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趨勢
目前我省麥田雜草已由南向北開始萌發,根據歷年麥田雜草發生規律,結合我省去冬今春降水量較往年相比略多的情況綜合分析,預計今春我省麥田雜草總體發生程度略重于去年,呈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50萬畝左右。
二、預測依據
據山西省氣象臺實況通報,冬季山西省降水量在4~29 mL之間。與常年同期相比,我省小麥主產區臨汾市、運城市和晉城市西部較常年降水量偏多1~2成。預計2017年春季,全省降水量在50~133mL之間。與常年同期相比偏多1~2成,大部分地區季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1℃,有利于麥田雜草萌發生長。
據我省各級植保部門近日調查,運城市闊葉雜草以播娘蒿和麥家公為主,禾本科雜草以雀麥、燕麥、節節麥為主,發生程度重于上年和常年。旱地正茬麥田平均有草20-40株/m2,芮城嚴重地塊最高達2000株/m2;水地平均有草40-60株/m2,萬榮嚴重地塊最高達600株/m2。新絳縣旱地雜草發生大大高于往年,一般平均230株/m2左右,嚴重的達2800株/m2以上,主要以闊葉雜草麥蒿為主。臨汾市堯都區水地麥田雜草一般為21株/m2 ,嚴重地塊高達213株/m2,雜草種類以播娘蒿、薺菜等闊葉雜草為主,局部田塊有雀麥、節節麥等惡性雜草;翼城縣旱地麥田雜草一般為11株/m2,嚴重地塊達105株/m2,以薺菜、麥家公為主要優勢種,局部地塊有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水地麥田雜草一般地塊32株/m2,嚴重地塊草量高達230株/m2 ,以播娘蒿、離子草等闊葉雜草為主。
三、防治建議
受氣溫穩步升高以及近期這場全省范圍內降雪的影響,麥田雜草發生密度還會繼續增加,因此各地要加強防控,確保我省小麥正常生長。
1、農業防治 結合春管采取中耕除草。
2、化學防治 麥田雜草化學防除要在小麥返青至撥節前。防治播娘蒿、婆婆納、薺菜、離子草、麥家公、豬秧秧等闊葉類雜草,可選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 g/畝或75%苯磺隆干懸浮劑1 g/畝,兌水30~40 g噴霧;也可選用72% 2,4-D丁酯乳油50 ml/畝,兌水30~40 kg噴霧。防除雀麥、節節麥和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選用3%世瑪油懸劑為30 ml/畝,對水30~40 kg均勻噴霧防治。闊葉、禾本科雜草混發區,可用3.6%闊世瑪水分散粒劑,20~25 ml/畝對水30 kg進行噴霧防治。
3、注意事項 噴霧防治時應注意,一要選擇無風或微風的晴天,氣溫在10℃以上,一般在上午10:00后,下午17:00時前噴藥;二是在澆返青水后或雨后土壤水分充足時進行噴藥,除草效果最佳,但若噴藥后12小時內下雨應補噴,土壤干燥時可適當多兌些水;三要做到三不噴,即有露水不噴,陰雨天不噴,風大不噴。要噴細、噴勻,防止重噴、漏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