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歐洲杯進入了血雨腥風的“淘汰賽”階段,勝者晉級,敗者出局。這讓筆者不禁想到了在供給側改革的當下,石油和化工行業正在推進的“落后產能的淘汰”。想要通過淘汰落后實現行業健康發展,幾輪無情的“淘汰賽”是行業進步避免不了的。
行業“淘汰賽”山雨欲來
石化行業與農業息息相關的化肥、農藥產業近年來飽受產能過剩困擾,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力不強、創新水平不高、行業盈利能力低下。統計數據顯示, “十二五”期間氮肥平均銷售利潤率僅為1.65%,遠低于化肥行業4.49%的平均值,更低于石化行業6.21%的平均值,原因在于氮肥產能快速增長的同時,落后產能沒有及時退出,導致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異常突出。以尿素為例,5年來,新建產能增長了2870萬噸,退出產能不足1400萬噸,產能過剩量達 1000萬噸。
再說說磷復肥產業,高濃度磷復肥快速發展的同時為行業積累了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大宗工業品需求疲軟、磷肥貿易市場存在較大變數。特別是未來幾年,北非、西亞等地新建磷肥產能將集中釋放,全球磷肥生產貿易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中國磷復肥國際競爭力將進一步減弱。從國內看,經濟持續下行、不可預見的變數增大、行業發展外部環境嚴峻,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進一步顯現,尤其是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十分突出,今后行業發展面臨的困難更多更大、挑戰更為嚴峻。一場殘酷、無情的“淘汰賽”來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指出,2016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行業務必要在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果斷推出新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淘汰“僵尸企業”。李壽生會長一針見血地指出,淘汰“僵尸企業”是個必須要邁過去的坎,而且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
苦練內功才能走得更遠
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化肥行業享受的優惠政策基本全部取消,2015年,化肥用電、用氣、鐵路運輸價格均上漲,僅各種優惠政策取消導致噸尿素成本增加150~200 元,帶來國產氮肥生產成本的剛性上升。就在上周,化肥增值稅過渡期結束,對化肥統一征收13%的增值稅,無疑讓肥企倍感壓力,再加上全球氮、磷肥產能進入集中釋放期,中國傳統氮、磷肥企可謂內憂外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做到不被“淘汰”,提升自身、分析對手,戰役前籌備工作的槍聲務必要打響了。
一些嗅覺敏銳的大企業已開始苦練內功,積極轉型升級,以保在激烈的“淘汰賽”中走得更遠。7月1日,中國氮肥工業(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心連心化肥公司舉行,據了解,投資1億元打造的該中心是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批準、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主要研究新型高效肥料和氮肥先進技術的綜合性科研機構。中國石化聯合會在賀信中指出,中國氮肥工業技術研究中心的成立,在加快行業技術進步、促進新產品研發、持續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及實施差異化戰略等方面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除了心連心外,金正大、史丹利、新洋豐、華魯恒升等企業多年來一直在緊緊圍繞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節本降耗苦練內功,積極踐行產品差異化戰略,開發出一款又一款緊貼市場需求,為農節本增收的復合肥、水溶肥、生物肥、專用肥等肥料產品和提供有針對性、令農戶感動的服務正是這些企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體現。我們有理由相信:哪怕行業的“淘汰賽”再慘烈,內功練好的企業必將殺進決賽,路將走得更遠。反過來說,那些只注重炒作概念,產品毫無科技含量的企業必將在“淘汰賽”中出局。這對整個行業進步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