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后尿素價格反彈,沒有給復合肥市場帶來足夠利好,當前復合肥需求平淡,價格弱穩。玉米高氮肥是復合肥銷售重點,東北調減玉米風波后,黃淮海地區的種植結構調整又給復合肥企業帶來重創。
4月26日,農業部召開全國種植結構調整暨糧豆輪作糧改飼推進工作視頻會。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強調,全力抓好“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的糧改飼工作。“鐮刀彎”地區糧改飼已是老生常談,而黃淮海地區調減籽粒玉米卻是首次提出。會議強調,要打好“鐮刀彎”地區玉米調減攻堅戰,不折不扣落實好 1000萬畝以上的玉米調減任務。4月28日農業部相關負責人對調減任務詳細解讀:一是今年東北地區擬安排500萬畝的糧豆輪作任務,其中黑龍江250萬畝、吉林和內蒙古各100萬畝、遼寧50萬畝。二是今年確保完成500萬畝的糧改飼任務。試點范圍擴大到整個“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試點縣由 30個增加到100個。粗略估算,如果一畝玉米底肥用量在50公斤左右,玉米調減1000萬畝,用肥將減少50萬噸。這只是理論數字,而且各地種植結構調整進程的快慢不一、力度不同,影響不盡相同。
記者采訪了幾家復合肥生產企業,在調減玉米面積的政策導向下,農戶會減少種植面積,對用肥的影響將在接下來的銷售期顯現。據了解,當前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縣級經銷商已儲備了部分玉米肥,正在加緊鋪貨。廠家的感受是走貨放緩,只能降低開工率緩解庫存壓力。今年銷售提前,當前的銷量變化還不明顯,但接下來會不會受玉米調減的影響,還是未知數。江蘇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去年玉米不值錢,今年很多農戶改種大豆、瓜果、蔬菜等作物。
企業應對調減的對策,一是搶占玉米優勢產區,二是研發針對特種作物的新型產品,包括雜糧、大豆、青貯玉米專用肥等。
除了黃淮海地區玉米備肥外,南方水稻和果樹也到了集中備肥期,不過強降雨影響了備肥進度。近一個月江南和華南北部強降水,造成部分早稻秧棚損毀,影響早稻育秧和移栽進度。同時,多雨寡照不利于江南油菜開花結莢。廣西五一以來持續降雨,柑橘等保果困難,用肥將推遲和減量。
截至4月28日,國際到岸價,東南亞散裝48%復合肥370~380美元,平穩;中國48%復合肥350~360美元,平穩;印度散裝62%復合肥(氮磷鉀10%~26%~26%)290~300美元,降15美元。波羅的海散裝48%復合肥離岸價270~340美元,降1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