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尿素價格連續兩個月上漲,8月份每噸的均價是1211元,10月份是1296元/噸,漲幅7%。目前尿素行業處于底部區域,未來會不會隨著價格上漲有較好的表現?國金證券財富中心分析師黃岑棟就整個化肥行業的投資機會帶來分析解讀。
經濟之聲:我國化肥產業可以說是在政府的大力投入及持續的政策扶持下發展起來的。但隨著化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化肥的商品特殊性在逐漸褪去。近幾年國家逐步推進化肥行業的市場化改革,化肥行業享受的各項優惠政策也正在向普通商品靠攏,目前我國化肥行業的整體情況怎么樣?
黃岑棟:首先,化肥行業整體來看是高能耗、高污染、資源依賴性較強的行業,比如傳統的氮肥,主要分成氣頭和煤頭,氣頭最主要指天然氣,煤頭指無煙煤或是粉煤,它們占了整體生產成本的70%左右。磷肥以磷礦石和硫磺為主要原料,兩者在生產成本中占了80%左右。可見,化肥的原材料基本都是煤炭或是磷礦,這些行業本身就是高污染、高能耗、資源依賴性較強。
其次,從整體產能看,按照前述分類,氮肥和磷肥目前景氣度是最差的,主要因為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去庫存壓力也非常大。情況稍好的是復合肥,主要由于廠商與中下游企業的黏性較好,尤其是一些有規模效應、有品牌、有渠道、有服務質量等優勢的企業。目前最好的是鉀肥。鉀肥是需要鉀礦的,目前資源條件受到一定制約,國內總體產能無法滿足需求,進口依賴度應該是高達50%以上,整體利潤較好,景氣度最高。
經濟之聲:一旦優惠政策取消,會給整個化肥行業的價格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黃岑棟:化肥是糧食生產的最主要原材料之一,我國對于化肥行業有非常多的優惠政策。一是用電價格優惠,但2015年開始優惠力度逐漸減弱,使得這部分的成本開始上升。二是運輸價格,原來化肥鐵路運價也享受優惠,按照以前的運價,每年的補貼基本上也會有近50個億,但最近國家發改委取消了這樣的優惠,運輸成本也開始上升。三是增值稅部分,原先復合肥、磷肥等都是免征增值稅的,但2015年9月份開始,統一按照13%的稅率征收增值稅,這方面的優惠也在逐漸取消。此外,淡季補貼以及農業補貼等這些政策都在不斷取消。
國家政策其實是考慮到現實情況。現在和以前不同的是國內不缺化肥,原來可能是要保證糧食安全和生產量,才補貼化肥業,但這個行業目前已經嚴重產能過剩,不再需要補貼。我認為,取消補貼對化肥行業整體的供給側改革有較大作用。一些中小化肥企業在優惠政策取消后,生產成本上升,加之整個行業處在景氣度的低谷,很有可能會在未來退出,這對供給側改革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我覺得取消優惠政策反而是非常利于這個行業未來的有序發展。
經濟之聲:繼電價優惠制度取消后,如果天然氣或者煤炭的價格優惠也取消或者收窄,對于氮肥企業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黃岑棟:氮肥類企業主要的考慮是氣頭和煤頭,其實現在煤炭整體價格已經出現上漲,這樣的背景下,氮肥的價格也是連續兩個月出現小幅度上漲。但其中有一個特別的背景,就是之前的秋季是傳統的化肥銷售旺季,價格比較容易上漲,現在已經進入冬季,冬季整體儲備量可能并不是特別大,對于需求的拉動可能并不會特別明顯。所以我覺得,煤炭價格的上漲,其實會使氮肥后期整體毛利潤下降,不像三季度的上升,四季度毛利潤可能會再次下降。
天然氣是同樣的思路,如果后期天然氣的價格放開,短期之內可能對氮肥價格有正面影響。但決定價格方向的主要還是需求,如果冬季需求沒有上升,很有可能還會進一步壓縮氮肥企業的整體毛利空間。從排污角度上看,并不是特別有利,但從整個行業的發展角度上看,國家放開價格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動化肥企業整體的供給側改革。只有把過剩的產能淘汰掉,把落后的產能淘汰掉,化肥行業才能迎來比較好的“重生”的機會。
經濟之聲:如果國家以優勝劣汰的方式來推動供給側改革,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會不會出現波動,投資者的投資思路是不是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黃岑棟:對相關公司是會形成一定影響。從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來看,今年上半年,化肥公司整體盈利狀況并不是特別好,普遍出現了利潤的同比下降,稍差一點的甚至出現了虧損。這次原材料價格上漲對他們的財務會有一些沖擊,投資者的思路還是要發生變化,原來可能不用特別在意是哪一家企業,但隨著原料價格上漲,具有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和客戶黏性優勢的公司可能更加容易勝出。
經濟之聲:華魯恒升(600426)是山東省重要的氮肥生產基地,其氮肥生產裝置是用廉價煙煤為原料,采用煤漿加壓氣體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如果其他生產尿素企業的生產成本上升,那華魯恒升未來的受益程度會不會是最大的?
黃岑棟:從華魯恒升公司業務來看,今年三季報顯示其尿素生產及山西煤礦生產這些主營收入整體綜合毛利率出現小幅度下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煤炭成本的上升。這樣一個龍頭企業的下降確實反映出行業普遍水平,近期下調0.4%可能在行業中還算是比較不錯的一家公司。
我覺得華魯恒升未來的看點,第一是在于技術改革,公司最近在做一些技術優化和改造,以此降低整體成本。此外,這家公司本身就是龍頭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優勢。我認為,它是可以享受到供給側改革后期整體行業走出泥潭帶來的利益。
經濟之聲:華魯恒升三季報顯示實現凈利潤6.45億元,同比下降16%。但另一邊股價卻一路上行,這背后是什么原因?
黃岑棟:大家比較期待華魯恒升的,是其通過技改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公司綜合毛利率。另外,大家也比較期待各項優惠政策取消后,在這個行業中真正實現供給側改革,如最近一些煤炭企業或者鋼鐵企業走出泥潭的根本就在于供給側的控制。華魯恒升作為具有優勢的尿素生產公司,其實也是一個比較好的供給側改革的收益標的。
經濟之聲:湖北宜化(000442)是國家化工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尿素的年生產能力達到65萬噸,處于全國尿素行業前列。今年三季度,公司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下降幅度相對更大,為45%,但10月份以后,股價卻迎來了持續上漲。這一波上漲和華魯恒升股價上行的原因一樣嗎?
黃岑棟:這兩家公司有一點不太一樣的地方,湖北宜化更多的是做磷酸二銨,是磷肥,華魯恒升做的是尿素,是一種是氮肥,兩個品種不一樣。由于黃磷下游一些磷酸或是一些草甘膦的價格上漲,最近黃磷價格出現大幅度上升。而黃磷是磷酸二銨的原材料,這樣的成本推動造成磷酸二銨價格也開始上漲,即磷肥價格上漲。但公司同時也面臨著冬季化肥淡季到來的問題,可能四季度整體業績表現不會特別好。我覺得市場比較期待的是它后期其他業務的發展,磷酸二銨和尿素的主營業務收入是40%,其他一些業務如聚氯乙烯、氯堿這些產品此輪價格的上漲,可能對股價上漲造成了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