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眾所周知,化學工業的核心是酸、堿、鹽。驚嘆的是,這三大化工原料在中國得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它們的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創造者:范旭東。
1914年,中國第一家精鹽生產企業——久大精鹽公司在天津成立,范旭東是唯一的技師。他以海灘曬鹽加工鹵水,用鋼板制平底鍋升溫蒸發結晶,很快便生產出第一批氯化鈉純度達90%以上的精鹽,結束了中國人吃粗鹽的歷史,摘去了被西方人譏笑的食土民族的帽子。
1918年,永利制堿公司在塘沽成立。到1926年6月29日,永利終于制堿成功,成為世界第31家、亞洲第1家掌握蘇爾維制堿法的企業。2個月后,紅三角牌純堿在美國費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獲得金質獎章,被贊譽為“中國近代工業進步的象征”。
如果說,天津是范旭東一輩子豐功偉業的奠基石,那么,接下來他在南京建立的永利铔廠(今中石化南化公司),則讓范旭東自己、更讓中國的民族化學工業一舉躍上當時的世界巔峰。
值得提及的是,南京永利铔廠生產的第一包化肥沿用了天津永利化學工業公司的紅三角牌商標。
抗戰爆發后,范旭東無奈將永利铔廠搬遷至四川。在艱苦的大后方,范旭東實業夢絲毫未曾磨滅:沒有原料自己打井鹽,沒有煤炭自己開礦取煤,他還親自輾轉美國、緬甸買來大型設備,把侯德榜送去美國,研制針對井鹽的制堿工藝,后者因此以“侯氏制堿法”聞名全球。
可惜他倒在了曙光初現之時。1945年10月4日,抗戰剛剛勝利,62歲的范旭東在重慶沙坪壩的狹小宿舍里,因腦血管病辭世。范旭東追悼會上,國共兩黨、社會名流紛紛前往吊唁,不約而同為這個偉大的靈魂而哀傷。
1984年,中石化南化公司五十周年廠慶,范旭東塑像在南化隆重落成,落座兩側的紫銅銘文記敘了先生的歷史功績,南化人以此寄托他們對老廠長無盡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