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2015年就要到年底了,今年鉀肥市場可謂是打了一場持久戰——自春耕之后,鉀肥行情便呈一路弱勢下滑的狀態延續至年底,而一年一度的鉀肥價格大合同談判即將開啟。
經過國內經銷商的努力,2015年鉀肥海運大合同價格較2014年僅上調10美元(噸價,下同),較之前上調30元的預期可謂是勝利。然而,今年國內國際鉀肥行情持續下滑,加之國內不斷進行化肥市場化改革、化肥13%增值稅恢復征收等,均對鉀肥市場形成強有力的沖擊。某分析師表示,如果按照2015年 315美元的大合同價格,在當前的匯率下,加之增值稅對成本的影響,鉀肥最低合同成本約為2270元。而國內鉀肥市場現貨價格,港口60%俄紅含稅價已跌至2100元左右,加之港存持續處于高位,對市場沖擊較大。如果按照大合同的成本價格,多數經銷商已經處于虧損狀態。
11月,國際鉀肥市場價格依然不斷下滑。各國鉀肥現貨以及離岸價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一個月內最大降幅達到27美元左右,可謂閃電式下滑。近期外盤顯示加鉀公司要大幅裁員,俄鉀因礦產問題減產,均是為新年度大合同談判做鋪墊。
在國際鉀肥產能逐漸過剩、國內鉀肥產能進一步擴大、中國海外“尋鉀”、老撾鉀肥反哺中國等因素影響下,中國鉀肥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不斷增強。在國內國際多重利空的影響下,新年度鉀肥大合同談判即將開始。今年國內預計大合同價格將有所下滑,部分業內人士甚至大膽猜測,2016年鉀肥海運大合同價格或將在 270~280美元,較2015年下滑35~45美元。雖說猜測較為大膽,但也不排除談判或有成功的可能。畢竟國內自給率在50%以上,且老撾鉀肥反哺中國,國內港口港存持續處于高位,供應量充足。如果國際供應商堅挺價格,則不排除重演2009年無大合同,鉀肥進口量銳減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