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成為去年10月份后化肥市場的最大特點。目前尿素出廠價已突破1700元(噸價,下同)大關,而去年同期不過1350元左右,漲幅超過20%。前期黑龍江64%二銨低端買斷到站價2250元,現在報價已喊至2750~2800元,實際小單成交價也達到2700元。監測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化肥價格環比上漲0.8%,尿素、二銨、三元復合肥、氯化鉀價格分別上漲1.4%、0.4%、0.3%和0.2%。反觀2016年1~11月,單周化肥價格最高上漲0.3%,呈現加速上漲之勢。
農產品價格不高
與化肥價格大幅上漲相反的是,農產品價格卻在下行。據陜西經銷商反映,近幾年當地農民大多由種植大田作物轉為經濟作物,但經濟作物也是供大于求。當前蘋果收購價僅每公斤1.0元,只有往年同期的一半,農民虧損嚴重、資金短缺,冬季底肥施用量下降60%~70%,經銷商庫存化肥積壓嚴重。新疆伊犁的一位經銷商反映,近兩年當地農民多改種收益稍好的玉米,但2016年玉米價格暴跌,每公斤0.8~1.0元的收購價,加上蟲害爆發減產三成,農民日子十分艱難。
種田成本增加
種植成本中相當大一部分來自化肥,化肥價格上漲,種植成本肯定大幅增加。有些人擔心,化肥漲價30%,投入大了這么多,誰來買單?農民還種得起地嗎?專家表示,因為化肥價格大幅上漲,農民就種不起地了,這種說法危言聳聽。
以前化肥在農民種植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大,達到50%左右,但隨著人工成本迅速上升,人工成本已成為種植成本的主要部分。而對包地農戶而言,流轉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化肥成本的比重下降到30%左右。化肥漲價肯定對農民種植成本有影響,但沒有以前那么大了。再者,這次化肥漲價也有合理因素。前幾年化肥價格屢創新低,是不合理現象,現在化肥價格上漲,是價值的理性回歸,化肥不可能老是低價;本次價格上漲有煤價大幅上漲等的成本推高因素,不能簡單以炒作來對待。與去年化肥最低價相比,今年肥價漲幅確實非常大,但如果放到近十年來看,只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并不是高得離譜。
總體來看,肥價上漲對普通種植戶的影響不會太大,影響大的是包地的種植大戶。因為他們的種植面積大,化肥價格上漲將使種植成本增加不少。
化肥替代良機
化肥價格大幅上漲,給有機肥及測土配方施肥提供了良機。據全國農技中心土肥技術處副處長楊帆介紹,農業部已經在研究部署大力推進種養循環,開展水果蔬菜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以品牌茶葉、設施蔬菜、柑橘蘋果為主,大力推廣“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和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種養循環的多種技術模式,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典型。
同時,測土配方施肥既可減少化肥用量,又能使作物高產,還減少了污染,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據中國農科院測算,中國占作物總播種面積20%的集約化生產中,每年由于氮肥不合理使用損失的氮近300萬噸,占2200余萬噸氮肥總用量的13%左右。農田氮素流失對水體氮污染的貢獻率達20%以上,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勢在必行。
專家建議,農戶尤其是種植大戶應科學合理施肥,減少化肥用量,同時調整作物品種,種植高附加值作物,降低化肥價格上漲的沖擊。
低位儲存應對
應對化肥價格大幅上漲,農戶應有低位儲存觀念。在去年九十月份時,1300元左右的尿素隨便買,現在漲到了1800~1900元的水平,一袋要多花20~30元錢,漲幅確實非常大,農民買得心痛。這對農民也是個教訓。
前些年化肥價格一直在下跌,農戶可以不關心行情,用肥時再買并不吃虧,但市場在不斷變化,現在處在價格上漲時期,等到用肥時買,就會買到高價。所以,農戶一定要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在價格低位時儲存一些,特別是種植大戶,用肥量大,肥價變化對他們的成本影響大,更應該在低位時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