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8月份二銨出口總量90.65萬噸,今年1-8月份二銨出口總量359.28萬噸,上個月出口總量為這8個月內的單月出口量的峰值,可從下表不難看出,雖今年二銨個別月份略高于去年,但整體出口數量卻明顯遜于去年;二銨去年出口可謂是如火如荼,雖今年出口關稅與去年一般無二,但各方面卻不盡相同。
首先,出口價格相差較大。去年低端離岸價至少可維持在420美元/噸,而今年到目前為止國內二銨低端離岸價已經跌至310美元/噸,考慮去年中美匯率順差,兩者差價已然超過600元/噸。國內二銨企業虧損較為嚴重,今年云天化集團上半年財務報表虧損9億以上,且以磷銨為主的化肥企業今年上半年均以慘淡收場。
其次,因出口背景不同,從而導致出口數量相差較大。今年二銨雖然仍按照去年的出口關稅執行,但去年伊始國際市場需求尚可,而今年年初因去年中國二銨大量出口造成各二銨主要進口國均有一定的庫存,且印度今年國內供應量有明顯的增加。加之今年摩洛哥對印度的出口量有明顯的增多,在以上幾點利空因素的影響之下,今年1-8月份的出口量較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73萬噸。
但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表示,由上圖而觀,如此差的國際行情,今年8月份二銨出口量為何反超去年?減量出口豈不是可令企業本身少虧損些么?國內二銨企業出口棄價保量是想減少國內市場的供應壓力,減緩國內二銨價格的降速。造成國內國內當下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農副產品價格過低。從新疆市場獲悉今年玉米價格再創新低,部分地區濕玉米收購價格不足1.1元/kg,與去年的玉米的平均收購價格低了約近0.4元/kg,去年農副產品價格本就相對較低。西北部分地區棄荒現象逐漸增多,而東北市場因去年的干旱令基層的化肥購買力度有一定的減弱。
其次,不同肥種的化肥市場競爭力度加大。今年虧損的企業不單單為二銨企業,比如氮肥虧損程度也相對較大,且部分企業因虧損較大,難以為繼,已經宣告破產。復合肥對于二銨市場的沖擊力度也相對較大,雖部分大型復合肥工廠宣傳價格較高,但市場上極低價的復合肥仍可見,二銨企業為保住市場也不得不進入價格戰之中。
最后,由以上兩點利空導致下游市場悲觀預期較重,多數經銷商謹慎采購。比如今年二銨市場較去年至少晚啟動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雖后期有可能因為需求集中采購而導致價格上漲,但二銨價格受前期打壓,即便上漲也難回到初期的定價。
綜上,二銨因產能供應過大,今年市場一直處于降價浪潮之中,當前秋季市場需求即將結束,后期將會開啟冬儲市場的運作,部分大企業痛定思痛,決定冬儲二銨限產保價,且目前已針對東北市場展開二銨冬儲暫定預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