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尿素
國慶長假已過,懶散的尿素市場沒能在節前促銷行情中啟動,大多數工廠接單收款差強人意,下游廠商普遍對后市觀望,大中型農資公司按需采購。尿素社會庫存較往年相比確屬低位,操作風險微乎其微。
自9月中旬以來,雖然尿素市場一直被看空,價格卻始終弱勢盤整。企業挺價意愿明確,同時得到了成本、外貿等利好因素支撐,國內尿素價格在節前沒出現預期中的降價促銷。企業方面更傾向于以手頭待發量作為籌碼,繼續與經銷商博弈,暫且無法判斷誰更具有“話語權”。在筆者看來,10月尿素企業復產量、鐵路發運壓力、中國供印度標的成交量、尿素淡儲預期,才是判斷后期尿素價格走勢的關鍵。
企業復產門檻提高,隨著9月尿素一輪漲價行情,國內主產區出廠報價普遍上調至1200元(噸價,下同),訂單量明顯提高,但難見大單。下游經銷商的心態基本處在按需采購、少量補貨這種快進快出的操作上,之所以全然不提淡儲,顯然是被尿素企業復產預期所累。
從9月下半月開始,業內便擔心尿素漲價或將導致停車企業復產的利空。尿素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一旦開工率上調,供應壓力不僅會很快抑制漲價,更有可能令尿素價格再度回落。正因如此,上一輪尿素漲價表現為工廠曲高和寡,實際成交價同報價間存在一定差距,這與經銷商始終顧忌企業復產而放棄追漲有直接關系。
轉眼已是10月中旬,國內尿素開工率仍處于低位,業內并不看好企業的復產預期。首先是生產成本增加。煤炭市場近來走勢較好,價格穩步上調,導致尿素成本增加值超過尿素漲幅,企業之前的復產計劃不得不延期。其次是9月下旬《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施行,尿素汽運運費直接上漲25%~30%。調整伊始,工廠確實將這部分成本轉嫁給了下游,但這部分增加的成本最終還是要由廠家買單,將再度增加尿素企業的生產成本,復產門檻提高。另外,業內人士預測,10月尿素企業開工率回調也是出于北方停車尿素企業入冬考慮。由于低溫天氣會給裝置復產造成一定難度,尤其是內蒙古局部的極寒氣候,一旦入冬點火復產便無可能。另一方面,尿素裝置存在腐蝕問題,停車過久可能導致報廢。換句話說,北方低溫地區的停車企業帶有更強烈的復產意愿,但均表示還可能再停車。也就是說,迫于裝置維護需求選擇復產的工廠并不打算無底線競價,高成本依然是行業維持低開工率的“保障”,業內則不必過分擔心過剩風險。
外貿內需“雙疲軟”除了下游廠商估計尿素企業開工率回調而推遲采購外,農業剛需不明朗也對經銷商的操作產生影響。秋季肥市場演變為二銨與高磷復合肥之間的競價戰,更有諸多新型肥料加入戰圈。正可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尿素作為附加值低的肥種略顯尷尬,經銷商只能按需采購賺個辛苦費。因為流通環節普遍秉持消極心態,企業接單量一直不溫不火,即使尿素開工率持續低位,銷售也存在壓力。
外貿方面,印度9月尿素招標結果對中國不利。伊朗獨攬50萬噸訂單,中東等新興出口國分得一杯羹,中國分到30萬噸供貨量,離岸價僅在194~196美元。定價權旁落使得國內貿易商無力還價,考慮到國內超過100萬噸的港存現貨,妥協的態度較為明顯。尿素出口暫無利好。
國內尿素開工率或因北方部分前期停車企業復產而適度提高,但由于尿素生產成本偏高,無法忍受倒掛的在產或復產企業仍有再度停車的預期。因此,即使本月開工率適度提高,市場供應過剩的可能性也不大。另外,雖然中國在本輪印度招標中失利,短期出口壓力加大,但10月的國際市場需求尚可,整體報價走高,仍可作為參標。尿素內銷淡儲形勢不佳,后市需求不明朗,廠商繼續博弈。汽運成本上調已導致部分尿素主產區鐵路運輸壓力增加,車皮難請。預計10月中旬國內尿素市場交投清淡,局部報價或有小幅下探,整體價格依舊看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