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肥料行業遭遇雙重壓力。一方面,化肥行業深受產能過剩困擾,行業效益持續下滑。據統計,氮肥和磷肥產能過剩率分別達到30%和48%,復合肥產能2億噸,實際開工率不足30%。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氮肥全行業虧損98億元,行業虧損面50.7%;磷肥全行業利潤僅有6.4億元,大幅下降71.7%,行業虧損面26.9%;稍好一點的鉀肥行業,虧損面也達到34.2%。另一方面,以綠色發展為主線的農業供給側改革對化肥行業形成越來越大的倒逼效應。近些年來,施肥不科學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農產品品質下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數字顯示,由于化肥利用率低,每年化肥浪費高達4000萬噸。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6月26日,化肥行業共有14家A股公司發布了半年度業績預報,從數據顯示來看,上半年企業有望獲得較為可觀的利潤:有8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5家公司預告凈利潤同比最大變動幅度超過100%;有5家公司預計凈利潤下限超過1億元。其中,金正大在這14家公司中預計上半年利潤最高,約為7.4億元至9億元之間。
查閱這些公司預報的詳細內容可知,雖然有不少企業預計上半年凈利潤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行業整體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生產成本上升,價格競爭激烈,主營業務銷售毛利率下降;化肥市場價格回落,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產品價格上漲不及成本上升,導致公司效益下降;化肥產能總體上供大于求。”有上市公司在預報中坦言。
基于行業目前的問題,化肥上市公司正在積極嘗試轉變發展思路。例如,推出高端產品、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服務能力是許多企業的共識。一些企業在積極嘗試把脈行業發展狀況并找出改變的方法。
新洋豐的戰略目標是聚焦農資肥料主業,通過產品創新、模式創新、資源整合和國際化四大抓手,進一步把主業做大做強做優,推動公司從單一的肥料制造企業向領先的農業產業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力爭到2020年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目前新洋豐肥料新產品包括兩種,一種是大肥基礎上加入生物刺激素等高新技術產品,形成新產品;一種是傳統復合肥在作物生長過程中與特肥在不同階段結合(即套餐式結合),達到作物解決方案的目的。這兩種方式的完美結合,將新洋豐的新型肥料和特種肥料市場銷售占比不斷增加。
金正大集團近日宣布與上海化工研究院簽約,金正大集團總裁萬連步稱,合作將給金正大的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帶來極大提升。金正大是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企業,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硝基肥和水溶肥生產企業,目前已經形成了國內最為齊全的新型肥料矩陣。同時金正大早已將目光投諸國外,開辟中國化肥行業的“一帶一路”。據金正大副總裁陳宏坤介紹,金正大近幾年展開了一系列海外并購,目前在國外擁有10個生產基地、3個研發中心和十多個分支機構。
在這種背景下,行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綜合行業各方觀點可知,以技術、規模等設立準入門檻,嚴格控制新產能的建設;設立專項研發資金,支持企業技術創新,進行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開發;出臺政策支持肥料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等方式,是解決目前行業問題的入口。