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截止4月23日,共12家上市農藥企業公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或預報。總體看,一季度農藥企業業績整體趨好,農藥行業表現出回暖跡象,10家企業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有3家企業預計漲幅超過100%,分別是輝豐股份、紅太陽和沙隆達。
兩年低迷期終結
農藥行業整體趨好
經歷兩年低迷期,農藥市場逐漸回暖。12家農藥企業中,10家企業實現“開門紅”,分別是輝豐股份、大北農、利爾化學、紅太陽、沙隆達、國光股份、揚農化工、長青股份、興發集團、中旗股份。
據了解,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農藥行業進入低迷期,產能過剩、去庫存難是大多數企業共同面臨的困境,農化行業需求萎靡不振。但隨著終端庫存下降,海外市場回暖和供及側改革等一系列政策調控下,2016年下半年,國內農藥市場逐漸回暖,訂單增加,需求量恢復性增長再加上愈來愈嚴的環保監察,原藥價格不斷攀升,這在各農藥企業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的凈利潤數據上體現尤為明顯。
紅太陽披露,2017年1-3月公司主要產品VB3、吡啶、3-甲基吡啶、3-氰基吡啶、百草枯、敵草快、百草枯膠劑、毒死蜱等產銷兩旺、貨緊價揚,業績整體上浮,預計凈利潤1.28-1.5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57.89%-460.92%。沙隆達則表示,1-3月公司主導產品銷量和銷價同比去年上升,在此情況下,沙隆達第一季預計實現盈利0.55-0.6億元,同比增長達到585.79%-648.13%。
在眾多業績預增企業之外,也有少量企業預計業績將出現下滑。其中,聯化科技預計2017年1-6月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下滑,但聯化科技同時表示,業績下滑主要源于2016年凈利潤中包含非經常性損益近5600萬元,所以實際上,隨著全球農藥市場行情的回升、客戶補庫存周期的到來,2017年上半年的主營業務比去年同期有所好轉,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的變動幅度為0%-30%。
農藥需求由淡轉旺
市場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對原藥制造企業來說,原材料價格上漲是促使公司業績提升的關鍵因素。2017年第一季度,受環保督察影響,環保裝置不達標的農藥企業紛紛停工停產,產能急劇下降,農藥原材料和原藥價格大幅上漲。其中,最明顯的是草甘膦,自環保督察開啟后,原本產能過剩、價格和需求都極其低迷的草甘膦開始逆轉,價格不斷上揚。農財網農化寶典農藥報價顯示,截止2017年3月,國內草甘膦價格約為2.25萬元/噸,較2016年同期上漲0.5萬元/噸,漲幅約為28.57%;同期,國內草銨膦價格也由11萬元/噸上漲至17萬元/噸,同比增長54.55%。
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統計,2017年1月,中國農藥價格指數(CAPI)為78.44,環比上漲5.48%,較2016年同期上漲7.83%;2月,CAPI上升至80.58,環比增長2.73%,同比增長12.25%。
與產品價格走強同步,部分上市公司業績有所增加,如揚農化工、利爾化學等。2017年1-3月揚農化工實現盈利35.79億元,同比增長3.9%。對于業績上漲原因,揚農化工表示,農藥生產經營在第一季度進入旺季,市場供應和需求回暖,加上主要生產原材料燒堿、異戊二烯等價格持續在高位徘徊,大部分殺蟲劑產品價格有所上漲,公司營業收入增加致毛利增加。
利爾化學2017年第一季度獲得凈利潤0.58億元,同比增長47.12%。利爾化學表示,由于5000噸/年草銨膦原藥生產線及配套設施技改擴能項目已全面達產,預計2017上半年公司將保持盈利狀態,實現1.27-1.57億元的盈利。
據氣象部門預測,4月至5月,各地作物產區天氣條件總體有利于病蟲害發生,各大作物用藥需求將持續增加,而隨著國內環保趨嚴,產能持續收縮。在此背景下,有業內人士表示,農藥行業已經顯示出景氣度逐步回升跡象,農藥市場價格仍有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