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春耕尿素首輪漲價行情或將在暫缺足夠利好以及企業的無序結算中結束。從另一角度看,聯儲聯銷一旦結算,多數企業將在后期操作中從被動轉為主動。農業用肥旺季將至,尿素剛需仍被認可,雖然前期市場庫存較大,但隨著正月十五以后下游復合肥及膠板企業相繼復產,尿素價格不乏再度反彈的機會。另外,國際市場春季需求或在3月初逐漸明朗,中國離岸價依然會成為春耕尿素內銷價格的重要參標。
反彈源于春耕剛需
國內尿素行情在持續數月走低之后終于迎來了觸底反彈,相信每一位農資圈的朋友看到春節后第一周尿素價格大漲,都會感到一絲欣慰。然而,事實情況是,河南、安徽等地農需啟動更早,假期后半段就已呈現出供銷兩旺的態勢,出廠價漲幅基本在30~50元(噸價,下同),但漲勢僅持續了不到兩周,工廠報價止漲回穩。隨著行情輪動,節后這輪漲價集中在華北、華東局部地區。下游農業需求依然是促漲主要因素。然而,反彈一周后多數企業反映,提價存在一定難度。相較春節前的報價,這次尿素漲幅雖然可達 60~80元,但實際成交價只上調了30~50元。由此看來,春耕剛需可以提振尿素行情,卻難改供求新形勢下業內對市場輪動周期以及短行情的質疑。
支撐有限信心不足
業內皆知,本輪尿素行情反彈源于廠家炒作春耕利好,不過,節后30~50元的漲幅差強人意。換而言之,在過剩問題未解決、成本支撐難尋、外貿形勢不佳的情況下,漲價無有效支撐。自2015下半年起,國內尿素行情便困于上述不利環境中。開工率一直保持在68~70%的偏高位置,市場預期降價,下游廠商持續觀望,淡儲期間也不例外。這也印證了“春耕行情不需賭”的說法,下游市場從一開始便對淡儲缺少興趣,大中型經銷商也厭倦了“搬運工”式的操作模式,業內普遍選擇了沉默,并連帶看空春耕行情。
從成本面來看,起初談論煤價縮水50%;2015年底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傳統尿素主產區實際出廠價雖降至1300~1350元,但80%以上的工廠并未提及倒掛,保持著73%左右的開工率;而近年來投產的尿素新裝置,成本基本可控制在1150~1200 元。成本支撐很難成為利好。
再看出口面,今年元月期間國際尿素價格大幅走低,中國尿素離岸價從234美元跌到190美元的歷史低位。節后傳港口詢價反彈,但即便是220美元離岸,折合1290元的集港價,也不足以作為近期內銷1280~1320元的支撐。
本輪節后漲價更像是對春耕剛需的炒作,廠商希望借此令行情止跌反彈,但缺少利好支撐的行情再一次令業內信心不足。
廠家競銷透支利好
另外,依托春耕利好漲價的尿素行情也被廠家透支。
據筆者了解,隨著華中、華北、華東地區尿素價格出現30~50元的輪漲行情,多數企業開始爭先恐后地與經銷商結算前期聯儲聯銷合同。除少數建議提價結算的廠家外,多數有意按原定價盡快結算,以避免不必要的“扯皮”,更有個別工廠愿意讓利結算。正如當前春耕觸底反彈行情差強人意一樣,本可持續半月甚至更長時間的漲勢受阻。看似廠家獲利,實則透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