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自2015年11月全國磷復肥產銷會結束,業內對2016年尿素新關稅話題的討論明顯不如往年熱烈。追溯到一年前,2015年氮肥出口關稅取消淡旺季差異,尿素全年統一關稅,政策一出業內對出口形勢看法不一。
樂觀一方,只看到中國尿素價格具出口優勢,而且過剩的市場環境需靠外貿平衡國內供求;悲觀一方,提出了全球尿素市場化的概念,尤其是如果中國缺少淡旺季差異關稅控制,無序競價以及外商博弈將使得出口過于被動。事實證明,擔憂是有道理的。一年中印度九輪招標,國內廠商基本只剩下“委曲求全”、“微利”。正因如此,修改出口關稅的呼聲較高。
事與愿違的是,2016年尿素關稅并未調整,依然執行80元(噸價,下同)全年統一關稅。究其原因,雖然2015年尿素出口關稅被業內各種抱怨,但1~11月尿素出口實物量依然達到1191.3萬噸,同比2014年只減少了0.57%。
從某種角度上講,調整后的關稅確實達到了控制出口量的目的。但全年統一關稅對2015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尿素出口的影響更為直觀地顯現出來。分別計算出2014年和2015年四季度尿素離岸均價進行對比,2014年10~12月平均離岸價295美元,2015年10~11月平均離岸價已跌至272美元,而且預期12月會更低。簡而言之,由于國際市場新增產能的加入,供應過剩的環境帶來更嚴峻的競價局面,2015年下半年出口已是有價無市。
煤炭低迷尿素跌價不止
近兩年尿素產業持續受到成本面影響,雖然說尿素跌價不能只看成本,需求才是關鍵,但在國內各地尿素價格普遍跌到十年內歷史低位,且仍不斷突破新低后,業內“重供求輕成本”的思考方式也被重新定義。
據了解,雖然2015年底,山西、河北、山東、河南這些傳統尿素主產區實際出廠價只有1300~1350元,但80%以上的工廠依然保持著73%左右的開工率。事實上,由于煤炭行情長期低迷,尿素生產用無煙塊煤的到廠價已跌至800元左右,幾乎是三年前無煙塊煤到廠價的一半。而且,低價煤覆蓋了華北、華東以及華中局部區域。這就意味著,尿素主產區企業的生產成本已大幅降低。尿素的生產成本加上基礎運行成本,800元的無煙塊煤對應的尿素成本不會超過 1300元。
另據了解,近年來投產的尿素新裝置可選擇價格更低的末煤進行生產,成本基本可以控制在1150~1200元。2015年下半年國內尿素行情再難找到成本支撐,加之內銷競價加劇,價格連跌不止。
供應過剩再遇新增產能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尿素折純產量累計3163.17萬噸,合實物量約6876.5萬噸,同比增加4.5%。
對比2014年與2015年尿素企業生產情況可以看出,2015年全年平均開工率基本保持在70%以上。換句話說,開工率的持續高位,致使尿素產量有增無減,這也揭示了尿素新增產能與供應過剩的根本問題很難解決。
正因為業內擔心市場上的過剩尿素,進一步導致內銷低迷,從而促使廠家不斷重復著降價、促銷的惡性循環。尤其是在2015年,可謂“老傷未愈、又添新傷”,國內老舊裝置淘汰速度過于緩慢,新裝置增加勢頭正猛,2015年僅內蒙古、新疆新投產的尿素裝置產能就超過500萬噸,而在建裝置更是層出不窮,以至于業內人士猜測,2016年全國尿素產能或將破億噸。產能過剩加劇了市場競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