傳統主產區實際出廠價也跌到1400~1420元,廠家多以聯銷方式被動銷售。
部分下游廠商參照往年尿素的跌價底線,認為抄底機會已經到了。事實上,若將成本與供求結合,就會再斟酌。看尿素成本,由于煤炭行情長期低迷,無煙塊煤到廠價已跌至800元左右,幾乎是三年前的一半,而且這樣的煤價覆蓋華北、華東以及華中局部區域。這意味著上述主產區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粗略估算,800元的無煙塊煤對應尿素生產成本僅1100元左右。再加上人員、裝置損耗等,一般尿素企業完全成本也能控制在13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